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贤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中立。博学,工诗文。元顺帝至正举人。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尝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有《昭鉴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中立,天台人。元至正中乡荐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应奉文字升礼部尚书出为湖广参政致仕复召为国子祭酒以参政致仕
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凯字中立,临海人。
元末领乡荐。
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应奉,擢礼部尚书。
出为湖魔参政,召还为国子祭酒,改晋王府右相,致仕。
追论在礼部事死。
有集。
田按:徐大章作《陶尚书集序》称中立才高学博,识见卓远。
又《与王待制论修元史》书称中立有史学。
惜集今不传。
中立致仕后号耐久道人,帝闻而恶之,追论在礼部时朝使往高丽,主客曹误用符验,论死。
当时士之以文字受祸者,高季迪以作上梁文、王常宗以作文,孙西庵以《题蓝玉画》、王叔明以往蓝玉家观画、苏平仲以表笺忤旨。
王弇州云:「洪武间三司卫所进表笺,皆令教官为之,当时以嫌疑见法者不少,其可知者: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撰《增官吏俸谢表》,内用『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撰《贺万寿表》,内用『垂子孙而作则』,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司撰《贺冬节表》,内用『仪则天下』,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司作《正旦贺表》,内用『建中作则』,诛;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用『睿性生知』,诛;常德府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节表》,内用『圣德在秋』,诛;陈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内用『寿域千秋』,诛;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钦赐马匹表》,用『遥瞻帝扉』,诛;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用『取法象魏』,诛;凤阳府亳州训导林云为府作《赐燕谢东宫笺》,用『式君父以班爵禄』,诛;尉氏县学教谕许玄为本府作《万寿贺表》,用『雷震天下』,诛;德安府训导汲登为本府作《贺册立太孙表》,用『永绍亿年』,诛;德安府训导《吴宪贺册立表》,用『永绍亿年』,诛。
又有以『天下有道』及『望拜青门』诛者。
诸所诛者。
『则』嫌于贼也;『生知』嫌于僧也;『帝扉』嫌于帝非也;『有道』嫌于有盗也,其他则不可晓矣。
」史既讳不载,而《双槐岁抄》出于黄氏祖孙之笔,颇核,因节而志之。
余又检李文达《日录》云:「高庙时有张翰林者,以直谏谪蒲州学正,表词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之句。
上怒曰:『谤我是强盗!
』即严逮殿鞠,张仰首曰:『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出经典。
「天下有道」乃四书圣言,「万寿无疆」乃《国风》倾语,何云诽谤?
』上良久曰:『还觜强!
』释之。
左右相谓曰:『数年以来,惟容此一人。
』」观此则不容者多矣。
当时有「广文禦囚,撰表墓志」之谣,哀哉!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公辅。
生有异质,体文弱,然善方略,喜身任天下事,慷慨。
由进士知松溪县,入为刑曹,出知武昌府,奏治行第一。
以患痞,乞休归。
里居二年,再用,荐起知抚州。
疾复作,力请告,得许。
而宸濠反报至郡,东鄙盗王浩八先受濠金及马,约为内应,是日即啸聚,人情益讻讻。
公已在告五十日,丞久摄事,家人趣公曰:可以行矣。
公奋然起曰:国家有急,若以解官为辞,臣罪当死。
即出缚濠使斩之,手焚伪檄于通衢。
是夜发兵袭杀浩八,濠游兵遂不敢复南。
时郡县意怀观望,尚称宁王。
公移檄斥言逆濠倡乱,神人共愤。
凡知人臣大义,宜共戮力,即请都御史王公节制,愿为犄角。
会王公巳檄会诸道兵讨贼,公遂更募义勇四百人,率所部驰赴军门。
而王公已破南昌城,次日方发兵迎击宸濠湖上,而公适至,即用公为领哨官,复密授方略,使潜分所部之半,设伏黄家渡八字脑诸处。
及前锋既交,伏兵呼噪并起,贼遂大溃。
公陈擒首贼瑞昌王拱枅将军觐铤等七人,斩首三百馀级。
又遣公提兵转战沿湖诸处,遮截宸濠,所俘斩千馀。
复九江郡,抚其民。
事平,王公身献俘至浙。
时公巳迁江西按察副使,尚留在军,而王公更奉命还抚江西,谓惟公可任事,使押发宸濠诣行在。
公至留都献俘,面奏目前急务,宜表死节,录遗功,宽胁从,恤民困。
上嘉纳之。
时公泊舟江上,太监张永夜遣少监王文招公过其舟,密语曰:上欲得内外官交通宸濠姓名,吾已得其籍,犹未上,事当若何?
公力陈其不可,谓史载光武烧吏人交关王郎书,使反侧子自安。
近日李文达公奏请内外官与曹钦通者不问。
此俱圣主相事,上宜远法光武公宜近学李文达,为万世所颂。
若此事竟行,非但祸延天下,即公亦身为怨薮,将悔无及矣。
次日,永再招公轨手曰:夜来思先生言,诚大爱我。
即尽取箧中交通书籍,对公焚之,惟以钱宁、陆完六人名上。
公复进与永言群小导。
上至欲航海观普陀,且闻圣体违和,呕血者三,此诚可寒心。
太皇太后命公扈驾,正在今日,公宜力劝上回跸,此万世勋也。
永乃以危言胁江彬辈,上遂班师。
值辰州苗反,改公湖广兵备。
上念公劳,使扈从至京,将用之,未果。
会上崩,大学士杨公延公至室中,曰:久知公才,烦为议遗诏所当行。
公为条列八事,杨公复不果用,公亦疾作引归。
而御史杨材者,初为公武昌属吏,有宿憾,乃论公前在郡观望,坐落职。
嘉靖初,录平濠功,仅得赐金绮。
胡公世宁、伍公文定前后力宣其功于朝,王公再辞封爵疏,亦极言其事,有曰:诸臣闻臣檄召提兵而来,甘粉齑之祸,蹈必死之地,忠义显然可见。
今平难以来,群憎众疾,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閒,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曾无鸣其不平者,公即其一也。
已而王公亦被人言事,竟不直公。
里居复二十年,以宿疾作,卒于家,年八十有一。
初,公起知抚州,道遇章枫山先生,曰:公此行恐功名损于平日。
公曰:先生意谓宁藩耶?
但彼今挟天子交结中朝胁人,诚难与亢。
若一朝犯顺,则豫章怨民俱其敌,可不烦四方兵也。
公至郡,知宸濠待开府大臣渐不以礼,即密启劝孙公出巡旁郡,集粮厉士马以防变,孙公不能从。
及公起兵,大学士费公致书奖公倡义,尚以时事为忧。
公答言:抚军王公才略绝世,天遗此老以拯社稷之难,公无忧也。
后俱服其卓识。
公居乡,数为里中兴利;里中人为公生立祠,奉尝不绝。
维基
陈槐(1470年—?),字公辅,号半湖,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四十三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正德二年(1506年)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正德九年(1514年)以刑部广东司主事、署员外郎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此后,升湖广武昌府知府,以病乞休。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湖广巡抚、巡按推荐,起为江西抚州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反,陈槐响应王守仁,率兵围剿叛军,收复九江府。同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押解朱宸濠赴行在,并献俘南京。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因辰州苗人叛乱,陈槐调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靖州,后因病告归,居家二十馀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4—1467 【介绍】: 明河间府盐山人,字九皋。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吏民畏爱。松潘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激变。翱释商巴,劾诛谅,事乃定。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整顿军纪,缮城垣,浚沟堑。令有罪得收赎,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继续任职,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刚明廉直,然不喜南士,多引北人。
维基
王翱(1384年—1467年),字九皋,直隶盐山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
官至吏部尚书。
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试。
当时正值成祖准备迁都,意欲选拔北方人才,而王翱在会试、殿试均名列前茅,成祖大喜,特地召其赐食。
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为行人。
宣德元年(1426年),由杨士奇推荐,擢为监察御史。
宣德五年(1430年),巡按四川。
英宗即位,擢为右佥都御史,偕同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污,深得吏民敬畏。
正统二年(1437年),召还朝中。
四年(1439年),镇压处州、松潘民变。
六年(1441年),代替陈镒出镇陕西,军民中有无力偿还借粮者,王翱准许免除债务。
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
次年,进右副都御史。
十二年(1447年),与总兵曹义等出塞攻击兀良哈,擒斩百余人,进右都御史。
十四年(1449年),诸将在广平山破敌,进左都御史。
脱脱不花进犯广宁,明军溃败,王翱入城死守。
敌军退后,王翱被追究,被停俸半年。
景泰三年(1452年),召还京师任职,加太子太保。
当时,浔、梧瑶族起事,朝廷特派王翱监督军务,成为首任两广总督。
次年,召为吏部尚书,当时何文渊协王直掌管吏部,多用私人,后被言官弹劾离去,王翱遂取代。
天顺初年,王直致仕,权臣石亨排挤王翱,王翱上疏请求退休,幸亏李贤力争,方得以留任。
后来李贤也险些被石亨逐官,亦幸得王翱上言留任,两人因此私交甚笃。
天顺五年(1461年),加封太子少保。
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
多次上疏乞归,均被慰留,并派遣御医诊治。
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病重,方获准致仕,未及离京即卒,享年八十四岁。
赠太保,谥忠肃。
茅并基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茅并基(?
—1453年),字惟扬,以字行,浙江宁波府慈溪人。
茅惟扬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举人,次年(1415年)联捷进士,获授行在广西道监察御史,改任四川道监察御史,都察院的奏疏及谳狱的不确定处都由他裁择,宣德六年(1431年)升四川按察司佥事,正统七年(1442年)转为山西按察司副使,十四年(1449年)回任四川按察司佥事。
之后茅惟扬历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四川按察使,景泰四年(1453年)被兵部右侍郎李贤弹劾年老而致仕,回乡时行李没有羡金,县人钱源写诗赞美他:「四十二年簪獬豸,曾无寸地起楼台。
」同年去世,儿子茅蓁是景泰元年举人,孙子茅光著则是弘治三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4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孟勤。萧翀子。宣德二年进士。入翰林。景泰三年,以祭酒学士,入直内阁,加太子少师,户部尚书。英宗复位,罢官为民。成化初追复其官。镃学问该博。有《尚约居士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镃字孟勤,泰和人,副使翀子。(见《甲签》)。宣德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正统中,进侍读、国子祭酒。景泰初,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寻进户部侍郎,再进尚书。英宗复辟,削籍归。成化中复官。有《尚约居士集》。 田按:盂勤宣德二年丁未进士。至八年合丁未、庚戌,癸丑三科,共选二十八人为庶吉士,孟勤居首。史称其学问博,文章尔雅。馀检《尚约集》,五言冲淡,有韦,柳遗意。
维基
萧镃(1393年—1464年),字孟勤,江西泰和县人。
进士出身。
宣德二年(1427年),登进士。
宣德八年(1433年),授庶吉士。
英宗继位后,授翰林院编修,正统三年(1438年),进侍读,之后代替李时勉为国子监祭酒。
景泰元年(1450年),以老疾辞。
后国子监丞鲍相率六馆生连章乞留,明景帝奏准。
次年,兼任翰林学士,与侍郎王一宁并入直文渊阁,进入明朝内阁。
次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
后加太子少师。
《寰宇通志》成后,进户部尚书。
当时明景帝不豫,诸臣议复明宪宗入东宫。
李贤私下问起此事,萧镃回答道:「既退,不可再也。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恢复帝位,萧镃被削籍。
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
成化年间,复官赐祭。
郭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保定府新安人,字时用。
初名进。
永乐初以太学生入仕。
擢户部主事。
仁宗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琎。
宣德初升吏部尚书。
进士李贤有辅相器,授吏部主事,后果为名相。
琎本人以威望轻,又权出内阁,政绩平平。
正统中因其子郭亮受赂为他人求官,被劾,致仕。
共 26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