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绍徽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王绍先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绍先,字伯生,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三原县民籍。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陕西乡试第十五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联捷癸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
授工部主事,监修潞王府,省费钜万。
奸珰忿甚,陷之诏狱,出为东昌府通判,掌粮务事,纠劾奸珰,谪代州同知,后起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升南京刑部广西司郎中。
居家与弟王绍徽等同修《陕西通志》。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继芳(?
—1611年),号环枢,光禄寺厨籍直隶河间府盐山县人。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顺天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知淄川县,调益都县,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浙江。
时有钱塘人傅时为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义子,藉其势三十馀年,冒充颖国公傅友德子孙,授职百户,豪富不仁。
继芳访参,将其置诸法,贵要不能救。
参与万历党争,劾奏东林工科给事中王元翰贪婪不法,后有人以他的名义伪造信函,送到了浙江道御史刘国缙和户科给事中王绍徽手中,礼科都给事中胡忻又将这份书信送至吏部尚书孙丕扬手上,并在书信末尾加上“嘉禾先生近生一子,想丈所欲闻者,并报”,嘉禾先生即沈思孝,曾与孙丕扬在万历二十三年的外计中发生激烈冲突,两人俱无子嗣,所以胡忻故意加上这句话以激怒孙丕扬,孙丕扬果然信以为真,筹划借来年的京察处置郑继芳、刘国缙、王绍徽
之后孙丕扬偶然将这封书信出示给吏部左侍郎萧云举时,萧云举仔细查看了许久后,提笔写道:“得非诈乎(孙丕扬时年八十,年老且耳背)?
”孙丕扬出其不意,惊异莫名,随后才醒悟被人利用。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孙丕扬与都察院署事左副都御史许弘纲,吏部左侍郎萧云举、右侍郎王图等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浙党、宣党、昆党的骨干汤宾尹、徐大化、张嘉言、刘国缙、王绍徽、乔应甲、岳和声等或以浮躁论处,或被转出京城任职,因此三党认定孙丕扬果然因为轻信郑继芳的伪书而展开报复,随即纷纷上疏弹劾攻击。
在此次党争中,东林党与浙党两败俱伤,各有损失,宣、昆党则全灭。
孙丕扬、许弘纲、王图、王国等人则因被弹劾而辞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6—1627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字仲好。冯友子。万历十七年进士。官御史,以上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因阁臣劝解得免。后被削籍。居家杜门谢客,钻研理学。光宗立,起尚宝卿。天启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恭定。有《元儒考略》、《冯少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历官副都御史谥恭定有少墟集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
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
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禦,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
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
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
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
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
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
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
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佥都御史。
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
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
”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
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
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
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
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
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
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
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
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
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
与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袁鲸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袁鲸,字石麟,湖广常德府龙阳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授丹阳县知县。
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考选为山东道御史,疏纠陕西巡抚宋槃,并及南太仆寺卿刘宪宠贪秽状,上令宋槃致仕,刘宪宠禠职。
七月以黔难未平,楚力已匮,条陈四议:一曰分兵屯运、一曰开例纳米、一曰分设鼓铸、一曰佥官解运。
疏末复论韩策、汪先岸,谓韩策为赵南星手引,以外藩而巧躐乎上卿,汪先岸与汪文言同宗,合开典而尽坑其馀贿所,宜立加禠斥。
六年闰六月疏纠吏部尚书王绍徽与原任陕西巡抚乔应甲声气同出处同,一内一外,呼吸相通,相比相信之深,无如此两人者,因列绍徽纳贿鬻官秽状,绍徽遂以赃私狼藉,著冠带闲住。
寻巡按甘肃。
七年八月以殿工加恩,加升一级、赏银十五两、纻丝一表里,升太仆寺少卿照旧管事。
又与总督史永安、巡抚胡廷宴、巡按御史庄谦、帅众合词请建魏忠贤生祠于固镇太白山龙池之西,内有“惟岳齐天,用象生申之翰;如泉满地,式弘赉傅之霖。
绩在东陲,惠流西鄙。
”等语,获赐祠名懋彝。
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以阉党被削籍。
李栖凤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栖凤(1574年—1641年),字熙徵,号翀玄,山西平阳府蒲州临晋县人。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进士,授陕西三原县知县,入为兵部主事,升员外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以荐擢陕西布政使司神木道右参议,以军功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怀来兵备道,改山东副使。
天启六年二月,加为山东右参政,备兵霸州。
又以山东右参政霸州道李栖凤仍管怀来道事,怀来道秦一鹏仍管霸州道事。
再升太常寺卿,五月,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等处地方。
后丁忧回籍。
崇祯二年(1628年)清算魏忠贤阉党时,李栖凤被指为王绍徽之门人并有贪污腐败之劣迹而被禁锢。
十四年(1641年)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镇昌平道,他屡辞不获,卒于赴任途中,享年六十七岁。

人物简介

维基
惠世扬(1581年—1652年),字抑之、抑我,号元孺,陕西清涧县小岔则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丁未进士,东林党人。
惠世扬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成进士,初授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知县。
因政绩卓著,擢工科给事中,转右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多有建言。
熹宗即位,惠世扬以灾异陈言,参劾大学士孙如游,荐高攀龙、刘宗周、孙居相、刘策、王之寀等,又纠首辅方从哲。
天启二年(1622年),大学士沈㴶配合魏忠贤大举内操,募兵隶于锦衣卫。
惠世扬等上疏反对。
历官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
天启五年(1625年),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形式,编成《东林点将录》。
惠世扬名列其中,冠以“天猛星霹雳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扬”,与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并称「马军五虎将」。
终于以“结交内侍”罪名下狱,严刑拷打,抗论不屈,几死囹圄。
崇祯元年(1628年),经马鸣世等讼冤,惠世扬复官。
次年,论劾尚书张鹤鸣,丁忧去官。
崇祯六年(1633年),再起故官。
崇祯十年(1637年),转南京大理寺卿。
崇祯十一年(1638年),晋兵部右侍郎,改刑部添注右侍郎。
崇祯十四年(1641年),调刑部左侍郎。。
明末投降大顺,任右平章。
随即降清,任左副都御史,致仕回乡。
姜镶反清起事,绥德副总兵王永强奉惠世扬起兵响应。
永历七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兵败米原镇,王永强自缢,惠世扬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淑抃(1581年—?
),字符清,号肖白,陕西西安府耀州军籍。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初授无极知县,调宝坻县。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其父吏部右侍郎王图主持,祭酒汤宾尹与其弟子王绍徽令御史金明时弹劾时任宝坻知县的王淑抃赃私巨万,又伪造王淑抃弹劾其伯父王国的奏疏,企图牵连王图,王图上疏言状,明神宗下令调查,最终汤宾尹在考察中以不谨被褫官,金明时亦被废黜。
由此引发东林党大噪,王图被群起而攻,九月后被迫告归。
天启三年,王图起复故官,次年进礼部尚书,王淑抃亦擢官至户部主事,寻为党附魏忠贤的王绍徽指使御史弹劾,遂被削籍追夺诰命,不久去世。
王淑抃亦被御史石三畏弹劾削夺。
崇祯元年,王淑抃上疏申冤,后官至户部郎中。
蒋允仪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闻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授桐乡知县。
天启初擢御史。
后金兵破广宁,力劾兵部尚书张鹤鸣失地罪。
会议红丸事,请尽夺方从哲官阶、禄荫。
后累有论劾,忤魏忠贤,出为湖广按察副使,旋削籍。
崇祯初起御史,劾魏党王绍徽
官至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坐事戍边卒。
维基
蒋允仪(?—1642年),字闻韶,别号泽礌,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民籍。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桐乡县知县,移嘉兴。天启二年(1622年),擢御史,巡按陕西,条上筹边八事。五年,允仪还朝,即出为湖广副使。其冬,魏忠贤使给事中苏兆先劾其为门户渠魁,遂削籍。崇祯元年七月,起补山东道御史,十一月掌河南道事,二年四月升添注太仆寺少卿。四年六月,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六年,流贼将窥湖广,兵部令其移镇襄阳,郧阳益虚。中官陈大金与左良玉来援,副使徐景麟见其多携妇女,疑为贼,用炮击之,士马多死。大金怒,诉诸朝,命逮景麟,责允仪陈状。已而并逮允仪下狱,戍边,而以卢象升代。十五年,御史杨尔铭、给事中倪仁祯相继论荐,未及用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