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杭雄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东平人,字维纲。弘治三年进士。授阜平知县,改滑县,召拜御史,巡按苏松等府,严惩私设水牢之豪家,一方肃然。累官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嘉靖六年为三边总制,御吉囊有功,为兵部尚书。会大同兵变,宪设计平定。在职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借内府供事规营操。前后历官四十余年,以年满七十乞休。卒年七十三。
维基
王宪(1467年—1537年),字维纲,号荆山,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
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
历任阜平县、滑县知县,九年六月选授江西道试御史,十年八月实授,十二年巡按陕西。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升任大理寺右寺丞,三年五月转左寺丞,十二月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改甘肃巡抚。
五年入为太仆寺少卿,六月接替王彦奇任右副都御史、辽东巡抚,丁忧归。
服阕,八年十一月改任抚治郧阳,九年八月关陕凶荒,饥民流徙,改驻汉中等处,以安抚流民。
十一月调任大同巡抚,后因应州抵禦战功,而荫子王汝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十一年(1516年)十月以病乞致仕,不许,寻升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年三月入为兵部左侍郎。
十三年五月,兼左佥都御史、提督军务,与提督太监张忠、左都督朱泰率团营兵二千人,平定涿州至芦沟桥近畿盗乱。
明武宗南巡时,命其督理军储。
正德十六年正月代替王琼为兵部尚书、提督团营。
明世宗即位,王宪被给事中史道弹劾后,自请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十二月,朝廷举荐邓璋及王宪为陕西三边总制兵部尚书,为言官所反对,世宗仍然坚持使用王宪。
王宪为部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寇乱。
此后他又率领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都指挥卜云等分据要害击退吉囊数万骑兵,加太子太保衔。
因张孚敬、桂萼排挤,由王琼接任三边总制,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如故。
当时朔州告急,十二月朝廷举荐其担任宣大总督,王宪严词拒绝,而被都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罢免归乡。
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世宗仍然追念其功,召为兵部尚书,并抵禦蒙古入侵。
十一年九月加柱国光禄大夫,提督团营,其负责京营操练,并裁减军功冒领者。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主张“首乱当诛,馀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王宪于是不敢坚持此前议论。
但刘源清久攻不下,而北寇又内侵,于是请求令派大将抵禦北方寇乱,而自己专以进攻大同。
王宪批准其奏,因而招致大量言论反对。
此时世宗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罢兵,叛乱遂平。
刘源清得罪离去。
几年后,王宪数次上疏请求致仕,嘉靖十四年三月被许,令驰驿归乡。
嘉靖十六年卒于家,十月赐祭葬,赠少保,谥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