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鋐

相关人物:共 43 位
共 4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7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工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历官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肃,有《白川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兵科给事中,改礼科,复改南兵科,出为广东参议。历浙江、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召协理院事,擢吏部侍郎,改南刑部,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致仕。起工部尚书,督河道,改漕运,召拜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谧恭肃。有《恭肃集》十六卷。 (《四库总目》:用诗近体颇宏整。 《静志居诗话》:白川十龄能画,长师石田翁,得其指授。诗则别裁风格,取法杜陵。集中诗云:「画品乃游艺,诗家特擅名。丹青乃馀事,金石自希声。散地方盘礴,诸公孰老成?辋川称二绝,早晚慰平生。」盖以摩诘自喻也。余尝见公画龙,戏浪穿山,蜿蜒升降,百年绢素,云雾犹湿。至写平坡放犊,亦不灭史道头、厉归真。乃知公艺事兼能,不惟以经济文章重也。 田按:尚书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绝句尤有丰致。)
维基
周用(1476年—1547年),字行之,号伯川、白川,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弘治壬戌进士。
官至吏部尚书。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三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
授行人司行人。
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
父丧丁忧服阕,留补礼科。
改南京兵科给事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此后出任广东参议,参与平定番禺盗,有功。
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丁内艰,服阕,起补山东按察司副使、临清兵备。
嘉靖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次年改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八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召协理院事。
此后历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起废不当,尚书汪鋐诿罪下属,于是周用被降职,调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后升右都御史。
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十八年,任南京刑部尚书。
九庙遇灾,自陈致仕归乡。
周用为官端亮有节概。
朝廷内外为之可惜,屡有举荐。
久之,起用为工部尚书起督河道,仅过数月,改为漕运总督。
未上任,又召拜为左都御史。
九年任满,加太子少保。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代替唐龙为吏部尚书,次年,卒于任,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琼山人,字舜卿。
正德九年进士。
授行人,擢南京户科给事中,劾都御史汪鋐等不职者数十人。
累官至浙江按察使。
有《学思子》、《读经论》。
全粤诗·卷二一四
林士元,字舜卿。琼山人。明武宗正德九年(一五一〇)进士,授行人。嘉庆四年(一五二五)擢南京户科给事中,十一年擢湖广副使,备兵衡永。后转广西参政,分守苍梧。十五年征大藤峡,士元督饷纪功,有贵势子弟希报功次,绝不假借。捷奏,擢浙江按察使。未赴,以忧归,遂不起。祀桂林名宦。著有《北泉论草》及文集十卷。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二有传。林士元诗,以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六册《北泉草堂遗稿》为底本。
维基
林士元,字舜卿,广东琼山县东洋人,同进士出身。正德五年庚午科举人,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三甲208名进士,授行人,奉使册封唐藩。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擢升南京户科给事中,十一年二月升湖广副使、备兵衡州、永州,转广西参政,分守苍梧道。十七年征讨广西断藤峡弩滩诸巢贼,士元督饷纪功,十八年闰七月升一级,擢浙江按察使,未赴任,丁忧归乡,卒于家。所著有《学思子》、《读经录》及文集十卷。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维德,长乐人。正德丁丑进士,除工部主事历霸州兵备副使迁陜西行太仆卿有世槐堂槁
维基
陈文沛(1481年—?
),原姓林,字维德,号东槐,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七十九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登第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吏部观政,授南京户部主事,历工部员外郎、郎中,奉使三吴,开白茆港,筑海盐塘,又督陕西边储,皆有功,诏加俸,请复姓陈。
出为抚州府知府,调苏州,擢山东霸州兵备副使,以陕西行太仆寺卿罢归。
世宗初,杨一清、胡世宁、李承勋皆荐文沛才略可大任,而太宰汪鋐以私忌挤之。
家居二十馀年,不入城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34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子贤,号八厓。正德六年进士。授宣城知县,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历迁福建参政、江西按察使。有《八厓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贤,华容人。正德辛未进士,除知宜黄县入为御史外补佥事历江西按察使有八厓集
维基
周廷用(1482年—1534年),字子贤,号八公,湖广岳州府华容县人,匠籍。
湖广乡试第八名。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
授宣城县知县,十一年十月选授陕西道试监察御史,十四年巡按贵州,十五年十一月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嘉靖二年七月进福建右参议,四年七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九年七月升江西按察使,三载入觐铨部,都御史汪鋐首摘黜之。
嘉靖十三年甲午卒,年五十三。

人物简介

维基
朱鸣阳(1482年—?
),字应周,号南冈,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正德辛未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福建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联捷辛未科二甲第五名进士。
八月拜户科给事中,十年九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十一年十二月升吏科左给事中,十二年二月转礼科都给事中,多有谏言。
明世宗即位,大礼议期间反对张璁,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外放为浙江右参政,五年正月考察拾遗,六年九月都察院追论其大学士费宏之党,降二级,为云南参议。
张璁罢官后复职,起补广西右参政,十一年正月转浙江右布政使,忤时相张孚敬党人汪鋐,七月致仕归。
著有《南冈集》六卷。
俞振强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俞振强(1483年—?
年),字德强,又字宠之,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人。
治《书经》,行九,由国子生中式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年四十一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三十八名,第三甲第八名进士。
历官工部主事,督理工役,嘉靖十四年(1535年)三月以尚书汪鋐等言其行事乖张,降大理寺右寺副,仍管工役。
六月以怨望狂扰,降二级调边方用,遂谪为云南蒙化卫经历。
谭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谭缵(1485年—?
年),字元孝,号在川,四川潼川州蓬溪县人。
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名,廷试三甲一百八十九名进士。
通政司观政,初授行人,嘉靖二年(1523年)升江西道监察御史。
嘉靖三年(1524年)议大礼时,参与左顺门哭谏,被廷杖。
又参劾权贵强夺民田事,几遭不测。
嘉靖七年(1528年)建知德书院,撰有《增修厄台改为绝粮祠知德书院碑记》。
嘉靖十年,谭缵与端廷赦、唐愈贤交率劾之,首辅张璁因此致仕还乡。
历官巡按直隶御史,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升河南副使,兵备信阳,七月被兵部尚书汪鋐弹劾滥举,革职闲住,卒。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原中,馀姚人。正德戊辰进士,官兵部员外郎
维基
骆用卿(1476年—?
年),字原忠,别号两山,陕西宁夏前卫籍浙江余姚县人。
骆用卿早年累试不中第,只好以经术在他乡教授学生。
同族人有军籍在陕西,被征召时贿赂官差,将骆用卿替代徵解走,到达陕西后,以卫学生中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成戊辰科进士,初授南海县知县,历官兵部员外郎,致仕后侨居通州。
他师从武当道士翁藏拙,精通堪舆术。
嘉靖中要建皇陵,大学士张孚敬与尚书汪鋐交相推荐他,他在天寿山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并画了图进呈皇帝,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即今明永陵。
用卿后卒于通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明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嘉靖十五年擢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应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以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贬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升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晋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升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因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86—1541或1544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全粤诗·卷一九○
方献夫(?—一五四四年),字叔贤。南海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改庶吉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与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嘉靖改元,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具见。由是荷帝眷。寻进少詹事,谢病去。六年,与同里霍韬并被召,修《明伦大典》。寻命署大理寺事,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代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晋吏部尚书。两疏引疾,报允,犹虚位以待。十年,召还,献夫以疾辞。及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至都,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居职二载,三疏引疾,许之。家居十年卒,赠太保,谥文襄。著有《西樵遗稿》八卷。方献夫诗,以清康熙三十五年方林鹤刻本《西樵遗稿》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献夫诗。
维基
方献夫(1485年—1544年),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进士,嘉靖间累官至内阁首辅、礼部尚书。
方献夫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
不久母丧丁忧。
正德年间,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吏部员外郎。
曾拜主事王守仁为师。
不久,因病归乡,在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明世宗即位,方献夫在“大礼议”期间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受重用为侍讲学士,成为朝臣众矢之的。
嘉靖四年(1525年),方献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终不自安,借病辞职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伦大典》,随后命署大理寺事。
同年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直经筵日讲官。
又代替桂萼为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后辞官举荐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隐居西樵山,搆筑石泉精舍,“藏书甚富。
”,讲学于石泉书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担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此后吏部尚书王琼去世,方献夫掌管吏部。
之后再次被弹劾离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共 4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