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惠公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静婉,羊侃妓也,其容绝世,侃自为采莲二曲,今乐府所存,失其故意,因歌以俟采诗者,事具载《梁史》。
引用典故:鲛绡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
城边(一作西)杨柳向娇(一作桥)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麒麟公子朝天客,珂(一作佩)珰珰春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一作鮹)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一作脑)怜娇娆(一作饶)
秋罗拂水(一作衣)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交交(一作胶胶)塘水满,绿芒(一作萍)(一作金)粟莲茎短。
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郎心似月月未(一作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⑴ 一作堂堂。一作当当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寄韩持国(105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渌绕宫城(张本作水环宫)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问知公子朝陵去,归得花时却自愁。
秧马歌(1094年) 北宋 · 苏轼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蒿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于《禾谱》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鹥,纤纤束蒿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庐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筑馆当阳月,驱车及上旬。
盈分劝美酒,排旨(豫章本作指)聚佳宾。
阙里推高第,姬朝倚乱臣。
全医参老手(豫章本作子),驽驾望清尘。
佛地前缘旧(原缺,据豫章本补),尧曦普照均。
瀛洲何足羡,天日坐中人。
公子朝回玉宸里,戏弄丹青歌扇底。
兴来貌写到浓氂,拳尾如摇欲投胔。
丰颅阔腋伟骨相,纵逸未饶卢鹊驶。
庭除夜閒春尚寒,屈藏短喙眠朝暾。
其一狺狺口若吠,欲前却立客在门。
俗言犬马最难画,众所共识谁面谩。
非如鬼物隐幽眇,反覆丑好悬毫端。
纷纷众史坐叹息,笔仗突兀不可扳。
乃知心匠本神授,以心运手不作难。
我家败屋依破垣,偷儿踏瓦惊夜眠。
四壁虽如长卿第,旧物犹存子敬毡。
就君乞取挂墙壁,端能警我窥窬客。
⑴ 《声画集》卷一作花开
尊贵中来,报土无差。
琼琚庭院,锦绣楼台。
何似灵山听法华,联镳稳驾白牛车(为太师周国正惠公周国夫人)
云山高耸碧嵯峨,悬崖老树珊瑚柯。
芙蓉万叠霭晴雾,石梁几处横清波。
危峰绝巘挂飞瀑,苍松紫蔓交烟萝。
此图此景漫摩挲,笔端造化谁能过。
琼楼低瞰溪山曲,绣户雕甍映朝旭。
美人胜赏杏花天,醉倚阑干貌如玉。
锦衣公子朝天客,红缨紫鞚黄金勒。
退直归来兴自赊,宝马𩦚嘶绿杨陌。
陌上苔封辙迹稀,芝草涵春山蕨肥。
几家茅屋清嶂里,紫门不水桃花飞。
烟村远见行人小,空翠冥濛应可扫。
晚风南浦断渔歌,落日西林度归鸟。
我家佳近三茅峰,瑶台仙馆云路通。
兴来浪迹事登眺,白云野鹤随行踪。
别后梦魂每相忆,烟树茫茫渺无迹。
今朝客邸偶披图,感慨题诗增叹息。
昼桥村坞路萦纡,乔木琳宫宛如昔。
纣为玉杯,箕子甚患。
纣为淫佚,箕子极谏。
不听而囚,人曰可去。
子曰若去,彰恶自誉。
被发佯狂,为奴隐处。
弹琴自悲,此情谁语。
千载有知,我志应著。
唐柳作碑,其文可据。
世虽远而,惟尔能恕。
注:唐柳宗元碑云。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按:尚书,周书。周武王克商。遂访箕子。箕子陈洪范九畴。重于皇极。其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又曰。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武王竟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箕子来东。以八条教民。至今东方礼俗之盛。始于箕子。今平壤。古朝鲜京邑也。旧城遗址。逦迤江岸。至今南郭外井田界道。八家同井。废墙庐墟。彷佛犹存。令人伫想朝鲜盛时衣冠文物之华美。其人虽逝。而馀韵若存。必商宗戚中杰出。如周姬朝,汉东平王苍者也。故微子已去。比干已死。而徘徊不忍去。柳宗元之碑文。其真得箕子之心乎。只如汉七国王。晋齐王囧辈。是何心哉。观此。可以立千载之下。同姓之亲。拳拳不忘。扶持宗国之美志。而帝王宗戚中。为法天下。可传后世者。惟箕子洪范。周公周礼之外。更复何有。可胜赞哉。因想其情思以为短什。(什载诗稿)
攀号婴慕罄刍荛,五纪坤临事已辽。
早定文祥嫔渭涘,更形胎教母姬朝
安危勇决伊光策,调护何烦绮夏招
大姒兴周还末命,丁宁谋翼两垂昭
⑴ 伊尹,霍光也。杜诗。安危大臣在。○燕山主荒虐。朴平城,成昌山诸公。禀慈教废昏翊圣。
⑵ 汉纪。高帝谓四皓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储位不挠者。本张良招此四人之力也。四皓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岁丁亥。有灼鼠之变。朝廷危惧。请鞫治。未敢明指之。中外汹汹。后于宫中。廉得其状。宣付外廷罪之。割恩正法。为宗庙虑大矣。
⑶ 后大渐之际。遗命嘱上曰。东宫早失慈鞠。予又至此。保护之宜倍谨。念之念之。此所谓末命也。诗云。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所谓孙谋翼子两垂昭也。○人以安危调护之联。为尽其实。或曰。灼鼠之变。将心在其人而已。引用回皓事。恐为不稳。人曰。杜诗。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注云。裴冕,杜鸿渐等。辅相肃宗。犹四皓辅汉太子。玄宗传授。犹尧授舜也。玄宗何尝有易太子之心。而杜老引用若是乎。诗人使事。或断章取意。岂可胶固。诗家活法。未易言也。况此逆折奸萌。杜之履霜之初。故不至于坚冰。其为调护。不亦大乎。所谓不顺四皓而大定也。
夏殷仲气蕴隆,炎风烁火云烘。
楚王烦忧,出御兰宫。
乃命郑姬拓绮栊。
左屈平,右宋玉,巨扇无功。
雄风不入,于是戒凌官荐玉井。
王乃悲夏虫之笃时,哂叶公之受命。
进笺于三闾大夫,曰:物因时贵,用有所适。
愿赋玆冰,而以濯热也。
屈原闻命,惶恐周旋。
再拜而作,曰:臣闻冰槃著于丧用,冰鉴备于祭具。
仲孙垂训于牛羊,姬朝起敬于羔韭。
周诗以兢兢为比,月令以冲冲取则。
冬无则书异于鲁史,阴始则示戒于羲易。
冰之为义大矣哉,请陈其略。
若乃阴阳,互一六合。
生之始,位于北。
流江河,注川渎。
初无定形,黑岂其色。
寒于自出,乃见素质。
想夫玄冥用事,朔飙腾威。
天地闭塞,霰雪雰霏。
三江凝而冻咽,七泽冱而拆裂。
于斯时也,大寒御气,一阳当月。
天官戒时,太史撰日。
三凌同作,万夫偕凿。
始缘江以连陆,竟齐山而侔岳。
寒屃赑以彻骨,色皓皑以射目。
伟圣王之创制,视阴阳以开阖。
藏室则璞玉磊砢,荐器则琉琉的皪。
至如献岁发春,阳气载煦。
饔人治鉴,膳夫供羞。
始登兹物,用调膏香。
斋官奉进,左右洋洋。
又若鸾刀细碎,玉碗生液。
眩乎若三世荆山破和璧。
亦或冰团御暑,畏景朝杲。
焕乎若百二车乘照魏宝。
至夫玲珑水精之姿,煌扈白虹之气。
雕锼泮释之巧,冷冽凝冱之意。
焉得力而给诸,信造物之多戏。
方其敞延风之高台,置寒露之玉壶。
几席净而生凄,酒醴冻而凝酥。
服葛衣之纤絺,释纨扇之轻素。
瞻流星之馀景,引缟气于霜兔。
歌皎窈之遗章,恐予美之云暮。
纷清质之未昧,袭芳菲之兰蕙。
莹襟期之不渝,愿若冰于交际。
郑姬闻之,敛容悽惋。
请赓白雪,思有所赞。
于是乃起而撰坚冰之歌,歌曰:岁既晏兮孰华予,雪霏霏兮阴始凝。
乃自今兮窃不敢,夏之日兮愁炎蒸。
又继而为明冰之歌,歌曰:歌既成兮酒既酌,宛清杨兮誓皎日。
执子手兮相亲,期与子兮同室。
援锦衾兮角枕,铺瑶席兮玉瑱。
子不见鉴上之明冰,宁久曜于朝晛。
歌卒,王乃愀然疚怀。
若悲若叹,顾谓宋玉。
作而为乱,乱曰:温温之玉,珷玞争辉。
皎皎者人,谗妒累之。
谁似玆冰,表里澄澈。
形可毁,气不可夺。
污可涤,白不可涅。
虚明不昧,与生俱生。
纯乎无杂,惟圣之清。
于登于豆,何往不适。
不俟终日,明见孔晰。
原始返本,变化无迹。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