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乔年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后辞省亲。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知处州,请开法于寿宁。次迁法海天宁乌巨。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称雪堂道行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号雪堂,俗姓叶,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复参佛眼禅师,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历主荐福、乌巨。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遗录》一卷(存)、《金刚经注》三卷。见《嘉泰普灯录》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未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说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参佛眼。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南明荐福乌巨。所至道声弘宣。龙象景附。极一时法道之尊。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不至二老之门则非禅也。师慈仁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口。无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际。极为介洁。住乌巨时。衲子有献铁镜者。师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何为。谢却之。应庵住明果。师。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窃议者。师曰。华侄为人难得。予因重之。数往何伤。师虽见道龙门。而持身行事之间。实得之家教。尝谓弟子云。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家修行。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一日示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跏趺而逝。阇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瘗而奉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名道行。
号雪堂。
处州人也。
其父叶公常游禅社。
自称见独居士。
以积厚流光而生行。
行生而岐嶷。
壮克节俭绝笑。
俚爱博施。
叶公尝谓行曰。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行茂年不乐。
与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禅师得度。
英有鉴裁。
舂汲樵㸑。
必使行董之。
行乘间参请不倦。
无所得辞。
英参佛眼。
因与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时。
佛果佛鉴人满大江南北。
而佛眼下诸贤。
多驰化于浙水东西。
是以东山法道大阐于三佛。
高庵初在龙门时。
骨鲠寡交独喜。
行盘桓不间。
尝叹曰。
稠人广众中。
鄙者多。
识者少。
鄙者易习。
识者难亲。
果能自奋于其间。
如一敌万。
庸鄙之习。
力尽真挺特。
没量汉也。
行感佩其言。
如雪峰之事岩头。
故终其身未尝不举高庵之为人。
行居荐福。
谓众曰。
我佛眼老人。
住龙门时。
龙象满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为终愧老东山也。
今山僧复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胜道哉。
行虽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闻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贤操。
遂达郡守吴公。
以本住持荐福。
行迁乌巨。
为终焉计。
及门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辈。
俱为懿范。
行老且病。
汪乔年王十朋来往问道。
行答不厌频。
尝谓十朋曰。
金堤千里溃于蚁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况无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贪欲非特蚁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谨。
行之精进。
守之坚确。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乔年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见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一日召乔年
嘱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维。
齿舌不坏。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
人皆获之。
塔于西寺。
赞曰。
济下宗师。
如钜鹿鏖兵。
万夫辟易。
壮矣。
行公去临济。
其世十三番。
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经云。
具足优婆夷。
得菩萨无尽福得藏解脱门。
能于小器中。
随诸众生种种欲乐。
出生种种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其行公之谓耶。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行,字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末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道行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话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云南昆明人,字仲纶。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历迁御史。天启元年,辽阳失守,募兵请行。安邦彦反,自请讨贼。以病不能行。四年,王三善败死,起宗龙巡按贵州兼监军。所上方略,皆合机宜。崇祯时累官兵部尚书,初见帝,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而宗龙言之不已,帝遂不悦。以忤旨下狱。后起陕西总督,东进河南,击李自成军,败于汝宁,走至项城,被俘死。谥忠壮。
维基
傅宗龙(?
—1641年),字仲纶、元宪,号括苍、元轩,云南昆明官渡傅家营人,曾官陕西三边总督,讨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
追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正德九年进士傅良弼曾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铜梁、巴县知县,调户部主事。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任贵州巡抚兼监军,天启六年(1626年)击败安邦彦,稳定西南,诏加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1631年)任为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力荐,宗龙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
崇祯十二年(1639年),宗龙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为巡抚。
宗龙任兵部尚书,但不足三月因与崇祯帝不合被解职,下狱二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杨嗣昌病死,北京震动。
尚书陈新甲推荐傅宗龙,皇帝诏赦宗龙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启睿督陕兵讨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万人攻占河洛,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崇祯皇帝催促下,进兵河南,兵力仅两万馀人,时关中各地遭旱灾蝗灾,粮饷极乏。
九月四日,傅宗龙率川陕兵与保定总督杨文岳部会合。
在孟家庄(今平舆境内)为李自成、罗汝才所袭,贺人龙出逃,李国奇溃败,杨文岳亦径行离去。
仅剩宗龙孤军力战,被围八日,粮尽弹绝,十一日杀骡马分食,骡马杀尽,后取尸体“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尽,宗龙计划乘夜突围。
十九日,在离项城八里处,宗龙为贼逮获。
贼军想利用宗龙向守城官兵喊话。
宗龙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
”遂被杀害,死状甚惨。
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后汪乔年继为陕西总督,亦力战而亡。
遗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遗集》。
党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神木人,字振玉。
以西安参将有战功见重于经略丁启睿。
崇祯十五年,以总兵从督师汪乔年拒李自成,兵败战死。
李万庆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延安人。
崇祯初与张献忠、罗汝才等起义,号射塌天。
转战陕西、山西、畿南、河北、河南、湖广、四川。
崇祯十二年,为左良玉所败,降于熊文灿,授副总兵。
十五年,从总督汪乔年,守襄城,为李自成所破,被杀。
高有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有闻(1584年—1659年),字非耳,别号谷虚,山东青州府青州左卫官籍,东昌府冠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官河南鄢陵县知县,丁内外艰,服阕,补封丘县,升户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
崇祯元年(1628年)武举分房,吏部侍郎某以关节相托,得书立焚之。
十月,填补吏部稽勋司主事,历四司,管策库。
晋文选司员外郎,署选事,太仆某欲越次升少宰,柱史某违例求补,皆坚持不肯行。
青州知府任缺,有闻推荐汪乔年,后果为清节名臣。
前少宗伯入政府,挟怨中伤,谪湖广按察司照磨。
升蕃育署丞,请免除上供鹅鸭万余。
历行人司正、光禄寺丞,代补前官所欠余米百余石。
迁尚宝少卿,出营何文端公(何如宠)葬事,假道归里。
明亡入清,被召入京,顺治元年十一月陛见,授大理寺左寺丞。
寻转右通政,二年夏以病乞归。
十六年春卒,年七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3 【介绍】: 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一说字百雅,号白谷。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永城知县,以才调商丘。
天启中,历吏部主事、郎中。
魏忠贤乱政,乞归。
崇祯八年,由验封郎中超迁顺天府丞。
陕西农民军势盛,地方人谓巡抚庸懦,乃推边才用传庭。
次年赴抚陕。
在任严征发期会,一切以军法办事,擒杀高迎祥、蝎子块(拓养坤)等。
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遂相矛盾。
十一年,与曹变蛟大破李自成。
关中无战事。
旋以清兵入畿辅,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
为杨嗣昌所诬,下狱。
十五年,陕督汪乔年败死,开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以朝命促战,出兵河南,败于郏县。
还陕后,备战练兵。
明年加尚书,称督师。
复以朝命促战,不得已而出兵,败于汝州,退至潼关而死。
谥忠靖。
有《白谷集》、《鉴劳录》。
维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号白谷,山西代州振武卫(今代县)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万历己未进士,与流寇交战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祯末以兵部尚书为督师,防守潼关,在朝廷催促下强行出战李自成,大败身死。
「传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谥忠靖。
孙传庭自幼聪颖,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艺精湛,弓马绝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
天启初年入京任职,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任验封郎中,后改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军。
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兵)。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著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
明军情势大好,然而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怒,把孙传庭囚狱。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时河南大饥,史载: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著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贼返兵而击之,此役“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造成了「柿园之败」。
明军是役损失将校70馀人及步骑数千。
传庭败归陕西,计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
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
九月,孙传庭大军至汝州(河南郏县)进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行,孙传庭不得已还军迎粮,留陈永福为后拒。
前军既移,后军乱,遂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直指孟津,明军四万馀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追赠或荫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盩厔人,字信吾。
李顺父。
从军为材官。
崇祯间,随督师汪乔年于河南襄城镇压农民军,战败死。
边大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受一作绶。
明河间府静海人。
举人。
官米脂知县。
汪乔年巡抚陕西,奉诏发李自成祖墓。
大受查知墓所,遂发之。
未几,解职归,崇祯十七年为自成军所俘,行至寿阳,逃归。
因著《虎口余生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寿州人,字觐臣,号莲塘。
汪乔年子。
诸生。
官浙江县丞。
画山水体格傲岸。
能诗,亦精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