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缙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4 页
袁泰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2 【介绍】: 明山西万泉人。洪武四年进士。授鄠县丞,改罗山。累迁右都御史。精于法律而失之严刻,为奸邪者所畏。卒官。
维基
袁泰(14世纪—?
—1392年),蒲州万泉(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明朝官员,进士。
洪武四年(1371年),袁泰中进士。
任酃县县丞,改罗山县。
后累任右副都御史。
为官谦直严谨,秉公执法,百姓爱戴。
因遭解缙弹劾,而结仇。
后病亡,皇帝派使者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53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永乐二年进士。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以杨荣荐,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屏去驺从,巡行村落,问民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官至工部尚书,仍巡抚。有《双崖集》。卒谥文襄。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恂如,吉水人。宣德时巡抚浙直。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忱字恂如,庐陵人。
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
进员外,改越府右长史,擢工邵侍郎,巡抚江南,迁户部尚书,改工部。
卒谥文襄。
有《双崖诗集》六卷。
(田按:甲申庶吉士进学文渊阁者二十八人,恂如自陈年少,得与其选,莅吴有惠政,吴人思之不衰。
笃于交谊,解大绅系狱,交知绝迹,薪米之奉独出恂如,大绅赠诗有「当时霜雪被满野,惟见青青松树枝」之句。)
维基
周忱(1380年—1453年),字恂如,江西吉水县(今江西吉水)人。周忱为永乐二年进士出身,授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升刑部主事、员外郎。洪熙元年,迁越府长史,以善理财知名。宣德五年,江南田赋问题严重,杨荣荐举出任工部侍郎,巡抚江南,创立平米法,总督税粮、漕运、营造等,官至工部尚书。谥文襄。永乐、洪熙、宣德年间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中进士甲申科二甲第十名,选庶吉士,入翰林。次年,明成祖朱棣选其中二十八人入文渊阁学习。周忱自陈年幼愿意入学,朱棣嘉奖其志而批准。之后晋升为刑部主事,再升员外郎。周忱虽有经世之才,但在工部郎署中长达二十年,无人赏识,只有夏元吉认为其有奇才。洪熙元年(1425年),其升为越王府长史。宣德年初,有举荐其担任郡守,而被夏元吉视为屈才。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认为地方财政非常混乱,其中以江南为首。光苏州就累积拖欠赋税多达八百万石,于是考虑派遣得力官员去治理。于是大学士杨荣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理税粮。周忱到任后,即召集父老乡亲询问拖欠赋税原因。民间均说豪强不愿自己缴纳,却徵用佃农财粮,百姓因贫逃亡,于是税额更缺。周忱因此创建“平米法”,规定各府的官田、民田科均不变,田主无论大小,一律缴纳耗米,并在其基础上调整数额,多减少补。百姓因此大为方便。此外,周忱发现诸县收粮并无专门机构,认为其是迟交粮额的原因。于是命各县设置囤官,负责徵粮。当初,朱元璋起兵征讨张士诚后,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此后并铲除当地豪强,没收其田产而称为“官田”。按照其家租籍徵收税费,于是苏州府比其他各府都重,田租共有二百七十七万石,而“官田”租税即有二百六十二万石,百姓无法承担。于是,明宣宗下诏减少“官田”田租,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计算后上报请减至七十二万石。宣德七年,江南丰收,宣宗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卖筹备振贷,苏州于是得米二十九万石。当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都来自南京户部,而苏州、松州百姓转输到南京,每石均加费用六斗。周忱于是奏令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其馀的五斗,通计米一共为四十万石有奇,以官钞所购,于是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存,称为“济农”。当时凡是在运输中有遗失部份,官方军借给与民,待秋收后再归还。而修圩、筑岸、开河、浚湖等而支出的口粮,则不用偿还官方。耕者请求借贷,必派官员进行检验其人丁与田亩后再给,于是在秋收时与粮并赋,凶年时再行赈灾。有奸顽不偿的人,以后不与贷给。之后,这些均为定制,为宣宗嘉奖。直至他离任前,江南各大郡县,孩童不知何为饥荒,而两税未曾缺欠,此均为周忱功劳。当时漕运时,军民各承担一半。百姓在运输中,因为耗损巨大,往返耗时长,甚至耽误农时。周忱于是与平江伯陈瑄提议,民间运输到淮安或瓜洲时,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因此漕运节省大量费用。民间运往两京的粮草费用巨大。周忱于是请每束折银三分,南京则即地买纳。顺天府的百官月俸,均以持俸帖赴南京领取。米价低时,俸贴七八石,仅易银一两。他于是请重新检查官田、极贫下户的两税,并折纳金花银,使每两当米四石,于是解除京城兑俸,民间耗资甚少,而官俸却能保持常足。此外,周忱还对嘉定、昆山诸县的每年纳布价格的兑换、管理进行调整。
陆中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仲善。
洪武中,由国子生授刑科给事中。
正直敢言。
成祖北巡,预辅太子监国。
后受解缙案连累,出为交阯丘乌知县。
寻复职卒。
王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敬止(或作钦止)。建文二年进士。授修撰,与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时政记诸书。一时大著作,皆归其综理。又数上书言时务。燕王兵攻南京时,自鸩而死。有《翰林集》。
维基
王艮(14世纪—1402年),字敬止,江西吉水县人。
建文二年庚辰科榜眼,靖难之变后自鸩殉国,南明弘光帝追谥文节。
建文元年(1399年)己卯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建德二年(1400年)会试联捷,与同乡胡广参与殿试,本由王艮夺魁,因艮貌丑,不为建文帝所喜,被黜为一甲第二名。
建文帝又择胡广以为状元,赐名胡靖。
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且经常上书谈论时政。
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大军逼近应天府。
艮与妻子诀别道:“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
吾不可复生矣。
当时王艮与胡靖、解缙、吴溥比邻而居。
城陷前日,四人聚于吴溥家中,解缙陈说大义,胡靖亦慷慨激愤,唯独王艮流泪不言。
三人告辞后,吴溥之子吴与弼称赞胡靖意欲殉死,但吴溥指出,只有王艮真有此决心。
话音未落,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
」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听到王艮全家哭泣,原来王艮已经服毒自杀。
不久,胡靖、解缙则果然迎附朱棣。
王艮同年探花李贯也依附朱棣,之后被解缙所累入狱,死前叹曰:「吾愧王敬止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5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
少从杨维桢学。
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
年十七中浙江乡试。
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
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
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
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
有《青城山人集》。
青城山人集·提要
燧,字汝玉,长洲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改应天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春坊赞善。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所著诗稿在当日已多散佚。正统十二年其孙镗,始裒次为编,其姻家华靖删定为八卷,即此本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吴人徐用理集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燧压卷。今观其诗,音节色泽皆力摹古格,颇近于高柄、林鸿一派,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之嫌。然当元之季,诗格靡丽往往体近填词,燧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模楷,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后来王李之流弊,预绳明初人矣。
作者简介
王璲(1349—1415),明初文学家,字汝玉,号青城山人。遂宁人,幼年随父侨居长洲(今江苏苏州市)。其六世祖王极,仕宋,官至吏部侍郎。父王立中,元末为松江知府,刻节砺行。立中三子:长子王琏,字汝器;幼子王进,字汝嘉;王璲乃次子也,官翰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玉,以字行,琏弟。洪武中乡荐,累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检讨,历春坊赞善,殒于狱。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有《青城山人集》。
沧海遗珠
名璲,以字行,蜀人。
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人,立中子。
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改应天训导。
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迁右赞善。
坐事当戍边,宥之,除翰林典籍,进左赞善,坐解缙累下狱死。
洪熙初,追赠太子宾客,谥文靖。
有《青城山人集》八卷。
(《四库总目》:璲诗音节色泽,皆合古格。
姑苏志》:汝玉尝与学士解缙应制撰《神龟赋》,汝玉第一,名大振。
为文兼古今体制,而赋尤赡丽。
诗语隽永,得唐人风格。
画史会要》:王汝玉能书,亦能画。
田按:长陵与解大绅评论人才,大绅称汝玉文翰不易得。
信非虚语。
汝玉诗沐景颙录入《沧海遗珠》,岂洪武间亦尝游滇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0 【介绍】: 名一作德旸。
明浙江钱塘人,字孟升,号节庵。
迁居临安。
洪武间,有司以文学荐,三为校官。
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历,充《永乐大典》副总裁。
九年,以解缙案,连累下狱,瘐死。
有《节庵集》。
王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训(?
—1406年),江西庐陵人。
明朝翰林,永乐甲申进士,授庶吉士,早卒。
永乐二年(1404年),王训中式甲申科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授庶吉士。
明成祖命解缙选士,王训中选,入文渊阁。
永乐四年(1406年),王训早逝。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