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元阳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春色已随银树去。
点苍千里行云暮。
四颗明珠行复聚。
歌舞处。
鹤桥便是秋娘渡。

青镜红颜容易去。
老年芳景须珍护。
服食求仙多错误。
君记取。
九州大错休教铸。
角寂钟沈,清梦到、罗浮翠麓。
种玉园中同醉处,暗香犹扑。
月落参横增怅望,天寒日暮悲幽独。
讶陇头、不寄一枝来,萦心曲。

茅屋稳,辞金屋。
藜烛焰,羞银烛。
叹出尘风韵,背时妆束。
争羡东邻姬傅粉,岂知空谷人如玉。
问扬州、何逊有新诗,谁堪续。
宦游何处濯冠缨,九曲溪头溪水清。
开口好谈天下事,反躬常愧古人情。
读书直为乾坤计,按剑须令虎豹惊。
今日与君相别后,再添鸥鸟结新盟。
不随儿女共悲呻,直是胸中见道真。
万马奔时先驻足,乱锋攒处独当身。
敢云肮脏能成事,使识江湖尚有人。
此意胸藏几十载,逢君不觉倍精神。
遥向清溪问碧空,县崖高阁白云中。
共愁仙壑何能到,偶逐僧藜有路通。
渐觉须眉沾雾气,忽惊人语落天风。
尘襟此日消几尽,况有高谈达者同。
故人消息阻河关,万里题缄泪欲潸。
云寄远心将片石,月随清梦到苍山。
诗成却笑穷逾拙,身退犹怜老未闲。
怅望昆明池草色,春风南雁几时还。
乙卯五日,泛舟西湖,午风酣畅,画舫笙歌,湖山环绕,冶湄大令载酒放鹤亭边,其弟中溪子偶寻小青墓不得,微吟「消魂一半是孤山」之句,余信口足成之云:「青青芳草瘗红颜,愁对双峰似翠鬟。多少西陵松柏路,消魂一半是孤山。」相与拍浮叫绝。酒痕墨沈,几污衫袖。酒半小憩处 士祠中,分韵赋《渔家傲》一阕,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去,逋仙有灵,亦应呼梅妻鹤子,共伴香魂于暮烟衰草之际也。
艾虎钗苻悬百结。
兰桡重汎菖蒲节。
影漾湖心清又彻。
无休歇。
子规枝上声声血。

瘗玉埋香魂断绝。
银涛江上空呜咽。
莫把灵均閒话说。
春纤捏。
半湾逻逤沉檀屑。
① 通志云在大理府城西三里郡镇山也自北而南绵亘百里汉书谓邪龙云南山似扶风太乙之状是也蒙氏僭封为中岳层青接汉叠翠排空阴崖积雪盛夏不消山腰抹云横如玉带虽林阻谷奥无猛兽毒虫
峨峨点苍山,苍翠极可爱。
平列十九峰,峰峰染螺黛。
两峰夹一溪,十八溪为界(溪疏远近不一中峰下者为中溪其北曰桃曰梅曰隐仙曰双鸳曰白石曰灵象曰锦曰芒涌曰阳曰万花曰霞移其南曰绿玉曰龙曰青碧曰莫残曰葶蓂曰南阳诸溪)
林樾矗浮屠,岚霭罩阛阓。
何幸见此山,心目多所快。
其一在于云,终年生叆叇。
有时冠峰顶,不动镇相盖。
有时束山腰,飞白若长带。
有时竞出岫,棼如擘絮碎。
四山皆无云,独此云常在。
其一在于雪,山顶雪最大。
冬春雪未奇,六月白何怪。
我来九月中,夜雪积岭背。
皑皑亦终日,不畏秋阳晒。
其一在于泉,山罅分流派。
磊落归百桥,清泠漱鸣濑。
穿城为渠塘,灌田作沟浍。
家家可流觞,处处响水碓。
其一在洱海,东望气沆瀣。
叶榆成巨浸,南北两关隘。
必有千顷波,始与此山配。
海光开月镜,恰共屏山对。
苍屏百廿里,我来坐屏内。
地因高乃寒,山在西易晦。
三宿未及登,亦足揽胜概。
唐宋诸诗家,罕到此边塞。
遂使古大山,寂寞经屡代。
笑我两鬓霜,吟到万里外。
所游天下山,曾陟嵩衡岱
壮阔有过之,雄秀此无赛。
寄诗未游人,聊以当清话。
他时浓设色,一卷好图绘。
⑴ 峰之中特尊者名曰中峰中峰之北为观音为应乐为雪人为兰峰为三阳为鹤云为白云为莲花为五台为苍琅为云弄中峰之南为龙泉为玉局为马龙为圣应为佛头为马耳为斜阳诸峰剑簇有似岱宗人莫有能蹑其巅者峰各一溪蜿蜒东注为十入溪
⑵ 大人于甲寅癸亥二年有登泰山诗戊辰有登嵩山诗丁丑有登衡山诗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