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仲骖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1595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时良,号印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四十四年,任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总理河漕朱衡共开新河。以丁忧去。隆庆四年,主持塞邳州、睢宁决口。后坐事被劾罢。万历五年,河、淮大决。次年,张居正命主治理。时黄水北流,全淮南移,季驯塞决口,筑堤防,借淮之清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使河、淮并流,以浚海口。次年工成,进工部尚书。张居正卒,季驯以党庇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再起总督河道,加工部尚书。前后四奉治河之命,历二十七年。有《河防一览》、《两河经略》、《两河管见》。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良,乌程人,嘉靖庚戌进士,除九江推官,擢江西道御史,历佥都御史,治河,累官南兵部尚书,罢归,起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总理河道。有留馀堂集。
维基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汇沮村(今湖州吴兴环渚街道常溪村)人古称槐溪,因村周多槐树而名。
东晋后易名汇沮,取溪水会合之意,南朝宋元嘉间,有孝廉潘综舍命救父,因事迹感人而被朝廷诏旌纯孝里,2002年外溪与西邻常田圩合并,更名为常溪村。
,归安县民籍,祖籍江南西道婺源(今江西)十二世祖仲阳,仕唐宦居闽之建阳。
十八世祖逢辰,唐末再徙婺源之桃溪。
三十世祖万,元末回迁汇沮。
,水利专家,同进士出身。
潘季驯父名潘夔,母闵氏,为刑部尚书闵圭之女,亦有研究者认为是闵氏是闵圭的孙女,闵圭次子闵闻的次女。
潘季驯有三个兄长潘伯骧、潘仲骖、潘叔骏。
自幼聪慧,七岁能写文章,补博士弟子。
为归安县学贡生。
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潘季驯中庚戌科会试第一百十三名,三甲七十三名进士。
初授九江推官,三十三年正月擢升江西道御史,三十八年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斥抑豪强。
四十一年六月提调北直隶学校,四十二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开始治黄生涯。
次年,以接浚留城旧河成功,加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丁忧去职。
隆庆四年(1570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任总河,塞决口。
次年报河工成,寻以运输船只漂没事故,遭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去。
万历四年(1576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
次年召为刑部右侍郎。
万历六年(1578年)夏,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九月兴两河大工,次年工竣,黄河下游得数年无恙。
万历八年(1580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九月迁南京兵部尚书。
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改刑部尚书。
张居正身后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自缢死,全家饿死十馀口。
潘季驯看不下去,上疏明神宗说,“治居正狱太急”,“至于奄奄待毙之老母,茕茕无倚之诸孤,行道之人皆为怜悯。
”皇帝看了不高兴。
后被御史李植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
有官员为他鸣不平。
万历十三年(1585年)夏四月,天遇大旱,御史蔡系周上疏谓:“古者朝有权臣,狱有冤囚则旱。
今李植以至尊胁廷臣,专权之渐也。
且御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
今日之旱,实由于此。
”在家乡筑有潘公桥。
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河大患,以给事中梅国楼等荐,复官右都御史,总督河道,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次年,以病辞休。
归后三年卒,葬于今湖州八里店镇三墩村曹家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