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溥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6—1450 【介绍】: 明江西金溪县兴贤坊人,字时彦,号泉坡。永乐二年进士。选入文渊阁,掌机密章奏,与修《太祖实录》。仁宗即位,进侍讲学士。正统初累擢南京礼部尚书。历仕四朝,久在馆阁,文章典赡,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有《泉坡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彦,金溪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侍讲累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安改文忠有泉坡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侍读。
仁宗即位,进侍讲学士,再迁右春坊大学士。
宣德中,迁少詹事。
正统初,擢礼部侍郎,进南礼部尚书,卒谥文安。
有《泉坡集》。
田按:泉坡早结主知,虽陟清华,未及柄用。
史称好规人过,故与三杨龃龉不合。
馀观东王祭泉坡文云:「出入朝廷,敬恭将事,不翕而同,不矫而异。
」可以知其旨矣。
诗五言如良玉缜栗,迥异当时台阁之体。
维基
王英(1376年—1450年),字时彦,别字泉坡。
江西金溪县兴贤坊人。
永乐初进士,历仕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永乐帝以其缜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永乐二十年,随明成祖北征,过李陵城(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前看碑文,碑上书写蒙古文,只有王英识得。
皇帝说:“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
”又问他北伐之事,王英说:“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
”(你是说我穷兵黩武吗?)。
仁宗时,累进右春坊大学士。
又修太宗、仁宗实录。
王英母丧时,宣宗特遣宦官护送归葬。
正统元年(1436年),总裁《宣宗实录》,升礼部侍郎。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历仕四朝,因好规人过,素不为三杨所喜,未得重用。
工书法,有许多人求其书法,帝特赐金钊束手,只有皇帝才能跟他索取。
卒谥文安。
著有《泉坡集》。
有子王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1449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文弼。
靖难兵起,从父河间王张玉力战,为指挥同知。
父死嗣职。
从入京师,封信安伯。
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
四年为右副将军,副朱能,统兵入安南。
能死,代为统帅。
六年,班师,封英国公。
前后凡四赴交南。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
使人赴辅所,诱为内应,辅执之奏闻。
从宣宗亲征平叛。
四年,解兵权。
历事四朝,与蹇义、夏原吉、三杨同心辅政。
正统末从英宗亲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6—1374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季迪,号槎轩。张士诚据吴时,隐居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博览群书,工诗,尤精于史,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之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为元明间一大家。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擢户部右侍郎,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辞归故里。时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词学图录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苏州长洲人。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擢户部侍郎。早年与张羽、徐贲等有"北郭十友"之称,后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有《高青丘集》、《扣舷词》。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季迪,姑苏人。洪武时,官侍郎。有缶呜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迪,长洲人。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擢户部侍郎放还坐罪伏法有缶鸣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七
启字季迪,长洲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
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
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
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
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
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
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
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
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
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
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
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投龙江,又与照邻无异。
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
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
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
』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
季迪《青丘子歌》云:「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睛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其自负亦复不浅。
入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
盖亦有托而逃。
观其京《师寓廨》诗云「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
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
旧游素交,同声哀悼。
杨孟载诗云:「《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春。
文章穹壤成何用?
哽咽东风泪满巾。
」徐幼文诗云:「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
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
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
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
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
」张来仪诗云:「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
」又云:「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
」浦长源诗云:「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
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
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
」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5—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户部侍郎,再进尚书。土木堡之变后,与兵部尚书于谦合谋,御也先。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循居政地久,熟悉政事,刚果能断,进言多采之。英宗复辟,以循顺景帝意,改立景帝子为太子,杖之百,谪戍铁岭卫。石亨等败,循上疏自讼,释为民。有《东行百咏集句》、《芳州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遵,泰和人。永乐乙未赐进士第一,除翰林修撰累官户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天顺初戍铁岭寻放还有芳洲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循字德遵,太和人。
永乐乙未第一人及第,除翰林修撰。
洪熙改元,进侍讲。
宣德初,进侍讲学士。
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造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景泰中,进少保,历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
英宗复辟,谪戍铁岭,寻放还。
有《芳洲集》十卷。
(《蹇斋琐缀录》:宣庙最好词章,选南扬与陈芳洲二先生日直南宫应制,南杨思迟,陈思敏。
一日,代御制《寿星赞》,陈援笔赞云:「渺南极兮一星,灿祥光兮八弦。
兆皇家兮永龄,我怀思兮治平。
赖忠贞兮弼成,宜寿域兮同升。
南杨以指圈画「寿域」二字,欲易而未就。
时中官促进甚急,曰:「先生有则改,无则罢。
」遂取去。
赐内阁,问二杨先生曰:「『寿域』」二字如何?
」西杨应曰:「八荒开寿域。
」中官还诘南杨曰:「『八荒开寿域』,此句诗如何?
南杨曰:「好诗!
」 中官曰:「先指『寿域』为未好,何也?
南杨默然。
少顷,陈退食,遇西杨于端门。
西杨语陈曰:「适赐《寿星赞》甚佳,必大手笔也。
」陈唯唯。
后正统间,朝钟一日不受杵,命内阁制祠钟文。
南杨入室中翻旧稿不得,太监侯久,促陈芳洲曰:「先生何不作?
」陈乃白南杨曰:「旧无此稿,先生第口占我写。
南杨乃起一语,陈遂续成之。)
维基
陈循(1385年—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乐十二年甲午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状元,授修撰。历事永乐、景泰五朝,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京师大震。有人主张南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支持于谦。一些朝臣拥立郕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而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由于石亨等指控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天顺五年(1461年),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或1392—1464 【介绍】: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
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
永乐十九年进士。
旋居父丧,悉遵古礼。
宣德中服除,授御史。
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
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
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
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
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
寻致仕。
卒谥文清。
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
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
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沧海遗珠
薛瑄(1389-1464)(一说生于1392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十九(1421)年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著有《河汾诗集》《敬轩文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历大理少卿天顺初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清从祀孔庙有河汾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瑄字德蕴,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正统初,出为山东提学佥事,进大理左少卿。忤王振,下狱论死,寻免。景泰初,起大理寺丞,进南大理卿。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乞归。卒赠礼部尚书。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中,从祀孔庙。有《河汾集》。 (《四库总目》:明代醇儒,薛瑄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语,而大致冲澹,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 《艺苑卮言》:讲学者,劲以词藻为雕锼之技;工文者,则以拙语为谈笑之资。若凿枘不相入,无论也。七言最不易工,吾姑举诸公数联,如:「翼轸众星朝北极,岷皤诸岭导南绦」,「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此薛文清句也。「溪声梦醒偏随枕,山色楼高不碍墙」,「狂搔短发孤鸿外,病卧高楼细雨中」,「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处处同」,「残书汉楚灯前垒,小阁江山雾里诗」,「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此庄孔旸句也。「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出墙老竹青千个,泛浦春鸥白一双」,「时时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此陈公甫句也。何尝不极其致。 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
维基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今河津市),理学家。永乐庚子解元,联捷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薛贞曾任元氏县儒学教谕。薛瑄幼时聪颖,入私塾学习《》、《》,日记千百言。因其父改官河南鄢陵,便补当地县学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参加河南乡试,高中第一名,次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宣德三年授官御史,宣德四年(1429年)至七年(143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并监理湖广银场(在湘西沅州)这一肥缺,期间以查办银矿官员营私舞弊闻名,「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因继母去世归返。正统初年,任山东提学佥事,升大理寺左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薛瑄见之不拜,得罪王振,被逮捕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听闻今日薛先生要处死。”王振大为震动。后经兵部侍郎王伟等申救,得以免死。景帝嗣位,经由给事中程信推荐,起用为大理寺丞。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英宗复辟,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因见石亨、曹吉祥乱政,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1572年),从祀孔庙。《明史》有传。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