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瑛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26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① 此组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余又从诸罗县志得台湾杂咏十首」,实际只录八首。
燕婉相期奏口琴,宫商谐处结同心。
虽然不辨求凰曲,也有泠泠太古音(此诗又载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李丕煜《凤山县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重修凤山县志》题作〈番俗〉)。(施懿琳编校)
青阳时节雨潇潇,春到平冈景色饶。
一抹轻烟迷凤鼻,几行新翠挂山腰。
楼头灯火听偏寂,树里人家望转遥。
正好栽桃兼植李,恩承膏泽发新苗。
⑴ 编者按:「新」,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灵」。
鲲南天设小琉球,一屿千家水上浮。
灿烂晴霞明海市,迷离晓日现蜃楼。
绮横平旦飞还驻,名类藩封禁又收
散锦焕文开盛运,孤悬片土亦瀛洲。
⑴ 作者注:「乾、嘉间屡封禁之,今则烟□稠密。」
猪毛山瀑注成溪,淡淡流泉细细泥。
为爱风光浮竹筏,最宜月色映沙堤。
石矶鱼影秋波浅,茅店鸡声客路迷。
君子交情堪鉴此,更深吟过板桥西。
⑴ 编者按:「淡淡」,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溪淡」。
劫灰已折旧时城,此地仍留赤嵌名。
秋夏潮生晴亦涌,西南风定夜无声。
残砖遍野疑霞落,新涨平堤带雨鸣
莫道奔腾犹贯耳,引看海宇正澄清。
⑴ 编者按:「呜」,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鸣」。
泮水荷香 清 · 谢正华
五言律诗
海国多奇卉,莲开待腊霜
池塘初梦草,菡萏已成房。
藕带芹泥绿,叶翻泮水香。
地灵(编者按:「地灵」,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扶舆」。)佳气萃,浓艳岂寻常(编者按:「浓艳岂寻常」,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赖子清《台海诗珠》作「大地焕文章」)。(吴福助编校)
⑴ 作者注:「台地腊月,荷花尚开。」
匿迹文身学楚狂,飘零故国望斜阳。
东平百世思风度,北地千秋有耿光。
遗恨难消银海怒,幽魂悽切玉蟾凉。
荒坟草绿眠狐兔,寒雨清明堪(编者按:「堪」,六十七《使署閒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枉」。)断肠(吴福助编校)
浩荡孤帆入杳冥,碧空无际漾浮萍。
风翻骇(编者按:「骇」,六十七《使署閒情》、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海」。)浪千山白,水接遥(编者按:「遥」,六十七《使署閒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作「连」。)天一线青。
回首中原飞野马,扬舲万里指晨星。
扶摇乍徙非难事,莫讶庄生语不经(许俊雅编校)
① 此组诗又载黄叔璥《台海使槎录》、陈汉光《台湾诗录》。
肩披鬓发耳垂珰,粉面红唇似女郎。
(编者按:「马」,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乘》作「妈」。)祖宫前锣鼓闹,侏离唱出下南腔(作者注:「梨园子弟,垂髻穴耳,傅粉施朱,俨然女子。土人称天妃神曰马祖,称庙曰宫。天妃庙近赤嵌城,海舶多于此演戏酬愿。闽以漳泉二郡为下南,下南腔亦闽中声律之一种也。」编者按:《裨海纪游》粤雅堂刻本「垂髻穴耳」又作「垂髫穴耳」。「演戏酬愿」作「演剧酬愿」。此诗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许俊雅编校)
⑴ 编者按:「鬓」,《裨海纪游》粤雅堂刻本、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乘》作「鬒」。
⑵ 编者按:「红」,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作「朱」。
① 此组诗又载黄叔璥《台海使槎录》、陈汉光《台湾诗录》。
台湾西向俯汪洋,东望层峦千里长。
一片平沙皆沃土,谁为长虑教耕桑(作者注:「台郡之西,俯临大海,实与中国闽广之间相对。东则层峦叠嶂,为野番巢居穴处之窟,鸟道蚕丛,人不能入;其中景物,不可得而知也。山外平壤皆肥饶沃土,惜居人少,土番又不务稼穑,当春计食而耕,都无蓄积,地力未尽,求辟土千一耳。」此诗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许俊雅编校)
共 268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