人物简介
真圆。字大方。遍融其别号也。蜀之营山人。姓鲜氏。幼业儒。身长七尺馀。音吐洪亮。年将立。感生死无常。遂舍家入云华山。礼可和尚为师。落发受具。一钵东下。至洪州。葺马祖庵居之。复舍庵入京师。遍游讲席。深入华严法界。心念口演。不离此经。复束钵入匡山。值岁凶。鬻薪度日。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辄削成。杂薪中。卖之不论价。随得钱米无多少。一以供众。为之不避风雨寒暑。如是二十馀年。庵居狮子岩。地幽僻多魈伥。常横一棒坐岩口。行脚僧来。辄棒之出。竟无契其机者。前后四入京师。初住龙华寺。听通公讲法。次住柏林阅藏。又移世刹海。接待云水。最后慈圣太后。建千佛丛林。请师居之。陈文端赵文肃二公。为护持。道望赫然。尝在杲日寺。讲华严经。有狂僧。触太宰下狱。词连师。因并逮师下狱。两狱卒甚苦患师。置师于匣。师不胜苦。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铁栓檀匣。轰然尽裂。狱卒骇异感化。因不复为狱卒。师在狱时。送供入狱者甚众。然必狱众均沾。精好一如始受。否即力却。终不独入口。狱众以此感动。相率皈依。圜扉之中。佛声浩浩矣。师在狱凡三阅月。文肃公疏请。得免。师念苦缘当百日。今未满。且不能舍狱众。坚不肯出。比出。隐谷积山。块然独坐。见人不起。亦不举手。会中贵杨某。奉慈圣命。请居世刹海。赐内帑紫衣宝幡龙藏。时江陵方柄国。尝诣师。侍者屡促师迎。不应。江陵至榻前。始徐起。执其手曰。公来何为。曰来问佛法。师曰。尽心佐理朝廷。此真佛法。舍此俱为戏论耳。张默然。张。又尝偕文肃谒师。问如何是文殊智。曰。不随心外境。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师性耿直。高声硬语。闻者凛然。不能为豪贵人温愞。此亦其槩也。初师法躯修伟。而不甚肥大。自住刹海。日渐丰硕。至须人扶掖始得行。隆冬冱寒。日必数浴。居恒危坐。默持法界观。或诵华严无停𠷳。甲申九月。师命梓人造龛。促其期曰。宜速成。缓无及也。前三日。孤雁集方丈。师抚之点头曰。尔来乎。盖雁去而师灭。师原无疾。独觉气力渐微弱。至重九日。尚坐绳床。听诵晚课。闻愿生西方句。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九。僧腊五十。全身瘗德胜门外。普同塔。
人物简介
释如迁,字大方,别号“松谷”。姓李氏,岐山人。父铎,母张氏,生迁于落星里。幼诵佛号,戋戋自喜,每至佛寺,则如旧居,爱恋忘归。蚤入社学,肄儒业,颇不乐,每对父母,呈出世志。年十七,礼郡无踪本为师剃染。居三载,发念游方,远访知识,决择已躬下事。首参悦庵喜,授具指示向上一路。寻入青峰山,吊影独栖,有所开悟。闻大章宗师开法少林,往求印證。明嘉靖辛酉,谒章于立雪庭,遂留依止,朝夕入室,陶镕机缘,乃承记莂,有“针头玉线,海底铁牛,日夜辛勤,记伊保守”之嘱。由此知洞上宗风,五位正偏之旨,至是犹未泯也。迁得法已,复历遍海内名山,还至京师,参诸讲席,深穷性相宗旨。后至怀庆郑世子让国潜修。白业闻迁至,致礼参请,深相印契,乃建精舍于龙冈,延迁宴息。四方学子,闻风远至。万历丁亥,应大都慈云庵请,举扬宗旨。戊子,千佛寺请讲诸经,日绕万指。庚寅,奉慈圣懿旨,于慈寿寺开净土法门,在会者千二百众,钦造镀金大佛像,赐大藏经,御书“大法宝藏”四字。甲午春,请回龙冈,屐阁供置。以万历戊戌年八月十有一日示微疾,端然而逝。世寿六十有一,僧腊四十有奇。塔于寺西原。后二十二年,万历己未年,其弟子海云走匡庐,谒憨山,始为之志铭。称其孤标凛凛,如立雪长松,衲子参请,拈提宗教,不假辞色,应机接物,纯一至诚,有先德典型,谅哉言乎。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45—1596 【介绍】: 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元垒,陈以勤子。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为日讲官历詹事、吏部侍郎,与诸臣请立太子,虽未得允,而三王并封中止。万历二十一年秋,擢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寻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二十三年,言官同时落籍者二十余人,于陛上疏力救。改文渊阁。在直庐常以帝拒谏为忧。卒谥文宪。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尝参与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并以副总裁编辑国史。有《万卷楼稿》。
字元忠,南充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丈宪有万卷楼藁维基
陈于陛(1545年—1596年),字元忠,号玉垒,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年十七举嘉靖辛酉科(1561年)四川乡试第四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名,廷试二甲第七名进士,选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编修,充《世宗肃皇帝实录》纂修官,因父亲致仕,扶侍同回四川。隆庆六年赴京师,以《穆宗实录》成,升修撰。旋以太夫人去世归乡守制。万历五年(1577年)以《世宗实录》成,升俸一级。服阕,十月复除原职,十二月充经筵日讲官。八年四月请求回乡省亲。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仍补日讲兼起居注,十二年二月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四月充会典纂修官,十三年八月与右谕德张一桂主持顺天府乡试,十二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四年父亲陈以勤去世,丁忧回乡。十七年八月复召为日讲官,十一月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十九年正月升礼部右侍郎,仍掌詹事府印信,二十年正月与盛讷充礼部会试考试官,七月改任吏部右侍郎,经筵日讲如故,十月转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期间曾上奏册立太子、请万历皇帝能够早朝勤政,但是都没有收到回报。到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八月,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日讲、教习如故。他跟从父亲时,便勤读国家故实;担任史官时,更是习知典故,于经世之学尤有造诣。上疏请招集人才,开设史局,纂修明朝国史,并兼任副总督官。万历二十三年夏接替王锡爵,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疏请亲大臣,起用被罢忠贤(录遗贤)、奖励外吏、核实边饷、储养将才,慎择边吏,又请神宗亟图更始、兴修百业,但是神宗只是称赞却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优诏答之,而不能用)。后来又再三力救因兵部考选军政而被削职的言官。神宗俱不采纳。不久,改陈于陛为文渊阁大学士,而以甘肃破贼功,加太子少保。是时内阁辅臣计四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陈于陛,为同年进士,遇事虽无掣肘,但因神宗一再拒谏,上下隔绝,政事久废。陈于陛为此忧形于色,终日叹息不已。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于官,年五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文宪。《明史》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