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熊文灿

相关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
方以智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天启间为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
崇祯初,起故官。
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
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
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
弘光时见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
又十余年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潜夫,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除知嘉定州调福宁入历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宝卿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
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方孔炤为方大镇之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授嘉定州知州。
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
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
因忤崔呈秀,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原职,复升为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
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
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
后得减罪,仅戍绍兴。
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
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
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
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
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赵振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赵振基,又名赵振业,字在新,号暨垣,山东青州府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授邯郸县知县。
政为三辅最,徵拜云南道御史。
巡视漕运,回道管理章奏,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冬提督江南学政,以拒绝首辅周延儒请托,次年遂外转四川按察副使,分守川北。
九年丙子,升湖广参政,分巡荆西。
张献忠兵败求抚,赵振基与巡抚余应桂力主剿灭,经略熊文灿主抚,为熊劾二人执拗坏抚局,余下司寇,赵戴罪任事。
后一年,张献忠杀监军复叛,遂至燎原,又躬率奇兵败巨寇革里眼。
及新任巡抚至,不谙军务,处置乖方,振基知事不可为,乃称疾乞归。
归四阅月而郡城不守,阖境涂炭矣。
清顺治三年(1646年),抚按交荐,起为山西督粮道参议,举方面卓异,赐衣一袭,升庐州兵备道。
遂引年乞休,优游林下垂二十年,读书自娱,与诸生布衣为耆英之会。
卒年八十有四。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八
邹鎏,字石可。海阳(今潮州)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河西务兼管漕运,夙弊釐清。转本部员外郎,升四川司郎中。出知襄阳府,时张献忠据谷城,襄阳几陷,鎏练兵筹饷,出奇制胜,越四月而城得全。以荐署郧襄监军副使,官至太仆寺卿,以母老乞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一八有传。
维基
邹鎏(17世纪—17世纪),字石可,号如砺,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籍福建莆田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邹鎏是户部侍郎邹守愚的曾孙,嘉靖四十年举人、户部主事邹迪之孙,年幼失去父亲,有孝顺母亲名声,天启四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礼部观政,五年获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六年管理河西钞关税务,并兼管漕运,清除宿弊,八年升任员外郎,专理新饷,升四川司郎中,外任襄阳知府,就任前请假探望母亲,长跪受教后才前往履新。
张献忠佔据谷城,襄阳几乎失陷,邹鎏就训练士兵、筹集粮饷,出奇制胜,四月后城池保全,御史林铭球上疏推荐他署任郧襄道监军副使;适逢士兵兵变,他开谕和平解决此事,不久张献忠诈降,上级打算用公帑犒军,他指出张献忠难以预料,不可相信,而且没有功劳,不能擅动库藏,因而违逆熊文灿,不久以母亲年老请求回乡。
永历帝即位,擢任邹鎏为太仆少卿。
永历七年(1653年)和郝尚久在潮州反正,拿出家产助饷;郭之奇上疏推荐他和洪梦栋适宜升用,不久李定国攻打新会败归,他就不再出仕,有《可园诗文集》流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林铭球,字彤右,一字紫涛。普宁人,原籍漳浦。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大理寺右副。著有《谷云草》、《浮湘》、《怡云堂》、《铁崖》等集。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维基
林铭球,字彤石,号紫涛,本姓蓝,先世为福建漳浦县人,登第后始籍广东潮州府普宁县人,同进士出身。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补海丰监诸生,举天启四年甲子乡试第七名,忌者以异籍攻之,被除名。
崇祯即位,伏阙上书,准附福建会试。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谕祭唐藩,又命册封岷藩,擢江西道监察御史,申救蓟辽总督洪承畴免逮,荐黄道周起废籍召用。
兵科给事中魏呈润以争监视宣府中官王坤、劾御史胡良机事贬外,铭球论救之。
巡视西城,巡按宣大,移按湖广,奉敕监军。
十一年戊寅(1638年),总理熊文灿招抚张献忠,铭球与分巡道王瑞楠、总兵左良玉谋俟献忠至,执之。
文灿不从。
后张献忠果据榖城以叛。
十二年己卯,监临楚闱。
因与岷藩结怨,左都御史受贿赂,借口楚饷稽迟,镌秩左迁河南臬幕。
旋以护陵功,起补光禄寺监事,转大理寺右寺副。
闯军陷京师,被迫任伪职,后遁归。
乙酉(1645年),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铭球在乡集子弟为兵,守望相助,救揭阳郭之奇于贼中。
清兵入潮广,与之奇谋起义兵,图恢复,以积劳忧愤,悒悒寝疾卒,年六十。
解学夔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解学夔(16世纪—17世纪),字章卿,号罗浮,南直隶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解学夔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沙县知县,有廉惠声誉。
福建巡抚熊文灿特荐治行第一,擢官吏部主事,历任文选司郎中,不接受贿赂,名声享誉朝廷;遭权要顾忌而调任大理寺左寺正,前往浙江恤刑,力主宽政,救活不少人民,拒绝某人在晚上拿来求情免去死罪的馈金数千两,陈报政绩离去时行李只有图书。
崇祯四年(1631年)和五年(1632年)黄河决堤,解学夔和御史吴甡联合上疏请求究治河官员,河堤此后三十年都稳固,七州县百姓无忧;后来他补任礼部仪制司郎中,转广东兵备副使,剿灭海盗刘香老,叙功加授二级,九年(1636年)致仕。
弘光年他任职岭西道参议,因积劳成疾而告归,死后入祀沙县名宦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4—1645 【介绍】: 明庐州府合肥人,徙开原卫,号虎山。
行伍出身,勇猛过人,军中号黄闯子。
累擢为副总兵,分管京卫营。
崇祯十一年,从熊文灿攻农民军。
以后连年与张献忠等部作战,杀伤甚多。
十七年,封靖南伯。
南明弘光时进封侯,镇庐州,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共称江北四镇。
后移镇仪真、太平。
清兵陷南京,福王投奔其营,得功欲与清兵决战,飞箭中喉,乃自杀。
颜俊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
俊彦,字开眉,桐乡人。崇祯戊辰进士,授广州推官。被劾,再补松江。后弃官归,放浪江湖以终。
维基
颜俊彦(?
—17世纪),字开眉或开美,号雪臞,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颜俊彦参加顺天乡试,中式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担任广东广州府推官。
当时市舶司官员都会在海外归来的船只掠夺货物,并收受贿赂;他抵任后,拒绝舶商进献的珠塔,遭两广总督熊文灿嘲讽,他回答:「不知道制府喜欢它,我还回了,不可再索取了。
」令对方大怒。
适逢海盗郑芝龙在广州出没,熊文灿就藉机徵召他抚定;他在郑芝龙举办的宴会不喝酒,又斩杀舞姬,说:「贼臣王敦也不会屈服于石勒,我奉王命而来,怎能被这些东西打动?
」郑芝龙感到羞愧,因此受抚,使熊文灿大感懊悔。
崇祯三年(1630年)他担任广东乡试主考官,遭议论罢官,到十六年(1643年)复任松江推官,弘光年间与徐葆初、朱日爃、贾必选、陈文显、蔡宸恩、文伯达、吴宪汤、姜绍书、包壮行、史延昙、胡其枝、汪挺、余长弘、沈璇卿、周必强、郑侠如、徐弘道在工部共事,迁任营缮司主事;南京失陷后隐居在菁山,建立菩提精舍修佛学。
他在广东时搜罗百多块端砚,隐居后悉数勒在精舍墙壁,号称「砚室」,之后因战乱被毁坏,端砚全部损毁,有著作流传;弟弟颜俊豪擅长诗歌,也出家为僧。

人物简介

维基
薛寀(1598年—1662年),字谐孟,号岁星,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方山先生薛应旂之玄孙,祖父薛敷教,万历十七年进士。
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七日,四岁失母,九岁能作诗,十四补诸生,二十七丁父艰。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廷对注授知州,乞改武学教授,六年癸酉转南京助教,七年甲戌迁南京刑部主事,八年升刑部郎中,十年丁丑出知开封府。
值寇乱,与熊文灿议剿抚不合,十一年冬自投劾归常州。
归六年,甲申明亡,弃家为僧。
以己名寀也,去冠,故去宀;去发,故去丿,因姓米氏,号米堆山和尚。
亦署衲米,徜徉云水间,不问世事,清康熙二年甲辰(1662)腊月十二日病卒,年六十五。
罗起凤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罗起凤,字翔之,号翔野,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广东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吏部观政后,崇祯九年授行人司行人,十二年行取入京城,同年被钦选为云南道御史,并巡视十库、东城,又任应天巡按御史,曾弹劾熊文灿,后来改升江西水利道佥事,南明永历年间升为左佥都御史。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六
梁朝钟(一六〇三—一六四七),字未央,号车匿。
番禺人。
幼孤,依舅氏霍子衡。
倜傥不羁,豪气自举。
好读书,善文词,喜谈论,性不能容人,虽尊贵亦不可屈。
曾师事道独禅师,两广总督熊文灿延为子师。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明年中进士乙榜。
清军入关,南明福王、唐王继立,徵之,均谢去。
其后苏观生等于广州拥立绍武政权,授朝钟翰林院检讨,兼兵科给事中,寻授国子监祭酒,上疏拜辞,改授国子监司业。
明唐王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十二月十五日,广州陷。
十六日,朝钟从容整冠带,北面成礼,复拜家庙,屏家人,赴池水浅不能没,邻人救之。
其仆继至,扶起于屋之东廊,覆之长被,少更苏。
清兵入室,叱令薙发。
朝钟大骂,被三刃而死,年四十四岁。
族人以衣冠葬于其乡番禺员冈。
有《辅法录》、《家礼补笺》、《日纪录》、《喻园集》。
明史》卷二七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均有传;另门人王鸣雷撰有《梁朝钟传》,黄佛颐撰有《明赠礼部尚书国子监司业谥文贞梁公朝钟传》,见《广东丛书·喻园集》卷首。
梁朝钟诗,存于《喻园集》,书共四卷,前三卷为文,第四卷为诗。
民国三十年《广东丛书》影印除氏南州楼藏顺治番禺员冈刻本,今以该丛书本为底本,校以选本《粤东诗海》所选诗。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