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津

共 2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题文源阁(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缥缃四色弆虽蒇(缮写文渊文源文文溯四阁全书告蒇因以青赤白黑四色分别装潢经史子集插架排签固称书城钜观然既已珍储册府若非校雠精审何以嘉惠来兹),雠校由来不厌详
累牍联编原每舛,统观分阅再教蘉。
薄行赏罚宁为刻,垂示古今期致臧。
纵曰斯之未能信,较于大典已称良
⑴ 每分书缮成后即设立分校总校专司校对惟是载籍浩繁未必俱能悉心从事去秋驻跸避暑山庄已命皇子及扈从诸臣将文津阁之书校阅三分之一并令在京之皇子大臣派大小臣工二百馀员将文渊文源二阁之书全数详阅据总司其事之大臣汇奏各书中讹错者果尚联编累牍则此番之重命校阅固不厌其详也
⑵ 礼部尚书纪昀向充总纂此次所校出讹舛之处伊固不能辞咎但念书已告成姑宽吏议祗罚令赔写示惩并率领未经校出之分校总校前往山庄将文津阁未校书籍再加详阅将来再有疏漏之分校总校罚往盛京重校文溯阁之书其非当时原经手之大臣官员现充详校者俱分别赏赉文绮有差若纪昀既受厚恩原校均邀议叙此时不加重谴仅予薄罚当亦俯首无辞耳
⑶ 永乐大典中亦多秘籍然依韵分函贪多滥取已为舛杂不伦而书成又未详校岂足昭示艺林兹重校全书改正者不可枚举虽未敢信其一无讹错但较之于彼亦犹称为善本
文汇阁叠庚子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贮大成
遂以推行庋四库(壬寅秋以四库全书分弆文渊文源文溯文四阁者均可按期蒇事因思江浙人文最盛士子愿读中秘书者不乏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敕于扬州之此文汇阁镇江金山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各贮四库全书一分俾士子得就近观摩并饬发内帑银百万于京师雇觅书手缮录全书三分驿致弆阁以昭我国家藏书美备教思无穷之至意),况因旧有匪重营。
西都七略江干现,东壁五星霄际擎。
却待钞完当驿致,文昌永古焕重甍。
⑴ 此阁成于庚子亦仿范氏天一阁之式为之曾颁贮古今图书集成全部
题文津阁(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三文阁以庋四库(文渊文源文,此独遥兼玉塞清。
体大因之收物博,昔营犹自滞今成
奚妨豫筑谋辽待,每以馀间畅散行。
已贮图书十千卷,不为孤矣得先声。
⑴ 阁连于甲午秋越次年乙未夏蒇工以贮四库全书而录成则尚需岁月
⑵ 阁成复仿四库全书函式装潢古本图书集成三十二典凡一万卷庋架排列文津之名不为孤矣
题文宗阁叠庚子诗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庚子南巡阁已成,香楠为架列函盛
钞胥聊待数年阅,数(上声)典应看四库呈(先是办理四库全书分庋文渊文溯文源文四阁嗣因办有就绪可以指期蒇事于壬寅秋复降谕旨发内帑雇觅书手再缮全书三分安置江浙之文汇文宗文澜三阁俾东南士子得就近观摩且许钞录以光文教)
书借一瓻宁酒器,册藏二酉富芸甍。
惠嘉南国崇文地,尚勖尊闻知所行。
⑴ 庚子南巡时金山文宗阁已成贮古今图书集成全部
味腴书室即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四库图书浩渊海,豫教两分(去声)萃其精(癸巳岁命馆臣蒐辑永乐大典散篇成帙并校勘各省所进遗书汇为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册缮写四分分贮文渊文源文文溯四阁用昭嘉惠艺林至意复命就中择其尤为精粹有裨实学者得一万二千卷名曰全书荟要缮成两分一贮宫内御花园之摛藻堂一贮御园之味腴书室以备几馀披览)
宫中摛藻堂先就,园内味腴室续呈
全既多讹经再订,要那无误合重评。
后先漫议校颠倒,求是吾惟戒速成。
⑴ 贮摛藻堂者于己亥年告成贮味腴书室者于庚子年告成
⑵ 上冬命未曾校出文渊文源二阁书中讹错之原校官罚令往避暑山庄重校文津阁之书将来即命文津阁未曾校出之原校官往盛京详校文溯阁之书因思荟要二分其中亦难免讹错之处将来亦必须重加校定乃为善本其所以不即令校勘者虑过求速成仍不免于疏漏耳
题文源阁(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高阁文源例有诗,窗明几净晓春时。
富如渊海惟宗正,昭若曰星在去私。
一再校雠谓鲜(上声)(初辑四库全书设立分校覆校立法原属周备嗣于山庄偶经翻阅文津阁之书见其讹舛尚多因再命在京之皇子大臣等复派员将文渊文源二阁书详加校勘并罚令从前未经校出之员以次递校文文溯阁之书逮今盖三次似此详审讹舛自当较少然犹未能即信再无舛也),几番披帙尚多疑。
譬尘扫尽明仍扫,学行须知亦似兹。
题文澜阁(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四库钞书蒇次第,因之絜矩到南邦(壬寅秋以四库全书分弆文渊文溯文源文四阁者已次第就蒇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宜令广布流传敕发内帑雇觅书手再缮全书三分安置扬州之文汇金山之文宗及此杭州之文澜三阁俾东南士子得就近观摩并有旨令不必靳固准愿钞写者钞写但不可致错乱遗失以昭我国家藏书美备教思无穷之至意)
班佣此实官帑发,卢径彼殊众力扛
衮钺必公慎取舍,淄渑细辨斥蒙厖。
范家天一于斯近,幸也文澜乃得双。
⑴ 按唐卢藏用始隐终南山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就徵拜徇权利司马承桢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桢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前辨理四库全书四分时准各誊录自备资斧效力五年期满给子议叙其中人数众多不无倖进借此为终南捷径者既虑有碍选法亦非策励人才之意是以后次续缮全书三分饬发内帑银百馀万两觅书手予值缮写在钞胥等受值佣书即同和雇而书成又不致滥邀议叙仍于铨政无碍也
味腴书室(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全书四库弆四阁(初辑四库全书时即仿范氏天一阁规制命于大内圆明园避暑山庄盛京四处建文渊文源文文溯四阁贮之冀得广为流播嘉惠无穷顾每阁藏书三万六千册卷帙浩如渊海洵非易究因复命司事大臣等择其尤精者亦分四库得一万二千卷别名荟要于大内之摛藻堂圆明园之味腴书室各缮录一部以备几馀披览),充栋纷陈不易穷。
因命研精为荟要,分藏园内及宫中。
彼曾重勘仍多舛(谓文渊等四阁),此岂独遗漫惜工
一例校雠示惩劝,施之政亦惕于衷。
⑴ 谓摛藻堂及此味腴书室缮写四库全书之始原设分校覆校总校各员细加雠勘乃丁未岁驻跸山庄时偶阅文津阁书籍见其中讹谬者连篇累牍因命在京诸皇子及大臣率大小臣工二百馀员将文渊文源二阁之书先加校对复罚令从前未能详校此二阁书籍之员往校山庄文津阁之书其文津阁原校之员罚往覆校盛京文溯阁之书既念四阁之书重加校对尚多错误岂荟要之书可信无讹上年据原充纂脩及校阅之陆锡熊等往盛京覆校全书竣事开列从前未能详校文溯阁全书之员本应予以议处姑从宽罚令将荟要二分覆加校对以赎前愆此亦国家惩劝之道应尔不独全书流传后世可称善本也
题文源阁(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罢宴兼停灯火繁,消烦小憩合文源。
得閒于是惬清思,不见何当信谀言
春夏秋冬罗四库,鲁鱼亥豕覈三番(四库全书原设之分校总校等若果当日尽心校对何至错误连篇累牍丁未夏驻跸山庄偶阅文津阁书见其错误甚多即命皇子及扈从诸臣先加校阅并令在京之皇子大臣𣲖大小臣工二百馀员详校文渊文源二阁之书次年令原充总纂尚书纪昀率同从前疏漏之总校分校以次递校文文溯二阁之书前年又因看出错误罚令纪昀等将四阁书重加校对前后盖已校覈三次可谓不遗馀力在诸臣先后优叙罚令重校亦无可置喙称屈而四阁之书庶可称善本矣)
虽然程督弗遗力,扫尽尘宁免尚存。
⑴ 月食礼宜罢宴而连日节宴灯火频繁今日偶停转得清閒之趣
⑵ 宋神宗时司天奏四月朔日当食神宗自三月即避殿减膳降天下罪囚一等至是日云阴不见食王安石等进贺以为圣德所感云云向批通鉴辑览盖曾鄙其贡谀此次月食卯初一刻六分初亏辰正初刻一分复圆至卯正一刻十四分月已入地平即不见食此亦可以谀词称贺乎
题文源阁(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举事原过六十时,天恩竟得早成之。
由来体大物博者,何幸枕经葄史斯。
覈勘劝惩亦既备(丁未驻跸避暑山庄翻阅文津阁书籍见讹误甚多即命皇子及扈从诸臣先校阅三分之一并派在京之皇子及大小臣工详校文渊文源二阁之书次年罚令未能校出之总校分校命原纂官率同以次递勘文文溯二阁之书嗣后又因看出讹误令纪昀等详加勘对先后校覈已经三次在诸臣先邀优叙罚令重校劝惩之道无不由其自取但校书如扫落叶今虽已覆勘精详犹未能信其竟无讹误也),鲁鱼亥豕岂无遗。
明年归政应娱老,言简心閒合罢诗
⑴ 癸巳年始命纂辑四库全书时予已六十三岁方谓举事稍迟观成不易乃阅十年至甲辰岁竟得次第蒇事分度四阁今告成之后不觉又阅十年仲沐天恩实深感惕
⑵ 每年节后至文源阁辄有题句明年丙辰归政后莅此亦可无事吟咏矣
共 20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