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彬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28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仲勋,号葵斋。
顾溥子。
弘治十七年袭镇远侯,管神机营左哨,得士心。
正德初,出为漕运总兵,数请恤军卒。
镇淮安十余年,以清白闻。
武宗南巡,江彬折辱诸大吏,仕隆独不为屈。
嘉靖初,移镇湖广,论奉迎防守功加太子太傅,掌中军都督府事。
卒谥荣靖。
巴思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新城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行人。
以疏劾江彬奸,下锦衣卫狱,被杖,谪国子学正。
世宗即位,复官。
历兵科给事中,又以忤权奸,外补浙江按察佥事。
卒官。
维基
巴思明(1485年—1563年),字云壁,山东新城县人,同进士出身。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登进士,授行人,因弹劾江彬,下锦衣狱,因官员申救,担任国子监学正。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继位,召复原职,其年八月选授户科给事中,丁忧归。
三年十一月复除兵科给事中,补浙江按察司佥事,在任二年,以病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23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善夫字继之,闽人。弘治乙丑进士,除户部主事。改礼部,以谏南巡,杖阙下,寻乞归。用蔫起南刑部郎中,改吏部。有《少谷山人集》二十五卷。 (《园宝新编》:继之气秀岩谷,发情声诗,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艺苑卮言》:郑继之诗如黄河冰棱,石岭天骨。继之初不识王仪封廷相,作《漫兴》诗有云:「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后郑卒,王始知之,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为经纪其丧,仍刻其遗文。人之爱名也如此。 《艺圃撷馀》:郑善矢气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国雅》:继之才赋英迈,往往有新语。 邓原岳《西楼集》:先生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古诗、乐府原汉、魏,下及六朝,歌行近体抵掌少陵,绝句翩翩有青莲之致。书法尤入神,真行斟酌《圣教》;狂草奔放,纵横烂漫,颠、素而下弗论也。间又创意点染花草,丛筱怪石。得象外趣。 邓原岳《闽诗正声》,洪、永之间,专谭兴趣。则林膳部、王典籍名其家。弘,正之时。气格为宗,则郑吏部擅其誊。 《谈艺集》:继之沈郁之恩,慷慨之词,如苍松挺秀,古梅含芬。 《焦弦竑笔乘》:予家有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颣,不遗馀力,然实子美之知已,馀之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尝记其数则,一云:「诗之妙处正在不必说到尽,不必写到真,而其欲说欲写者,自宛然可想,虽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风人之旨。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一云:「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有根节骨格,此杜者独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然正不以此为贵,但可以为难而已。宋人学之,往往以文为诗。雅道大坏,由杜者启之也。」一云:「杜陵只欲脱去唐人工丽之体,而独占高格,盖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随场作剧也。如孟诗云:『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便自风度,视『玉佩仍当歌』不啻霄壤矣。此诗终以兴致为宗,而气格反为病也。」善夫之诗,本出子美,而其持论如此,正子瞻所谓知其所长,而又知其敝者也。 《列朝诗集》:林尚书贞恒撰《福州志》,刺少谷诗专仿杜,时靡天宝,地远拾遗,以为无病而呻吟。以毅皇帝时政观之,视天宝何如?犹曰无病呻吟,则为臣子者,必将请柬封、颂巡狩而后可乎?甚矣尚书之颠也。 徐熥《晋安风雅》:正、嘉之际,郑吏部善夫实执牛耳,虎视中原。而高、傅二山人左提右挈,闽中雅道遂曰中兴。 《笔精》:郑继之野兴诗末云:「年来混迹渔樵下,况有铜鞮伯氏风。」用《春秋》晋叔向兄铜鞮伯华事耳。向见郑诗刻本,疑用「白铜鞮」故事,改曰「习氏」,不惟失作者本意,而于题旨句法不相符矣! 《闽小纪》:郑善夫尝雪中游天台,美髯白皙,毛褐笋舆,戒从者勿言姓名,人以为神仙,甚传郡中。太守顾璘闻之,曰:「此必吾继之。」亟使人要之。善夫答以诗云:「客有飘飘者,闲来湖海游。云端寻雁宕,雪里过台州。白业藏贤达,浮槎近斗牛。丰干漫饶舌,太守是闾丘。」 《坚瓠集》:郑少谷《上泰陵》诗云:「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盖泰陵乙丑科宫中焚香祝天,愿得贤才以辅太平。故云。《明诗选》:陈卧子曰:「继之雅质,故铺叙之言独长。」 《池北偶谈》: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龙性堂诗话》:吾郡林子羽、郑继之成工七律。子羽刻意三唐,已造堂奥,继之仿佛工部,几夺神骨。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郑少谷古厚郁啬,七子外别树一帜。 田按: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晋以来无所不有,但摹壮为多耳。大约气格雄浑,五律歌行最胜;音节浏亮,七言律绝为优。但摹拟极肖,融化为艰;短制偏工,大篇未化。其品次在何、李、边、除之亚,馀子不及也。)
维基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明代儒学家(阳明学)、诗人、政治人物。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书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
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
正德六年(1511年),任户部广西主事。
因宦官当政,辞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曰:“俟天下之清也。
”正德十三年(1518年),诏任礼部主事,升任员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罚跪午门五日,辞官未获准。
隔年辞官获准,与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来往。
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风荐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几,改任吏部验封司。
嘉靖二年(1523年)游武夷山,感染风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
善夫精于天文、算学,能推算日蚀、月食,上疏请改历元。
明史·文苑传》有传,称其“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柄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
董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嵩县人。
正德六年进士。
官御史。
巡视居庸诸关。
江彬遣小校至平谷捕人,恃势甚横,相收而杖之。
江彬谮于帝,谪判徐州。
嘉靖间复原官,终山东副使。
维基
董相(1486年—?
),字应期,河南河南府嵩县人,民籍。
河南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
七年授金坛县知县,擢升监察御史,巡视居庸关等地。
江彬派遣小校米英在平谷逮人,其恃势非常骄横。
董相纷纷逮捕击杖。
江彬在武宗面前诬陷,致使董相被逮捕入诏狱,后贬为徐州通判。
十六年(1521年)八月起升江西按察司佥事,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官至山东副使。
吴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6—1531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朝言,号高山。
正德六年进士,授行人。
擢河南道御史。
朱宸濠反时,率同列谏阻武宗亲征。
又疏论江彬、钱宁、谷大用诸奸罪状。
世宗立,复疏请揽朝纲、究奸邪、抑奔竞、防蛊惑。
为忌者排挤罢官。
维基
吴訚,字朝言,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6—1519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孟循,号味淡。
正德九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榷木荆州,下令减税。
十四年与同官上疏乞罢巡幸,极言江彬怙权倡乱。
帝怒,下诏狱廷杖四十,二日后死。
维基
何遵(1486年—1519年),字孟循,别号味淡子,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同进士出身。
何遵家贫,何遵不愿父亲经商之命,选择读书。
正德九年(1514年),登进士。
吏部尚书陆完听闻其名,命其子弟跟从学习。
十一年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明年在荆州榷木,期间减少开支,不贪污一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以进香东岳为由,意欲南巡。
何遵抗议道:“淫祠无福。
万一宗藩中藉口奉迎,潜怀不轨,则福未降而祸已随。
”意指朱宸濠有谋反之意。
诸位权倖看到此疏后扣下不上报。
当时,黄巩已经得罪,何遵再与同僚林大辂、蒋山卿上疏请求罢南巡,并称江彬怙权倡乱,请求黄巩无罪宽恕。
明武宗大怒,下何遵入诏狱,廷杖四十。
因创口甚大,肢体俱裂,两天后就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兵部员外郎陆震、兵部主事刘校、大理寺评事林公黼、行人司副余廷瓒、行人詹轼、刘槩、孟阳、李绍贤、李惠、王翰,刑部照磨刘珏等十馀人同死于廷杖。
世宗即位,赠奉议大夫尚宝司卿。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朝廷追谥忠节。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曰韬(1486年—1524年),字席珍,号友松,福建兴化府莆田县黄石人,军籍。
幼年好学,长大后闻名乡里,曾与同学游九鲤湖,题《九鲤湖》诗:“不识湖中景,今朝得胜游”。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福建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三百十三名,三甲一百四十五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常州府推官。
当时江彬纵容其党羽横行州县。
曰韬立刻向巡按御史告状。
嘉靖二年(1523年),召试河南道监察御史。
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明世宗通知礼部,十六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十五日,与毛玉、杨淮等二百二十九人相率伏哭左顺门,被杖打,不久伤重而死。
隆庆初年,追赠光禄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蓝田人,著籍腾骧卫,字汝楫。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嘉靖间进刑科都给事中。久任谏官,多与权幸相忤,直声甚震。大礼议起,伏哭左顺门,受杖,谪戍辽东,卒于戍所。
维基
刘济(1487年—?
),字汝楫,腾骧右卫籍,陕西蓝田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明朝官员,大礼议事件人物。
定州学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顺天府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228名,三甲129名进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
山西巡抚李钺弹劾左右布政使倪天民、陈达,吏部请黜免,武宗不许,刘济上疏论争未果。
武宗巡游宣府、榆林的,刘济多次上疏请帝回銮。
武宗诏封许泰、江彬为伯爵,刘济又与诸给事中力争,皆不报。
明世宗继位,刘济外任审核甘肃边饷,奏请革除凉州分守中官及永昌新添游兵,升工科左给事中。
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刑科都给事中,期间论救主事陈嘉言等人。
大礼议事件中,因参与左顺门事件而受廷杖,被谪戍辽东,死于戍所。
隆庆元年(1567年),追复官职,赠太常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弋阳人,字器之。
汪俊弟。
弘治九年进士。
授检讨。
与兄皆忤刘瑾,调南京礼部主事。
瑾诛,累迁南京国子祭酒。
佞臣江彬欲矫旨取玉砚,婉拒得已。
嘉靖初,历吏部侍郎,争大礼,遭劾罢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惟仁。正德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言词切直,往往不被纳。六年,锦衣百户王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言上书力争。帝怒,亲审于午门,言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后累官湖广参议。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先生字惟仁。
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
中进士,以行人使于代。
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
其高弟后多为名臣。
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
迁礼科给事中。
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言: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
斯协诸义而协者也。
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
我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
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
以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
诸所云云,俱为不经。
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之言,而今乃纳署丞何渊之言;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
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
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
未报。
凡三疏争之会。
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
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璁、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
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
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
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
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
今以奸人之言,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王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
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
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
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言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
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
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
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
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
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
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
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
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相迎曰:忠良亦来此耶?
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
盖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
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
所著集行世。
读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
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
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
曰:沙寒稀荻雁,木落露松虬。
水涨鸥移渚,芹香燕猎泥。
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
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官至湖广参议。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杨维聪榜进士。授行人。嘉靖四年(1525年)擢礼科给事中。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言辞激烈。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王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迁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又因事谪守夷陵。累官湖广参议。《明史》有传。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