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琼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 【介绍】: 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授知县。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历官嵩明知州。有《明史杂咏》、《海珊诗》。
海珊诗钞·序
壬戌岁,余视学山左,时海珊宰阜城,与余曾同应徵书,邮亭道故,一昔别去,阅十有二年。来吏于滇,蹇伤迟暮,顾益豪于诗,阅《明史杂咏》,知其用世有所未尽,特于诗发之。又手一编以进,则豫、楚、黔游草,余赞之曰:「知人论世,其言有物。于诗为史,于治为谱。信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曩余由滇入觐,得《北上口占》百首,考地理之讹,补古事之阙,雅亦非空言无补。今万里外合海珊若符契,可谓不孤,无俟淯井监弓衣定织梅尧臣《春雪》也,因劝梓之,为弁其端。 乾隆甲戌中元,年眷弟盐城徐铎拜撰。
海珊诗钞·自序
余少为诗,以偏宕相尚,罔识律令。吾乡姚薏田、同年厉樊榭方负能诗声,雅与余善,而于诗未之许也。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顾虚声一时藉甚,思有以禳之。辛酉夏,量移阜昌,吾师穆堂先生典试江南,止邮亭,余谒见迎,谓曰:「吏亦不易为,知生百无暇,独诗可分余一席,慎毋废。」余憬然汗下,嗣后收视返听,知功夫有在于诗之外者。厚其所积,穷其所变,别搆户牖,不屑苟同昔人,迄于今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然我才亦既竭矣。《后梅花诗》传诵京师,《明史杂咏》人以诗史目之,今裒集十一卷,又补遗二卷,都从零佚中以次改窜,无复前后年地可问。大参徐南冈先生阅竟,评曰:「君诗必有所为始作,无一字无来历,笔头勾得数十斤起。」楚中余同麓尝从夏环川太史游,叹为知言,辱参之于竹垞、阮亭二家之间,相劝付梓,惜乎樊榭、薏田蚤下世,无缘重定吾文,此足贻千古知己之憾也。 丁丑试灯日于役宜良,夜宿万寿山僧舍,遂成自记。
明史杂咏
国朝严遂成撰。
遂成字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官云南知州。
咏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昙皆用近体,明李东阳则用乐府体,遂成此编,赋明一代之事,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
严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录》之诬,虽子孙之词,实则公论。
至于刘三吾一首,谓太祖欲立燕王,为三吾所沮,酿靖难之祸,不为无见,至「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王莽篡」句,则谬矣。
姚广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萧何、李泌,且有「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几多人」句。
王越、王骥、王琼三首,谓三人之交结宦侍,乃借其阴助以济国事,非为身家之计,比之郭子仪之俯仰鱼朝恩,持论皆有意抑扬,故翻定案。
李梦阳一首,词多诋斥,并有附记曰「北地虽非西涯门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体中选,其馀诸子,多有亲承指授者,皆夺于北地之焰,改辕背之,犹之北地背之也」云云。
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为植党报恩之地,况梦阳与东阳本风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东阳之罪,尤未免深文锻鍊,踵明末门户之旧论矣。
明史杂咏·序
古者史与诗异体而同用。周世《尚书》,所记不过数十篇,上自文武,下迄春秋之中世,凡王朝得失,列国盛衰,与夫贤士大夫悯俗忧时,草野中士女讴吟言志,其事则具备于诗。迨《黍离》降而雅亡,《閟宫》立而颂亡,《株林》赋而风亦亡,诗亡矣! 诗亡而史亦亡,春秋之所为作。然则诗未亡以前,诗即史也。春秋既作以后,史亦即诗也。自汉氏以来,诗人递起,《文选》所录咏史、咏古、拟古诸篇,何尝不即史为诗?特其以诗为史,可泣可歌,深得三百篇之意,独推工部。又如乐府古题,初皆寔有其事而言其情,后人拟者,亦必稍仿其意,又岂非以史为诗者耶?工部不拟古题而能成乐府,此其所以为诗史也。 曩者词科之役,吾浙荐举,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为举首,海内翕然推之。及临轩召试,而先生顾以艰归里,海内莫不叹其才之奇而不获为史也。乃先生澹然不以介意,频宰剧邑,用儒术饰吏治政事,暇即读书著述以自娱。岁丁卯,余服阙补官,先生遥寄一编,则咏明史古今体也,先生既不获为史,因以其史之具尽发于诗。余读之,欲歌欲泣,其诗即其史也,高者欲攀工部,次亦平视记室诸公,较西涯新乐府何多让焉?先生以余尝校《明史》,索余序,余不得辞,为书古人诗史同用之义以复之。 时乾隆十二年孟秋,年弟天台齐召南拜撰。
维基
严遂成(1694年—?),字崧瞻,号海珊,乌程(现浙江湖州)人。严遂成于康熙年间中举人,后于雍正二年(1724年)中甲辰科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后任雄州知州。著有《明史杂咏》、《海珊诗钞》等书,《三垂冈》等诗。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及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岳池人,字季瞻,号国栋。
正德三年进士。
授户科试给事中,累迁工科都给事中。
武宗巡游,欲至宣府。
天柱刺血书疏进谏,引隋炀帝游江都事为鉴。
逾月,兵部尚书王琼欲陷害都御史彭泽,天柱力争,遂出为临安推官。
世宗即位,复旧职,迁大理寺丞。
维基
石天柱(1479年—1524年),字季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岳池县(今四川省岳池县),正德戊辰进士。
官都给事中时,以刺血上疏谏武宗南巡闻名。
治《易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十八名,第三甲第九十八名进士。
当授给事中,吏科李宪请按照监察御史例,给其试职一年,授户科试给事中。
乾清宫火灾,石天柱上疏称朝廷弊病,累迁工科都给事中。
正德十一年(1515年),都督马昂献其妹马氏给武宗,而此女已有身孕。
石天柱率领同僚联名两次上疏,不报。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宦官黎鉴请求徵收香火钱作为修葺费用。
石天柱称祀典中只祭祀东岳神,没有所谓的碧霞元君,属于不合礼法的淫祀,不能许可。
正德十二年四月,武宗下诏清出西安门外鸣玉、积庆二坊民居,并所有修建,石天柱等上疏请求停止,武宗全然不省察。
同年,武宗开始在塞外巡游,并在宣府修建镇国府,石天柱率领同僚尽力进谏。
孝贞纯皇后将要安葬,武宗借动土名义又要巡游。
石天柱念及皇帝游乐无度,朝廷大臣虽进谏,武宗仍不回心转意,遂思感动的方法,于是决定写刺血奏疏。
大致为:奏疏共有数千字,当石天柱刺血时,恐怕被家人阻拦,他就躲到密室里面,即使妻儿也不知。
上疏后,便换下衣服等待罪罚。
得知此事的人都感到悲怆,而武宗仍然不省悟。
一个月过后,兵部尚书王琼欲借哈密战事杀害都御史彭泽。
群臣商议时,王琼盛气凌人,众人不敢发言。
石天柱与同僚王爌力辨彭泽无罪。
最后,彭泽仅遭到罢免处分而已。
王琼为此报复,发天柱为临安府推官。
明世宗继位后,王琼免职。
石天柱复职。
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未任卒。
嘉靖四年(1525年),其子石忠请恤,特予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内江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中为御史,尝劾总兵官郭勋罪,又劾尚书王琼误边防事,为所构,谪富民典史。
世宗即位,复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终户部右侍郎。
维基
高公韶 (1480年—1563年),字大和,号三峰,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
年十八中举,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授江西抚州府推官,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徵为广东道试御史,六年巡视山东长芦盐政,八年巡按广东。
年间为御史,曾弹劾总兵官郭勋有罪,又弹劾尚书王琼误边防之事,被王琼构谄,正德十年七月谪官云南富民县典史,量移陕西汉中府洵阳县知县。
明世宗即位,复官为监察御史,出为大理府知府,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环庆,又以母李氏生病去世去职。
复除云南腾冲兵备副使,八年六月升广西按察使,九年七月升本省右布政使,转左布政,十一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十二年五月致仕。
十五年以荐起用,十六年四月起升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两广粮饷,十七年七月回部管事,十八年(1539年)世宗巡幸湖广承天府,因不等候圣驾,先行至河南磁州,又奔回行在请罪,被世宗切责,六月以雷警致仕,优游林下二十年,寿八十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34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雍,号静庵。少从王守仁游。正德九年进士。授御史,曾劾江彬恃宠恣肆。后督学南畿。诸生以比前御史陈选,有“陈泰山萧北斗”之喻。历督河南、广东学政。以愤挞肇庆知府郑漳,坐降调,遂不出。有《静庵文录》等。
维基
萧鸣凤(1480年—1534年),字子雍,别称静庵先生。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高密知县萧昱之子,母茅氏。
早年师从王守仁。
弘治十七年(1504年),乡试第一。
正德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云南道监察御史。
副使胡世宁下狱,他抗章论救。
当时同僚高公韶弹劾王琼王琼大怒,反而奏请高公韶私自结交外蕃。
萧鸣凤上疏论救,明武宗责怪其庇护同党,贬高公韶为富民县典史。
萧鸣凤又弹劾江彬恃宠恣肆,为时轮所称赞。
之后巡视山海关等。
明武宗出塞,其上疏反对,随即引病归乡。
嘉靖初年,起为担任南畿学政,诸生将他与御史陈选合称陈泰山、萧北斗。
嘉靖二年(1523年)闰四月升任河南副使,仍然兼任学政。
五年正月因考察拾遗被劾,吏部仍然调用为湖广兵备副使。
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担任广东提学副使。
任职期间,虽然廉洁无私,但性情刚烈,曾经打骂肇庆知府郑璋。
嘉靖八年考察,两京言官交章议论,连坐降职。
之后与郑璋相互攻击,被巡按御史逮捕询问。
母亲去世之后,不再出仕。
嘉靖十三年(1534年)去世,年五十五。
陈府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府(1482年—?
年),字孔修,应天府上元县民籍,浙江丽水县。
治《诗经》,行一,正德八年(1513年)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二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中式癸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六名,第三甲第六十九名进士。
九年十一月选授南京陕西道试御史,十年十二月因弹劾陕西三边总制王琼被逮下诏狱。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宗仁(1484年—?
),字容甫,直隶大名县人。
治《诗经》,行一,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名举人,年四十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四名,第三甲第八十七名进士。
授鄞县知县,听讼明决,断案正确,人称其“刘铁尺”。
三载任满,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徵授南京云南道御史,因疏论吏部尚书王琼不称职,被逮下诏狱,不久释放复官。
出为扬州府知府。
嘉靖二十年(1541年)以陕西副使分巡河西。
二十三年四月升本省左参政,致仕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明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嘉靖十五年擢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应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以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贬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升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晋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升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因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曹州人,字禹学。弘治十五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曾挺槊逐捕逃犯,名重京师。正德初录囚南畿,忤刘瑾调广东阳山知县。嘉靖时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进副都御史。满速儿围肃州,九畴自甘州驰援败之。后为桂萼等诬以“激番人之变”,谪戍极边,居十年赦还。卒追谥忠襄。
维基
陈九畴,字禹学,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县)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山东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二甲第八十七名进士。
授刑部主事。
正德年间,因忤逆刘瑾,谪砀山县知县。
刘瑾被诛,陈九畴官复原职,升刑部郎中、肃州兵备副使。
率兵击退番酋速檀满速儿进犯、并逮捕阿剌思罕儿及斩巴思。
兵部尚书王琼厌恶彭泽,陈九畴受牵连被除名。
世宗继位,陈九畴再复原职,升任陕西按察使。
甘肃总兵官李隆挑唆部卒殴杀巡抚许铭,焚其尸。
朝廷以陈九畴接替其职,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并详查此事。
嘉靖三年(1524年),速檀满速儿再次以二万馀骑围肃州。
陈九畴率兵从甘州赶赴入城抵禦,进副都御史。
土鲁番败遁,在京师散布谣言称肃州之围,由陈九畴激化所为,世宗轻信,下陈九畴诏狱。
刑部尚书胡世宁上疏为其讼冤。
世宗仍然听桂萼等言,贬其戍边。
十年后释放归乡。
朝廷追谥忠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86—1541或1544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全粤诗·卷一九○
方献夫(?—一五四四年),字叔贤。南海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改庶吉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与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嘉靖改元,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具见。由是荷帝眷。寻进少詹事,谢病去。六年,与同里霍韬并被召,修《明伦大典》。寻命署大理寺事,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代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晋吏部尚书。两疏引疾,报允,犹虚位以待。十年,召还,献夫以疾辞。及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至都,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居职二载,三疏引疾,许之。家居十年卒,赠太保,谥文襄。著有《西樵遗稿》八卷。方献夫诗,以清康熙三十五年方林鹤刻本《西樵遗稿》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献夫诗。
维基
方献夫(1485年—1544年),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进士,嘉靖间累官至内阁首辅、礼部尚书。
方献夫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
不久母丧丁忧。
正德年间,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吏部员外郎。
曾拜主事王守仁为师。
不久,因病归乡,在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明世宗即位,方献夫在“大礼议”期间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受重用为侍讲学士,成为朝臣众矢之的。
嘉靖四年(1525年),方献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终不自安,借病辞职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伦大典》,随后命署大理寺事。
同年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直经筵日讲官。
又代替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后辞官举荐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隐居西樵山,搆筑石泉精舍,“藏书甚富。
”,讲学于石泉书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担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此后吏部尚书王琼去世,方献夫掌管吏部。
之后再次被弹劾离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善卿。
正德九年进士。
授宝坻知县。
忤太监王孜,遭械治。
复职后,又以案治薛鸣凤忤刘瑾,廷杖下狱。
再擢御史。
嘉靖时以疏论王琼阴狠,杖责,出为吉安推官。
有《燕京逮事录》、《行台纪兴》。
维基
周在,字善卿,号止溪,直隶太仓州人。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
授宝坻知县,因忤中贵,逮捕,慷慨陈词,吏无法刁难。
还职,县人薛凤鸣以御史附刘瑾,犯罪,周在绳之以法。
刘瑾因此诬陷周在草菅人命,逮入诏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召为广东道监察御史,核查湖广、贵州钱粮,劾罢中官郭用势,锦衣千户聂能,又奏清平伯、湖广总兵官吴杰贪懦,兵部侍郎冯清贪秽,大学士杨一清在边未久,不宜辄易;礼部尚书席书排斥台谏,兵部尚书王琼险狠,桂萼荐举失实。
因此再下狱杖,嘉靖四年(1525年)十一月又复除原职,次年巡按山西。
廷臣推荐致仕都御史姚镆等十人,牵连忤旨,桂萼又趁机报复,嘉靖七年(1528年)三月谪周在为吉安府推官。
迁泉州府同知,改真定。
升刑部员外郎,十四年(1535年)二月出为湖广佥事。
十七年五月擢本省副使,备兵衡州。
迁浙江右参政,罢归二年卒,年六十五。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