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欧阳一敬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明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嘉靖十五年擢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应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以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贬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升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晋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升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因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用均,号泌园。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均,乌程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维基
董份(1510年—1595年),字用均,一字体化,号泌园,又号浔阳山人,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南浔区)人,进士出身。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丁酉科浙江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二甲第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二年十月散馆授编修。
曾参与纂修《大明会典》。
三十三年十月升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司业事,三十四年二月回坊管事。
世宗斋居西宫时,亲点为翰林学士,醮斋仪上的天神表也多出自其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两次任会试同考官。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典武会试。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主试北闱。
次年充会试同考官。
总裁南宫,赐有“东观总裁”印章。
不久,加太常寺少卿,赐一品服,又晋礼部右侍郎,赐飞鱼服,领从二品俸,转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掌詹事府事,加工部尚书,仍管吏部左侍郎。
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修《奉天大志》时,任副总裁。
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得赐蟒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遭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罢黜为民。
万历三十二年(1595年)三月五日病逝,享寿八十六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2—1578 【介绍】: 明河南新郑人,字肃卿。嘉靖二十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穆宗为裕王时,拱为侍讲九年,甚受器重。累官礼部尚书。四十五年,由徐阶荐为文渊阁大学士。穆宗即位,以帝旧臣自负,屡与阶倾轧,不自安,乞病归。隆庆三年冬,复起为大学士兼掌吏部事。行事颇与徐阶修怨,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使监司蔡国熙编戍其诸子。次年,与张居正力排众议,促成俺答封贡,北边安定。神宗即位,欲去中官冯保,卒为居正、保所排,罢去。有《高文襄公集》等。
维基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开封府钧州新郑县人,祖籍腹里洪洞,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先世避元末乱迁徙新郑。
曾祖父高旺,祖父高魁,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举人,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
父高尚贤,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高拱幼聪颖,“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
嘉靖七年(1528年)高中戊子科河南乡试第五名举人(经魁),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一年后授编修。
穆宗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在裕邸九年全力维护裕王地位,君臣形同密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因首辅徐阶推荐,拜文渊阁大学士。
然性情高傲,“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
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与徐阶相抗,竟至相互攻讦,后为胡应嘉、欧阳一敬所逼退。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退休归乡,隔年冬天,张居正与李芳等奏请复起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尚书领吏部事,尽改徐阶旧制,“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有官员被黜,高拱必亲“告以故”,黜者“无不慑服”。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把汗那吉来降,高拱和张居正采纳宣大总督王崇古建议,先授予其指挥使官衔,乘机与俺答达成封贡互市协议,史称俺答封贡。
又推荐殷正茂为总督平定云南苗变,推荐潘季驯治理黄河。
改兵部一尚书二侍郎制为一尚书四侍郎制,侍郎们分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9—1578 【介绍】: 明浙江义乌人,字维锡,一作惟锡,号尧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永丰知县。征拜御史,历按淮、扬、湖广。累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与吴桂芳击灭李亚元、叶丹楼为首诸寨。派兵擒获活动于闽、粤、赣间之蓝松山等。进右副都御史,遣将擒赖清规,消灭和平三寨。擢兵部右侍郎。万历初,奉命阅视宣、大、山西三镇,进边图,凡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历历如指掌。累官刑部尚书。
维基
吴百朋(1519年—1578年),字维锡,号尧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义乌县(今浙江省义乌市)人。
官至刑部尚书。
初名吴伯朋。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中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授永丰县知县。
三十一年正月受召为试监察御史,七月实授山西道御史,巡按浙江、湖广,四十年晋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四十一年二月进左寺丞,七月升右少卿。
世宗改其名为百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次月改任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昌、赣州、汀州、漳州)。
与两广提督吴桂芳讨伐、平定河源的李亚元、程乡的叶丹楼,又会师一处,在海丰打败倭寇。
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大眷倡导叛乱,在漳州、延平、兴州、泉州之间流窜、抢劫。
被官军击退后,他们逃到永春,与香寮盗贼蓝阿普、范继祖联合侵犯德化,被都指挥耿宗元打败,他们假装请求招安。
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徒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叛贼巢穴没有攻下。
分别是指和平的李文彪所占据的岑冈,龙南的谢允樟所占据的高沙,赖清规所占据的下历。
朝廷因为倭患棘手,十年没有讨伐三股乱贼。
李文彪死后,他的儿子李珍与江月照接替他,更加猖獗。
嘉靖四十四年秋天七月,吴百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依然巡防上述地区。
他上奏说:“三个巢穴的乱贼冒犯尊卑之礼而称王,即刻招安即刻又叛乱。
广东的和平、龙川、兴宁,江西的龙南、信丰、安远,被蚕食过半。
不加紧讨伐,很难评估祸害。
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
”世宗将奏章交给部中议论,并依从了他。
吴百朋便命令守备蔡汝兰在苦竹嶂讨伐并擒拿了赖清规,震慑叛军。
隆庆初年(1567年),吏部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改升他任大理寺卿。
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奏请明穆宗仍将吴百朋留任负责剿灭乱贼,穆宗下诏将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依旧巡抚故地。
吴百朋上奏,春天用兵妨碍农田的耕作,应该进行招安,穆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二年正月,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随后请求回乡,穆宗不准;三年正月改任刑部右侍郎。
父亲去世,回乡服丧,五年十一月再起改兵部右侍郎。
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西三镇。
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等八件事情考核边疆大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的官吏,分别赏罚有别。
又进呈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了如指掌。
后因母丧归乡。
除服后,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五年九月升任刑部尚书。
过了一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 【介绍】: 明淮安府沐阳人,字祁礼,号𣏌泉。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由宜春知县擢吏科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隆庆初,以劾高拱调建宁推官,累官至参议。闻高拱再入阁,惊怖死。
维基
胡应嘉(1524年—1570年),字祈礼,号杞泉,直隶淮安府沐阳县人,民籍。
世居淮安府城。
祖父胡琏与徐阶是同乡。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会试三十名,廷试三甲四十五名进士。
兵部观政,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三十八年九月考选吏科给事中,四十三年复除吏科给事中,七月升工科右,十月为副使,册封唐府卫辉王,四十四年二月升兵科左,七月升吏科都给事中。
应嘉峭直,恪尽职守,且不畏权势,曾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元等,使其劣迹暴露,一一被革职。
还曾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并趁帝病,私运直庐器物于宫外诸罪。
穆宗嗣位,应嘉请帝御文化殿,与辅政面议大政,以集思广益。
穆宗欣然采纳。
隆庆元年(1567)正月,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核京官,挟私贬斥给事中郑钦、御史胡维新,而庇护乡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
应嘉弹劾杨博私愤,贬斥言官,包庇同乡。
胡惟新亦上疏,揭发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
大学士高拱、徐阶等挟私报复,指责应嘉、惟新“党同官妄奏,拟旨斥为民”,引起舆论哗然。
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御史陈联芳等不平,联手俱交奏章营救,指责高拱、徐阶,应嘉遂得以免祸,调任建宁府推官。
后任湖广布政司左参议等职,仍一如既往,直道不诬。
应嘉居言官,主张仗义执言,不能“挟私妄论邪正臧否”,并断言“忠直者,必正人也;谄谀者,必小人也。
”应嘉是当时号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奸官视之若虎。
后高拱重新柄政,惊怖而卒。
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人物简介

维基
唐汝迪(1528年—?
),字吉甫,号惠庵,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军籍。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应天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直隶真定府推官,三十九年升吏部主事,历升员外、郎中,摄补司勋郎。
四十三年九月被户科左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贪纵不职,以谤由胥吏不足据留用,不久请告。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考察,以不及降调。
严世蕃招饮,困以酒,艴然覆觥于地,辄上马去。
严讽言官论,谪判禹州,寻知雷州。
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由雷州知府擢升河南治河副使,六年五月升右参政,七年六月调补江西,九年二月升广西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