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源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四库蒐罗书浩繁,搆成层阁待诸园。
伋言凡事豫则立,谢赋沿波讨以源。
泉写细渠落沼渚,林依曲径护庭门。
宁图美景增游赏,见道因文个里存。
题文源阁(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缥缃四色弆虽蒇,雠校由来不厌详(每分书缮成后即设立分校总校专司校对惟是载籍浩繁未必俱能悉心从事去秋驻跸避暑山庄已命皇子及扈从诸臣将文津阁之书校阅三分之一并令在京之皇子大臣派大小臣工二百馀员将文渊文二阁之书全数详阅据总司其事之大臣汇奏各书中讹错者果尚联编累牍则此番之重命校阅固不厌其详也)
累牍联编原每舛,统观分阅再教蘉。
薄行赏罚宁为刻,垂示古今期致臧。
纵曰斯之未能信,较于大典已称良
⑴ 缮写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全书告蒇因以青赤白黑四色分别装潢经史子集插架排签固称书城钜观然既已珍储册府若非校雠精审何以嘉惠来兹
⑵ 礼部尚书纪昀向充总纂此次所校出讹舛之处伊固不能辞咎但念书已告成姑宽吏议祗罚令赔写示惩并率领未经校出之分校总校前往山庄将文津阁未校书籍再加详阅将来再有疏漏之分校总校罚往盛京重校文溯阁之书其非当时原经手之大臣官员现充详校者俱分别赏赉文绮有差若纪昀既受厚恩原校均邀议叙此时不加重谴仅予薄罚当亦俯首无辞耳
⑶ 永乐大典中亦多秘籍然依韵分函贪多滥取已为舛杂不伦而书成又未详校岂足昭示艺林兹重校全书改正者不可枚举虽未敢信其一无讹错但较之于彼亦犹称为善本
题文津阁(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渊源重(平声)校毕京中(缮写四库全书每分三万六千册鲁鱼亥豕原所不免去秋驻跸山庄偶阅文津阁之书初不意其讹舛至于累牍联编因命诸皇子及扈从诸臣计日校阅得三分之一并谕在京之皇子大臣派大小臣工二百馀人将文渊文二阁书重加雠校已于回銮之前告称蒇事),次第于斯津合通
亥豕讹由为物一,鲁鱼舛则以形同。
究因考覈未尽力,薄用创惩示懈公
独有费墀牟利重(去声),职镌其计叹非工
⑴ 其文津阁未曾校竣之书责令原总纂礼部尚书纪昀带同原校文渊文源二阁疏漏之总校分校于冬间来山庄详校数月亦已完竣
⑵ 纪昀与副都御史陆锡熊当日原充总纂凡书中讹舛之处固由总校分校不能悉心校对亦由纪昀等未将底本认真详阅经理所致姑念书已告成宽其吏议仅今重加考覈并令陆锡熊于福建学政任满后带同原校文津阁书疏漏之总校分校往盛京重校文溯阁之书其四阁书应另缮者亦罚令二人出赀赔写此番劳费实由自取然其过亦止于疏懈不得不薄示创惩以为误公者之戒
⑶ 初办全书之时原任礼部侍郎陆费墀时以编修为提调继为总校荐加擢用乃该员惟以牟利为心一应收发书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嗣后卷帙遗失又任令誊录私买坊间之书充数在总纂既未寓目而卷数又多不符以致书中讹谬不可枚举既又去其档册无可稽核是其罪固浮于纪昀等矣因即降旨革职仍令将续缮文汇文宗文澜三阁之书罚其一力装潢制函排架该员始念为可倖免由今思之当亦悔其失计耳
重校兹看四库成,鲁鱼累牍辨从精
虽云举大遗其细,要在纂言观厥行
捷径既因得以速,薄惩岂可逭惟轻。
源津溯并勘次第(此次文渊文二阁看出疏漏之原校官既罚令前往山庄重校文津阁书籍将来文津阁看出疏漏之原校官亦即罚令往盛京重校文溯阁之书次第校勘总期精审无讹以示予右文典学之至意),求当无非尽此诚。
⑴ 四库全书虽已列架排签然其中鲁鱼亥豕累牍连编不得不令重加雠校以成善本
⑵ 从前抄录四库全书誊录及分校总校人员不无滥邀议叙者予尝谓成此大事不妨宥其细过讵意提调总校各员并不尽心经理以致书中错谬不可枚举姑念书已告成不加重谴原充提调侍郎陆费墀仅予革职罚令出资装潢文汇文宗文澜三阁书函纂修尚书纪昀罚令重缮应行赔写之书并率领文渊文源二阁未经校出讹错之分校总校于上冬前往山庄将文津阁未曾重校书籍再加详阅在彼时原校各员均邀优叙既以此为捷径此番仅予薄惩当亦无可置喙耳
味腴书室即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四库图书浩渊海,豫教两分(去声)萃其精
宫中摛藻堂先就,园内味腴室续呈
全既多讹经再订,要那无误合重评。
后先漫议校颠倒(上冬命未曾校出文渊文二阁书中讹错之原校官罚令往避暑山庄重校文津阁之书将来即命文津阁未曾校出之原校官往盛京详校文溯阁之书因思荟要二分其中亦难免讹错之处将来亦必须重加校定乃为善本其所以不即令校勘者虑过求速成仍不免于疏漏耳),求是吾惟戒速成。
⑴ 癸巳岁命馆臣蒐辑永乐大典散篇成帙并校勘各省所进遗书汇为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册缮写四分分贮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用昭嘉惠艺林至意复命就中择其尤为精粹有裨实学者得一万二千卷名曰全书荟要缮成两分一贮宫内御花园之摛藻堂一贮御园之味腴书室以备几馀披览
⑵ 贮摛藻堂者于己亥年告成贮味腴书室者于庚子年告成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