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泽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引用典故:棠树 曲蘖
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
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
非无他人家,岂少群木枝。
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
团团甜如蜜,皛皛凝若脂。
千柯玉光碎,万叶珠颗垂。
昆崙何时来,庆云相逐飞。
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
王泽布人和,精心动灵祇。
君臣日同德,祯瑞方潜施。
何术令大臣,感通能及兹。
忽惊政化理,暗与神物期。
却笑赵张辈,徒称今古稀。
为君天下酒,曲糵将用时。
隋文帝灭陈。荡定海内。炀昏多罪。坠失先业。身灭国替。幼恭以神人非圣莫可。乃命太保萧造。奉皇帝玺绶。归我高祖。高祖固让。谣歌狱讼。已归唐矣。而薛举王充窦建德等。陈胜倡祸。为汉祚阶。夫鹿台之积。非无财也。闾左之戍。非无卒也。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非有土也。隋地遍天下。二帝之业。一朝埽尽。可不谓大悲乎。吴公子札。古之达天命者。其歌唐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气蒸芒砀。龙跃太原。天命也。昔司马相如赋子虚。诸侯之事。非天子之事。汉武闻之。犹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班固张衡左太冲所赋两京三都。各务誇大。而王者受命。则阙而不书。盖赋者古诗之流。古者采诗。言之无罪。今王泽不竭。斯文未丧。翰墨閒作。其谁曰不然。先王建国。始以文经。上行下效。终以武定。强本弱枝。四方翕然。无凶人矣。故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应天顺人。武王所以克商也。书云。帝尧聪明文思。帝舜浚哲文明。断自唐虞。洎乎周汉。帝王美称。以文为首。我唐文德。宜在三代之上。微臣赋颂。耻居数子之下。初论隋氏颠覆。次论皇家开统。末论告厥成功。于上帝。铺乎下土。播乎无穷。固非常才浅虑之所能及。意者实以祖宗光灵。引耀鼓动之所致也。其辞曰。
在桓灵之道曀兮。
本小而末大。
下陵而上替。
君臣相失。
南北历帝。
天丑隋而命唐。
纂周汉之鸿裔。
大哉文王。
王季其父。
武王其子。
父作子述。
叶天命以应期。
炀为不道。
庶官携贰。
鱼烂土崩。
荒沈所致。
虽曰匹夫之勇。
有盗中原之意。
凶贯既盈。
果不保于神器。
江都之祸。
酷甚望夷之事。
亡国之君。
虽绵古而必类。
王者父天母地。
非所以苟其身而贪厥位。
岂有男女疾痛。
而父母不为之歔欷乎。
此真主所以乘时而建义也。
曾不一战。
而得行其志。
汤武应天也。
其实誓师。
高祖受禅也。
其实揖让。
犹感思以恸哭。
乃立代而尊炀。
仗顺而升。
盖前经之所旷。
承土德以播业兮。
与炎灵而更王。
维李其根。
降居真源。
洎武昭之陇冑。
扬太祖之周勋。
典则明融。
是将贻乎子孙。
高皇生而豁达。
大度徇齐。
弱而能言。
神光佳气兮烂以氤氲。
兆白雀兮戴紫云。
隐隐曈曈兮始乎太原。
君子得时。
有如追奔。
岷峨导江兮。
河出昆崙。
雷砰电掣。
浩浩浑浑。
厥波虽雄。
为海所吞。
乾健而坤顺兮。
利配乾而法坤。
有何奸豪。
恃险偷存。
乃建皇极。
钟乎历数。
革旧鼎新兮。
式闾封墓。
百神以咸秩兮。
包五岳而作固。
过蒲津而川后增流兮。
次霍邑而山灵告路。
彼上碜下黩兮。
我宽刑以薄赋。
陋茅屋兮土阶。
遵朱干与大辂。
乃有严更之署。
环卫钩陈。
文昌武库。
玉册韬府兮。
内八景之真文。
金盘粲霞兮。
承九天之清露。
元圣有作。
恢法度也。
厥祖草昧。
诸夏宗臣。
蛮夷酋长。
从德如归。
若王固让。
而天下可违乎。
有社稷焉。
不可阙祀。
有烝人焉。
不可无主。
是以木曰威仰。
火曰熛怒。
辰戌丑未。
王我唐土。
天实若曰。
四海横波。
虔刘札瘥。
若王盘桓。
奈天下何。
义宁二年。
五月甲子。
高祖即位。
木宫曰甲。
水宫曰子。
干支相生。
成字为李。
虽子卯不举。
而以是为戒。
此臣子所以服泰阶也。
神祗叶从。
龟筮攸同。
乃更正朔。
以刀文为开通。
告于上下。
予昧乃德。
嘉乃丕绩。
若将殒于厥躬。
草艾渠魁兮。
罔驾英雄。
拔万姓于汤火兮。
散三光于昊穹。
此皇王所以职教化也。
非天不应。
非圣不作。
造我钜唐。
在夏之兴。
弼成九服。
经启九道。
荒厥迹之茫茫。
在周之兴。
西至流沙。
东至乐浪。
重九译乎越裳。
在汉之盛。
大夏身毒。
月支夜郎。
辰韩之国。
画革傍行。
未若我唐歌其声。
舞其容。
十有二部。
镜立乎中央。
唐既有土德。
乐亦有臣妾。
易曰殷荐上帝。
又曰行地无疆。
提封所经。
声教所被。
穷天下之琛怪。
截海外之梯航。
逾蟠桃而跨弱水兮。
盖四十万里。
鸟飞骥騄兮。
鳞萃乎艅艎。
不以三代为境土。
七雄为富彊乎。
何则。
汉高提剑。
学校兴于文景。
周武载戈。
颂声作于成康。
卜代三十。
延祚四百。
亦谓之享国久长。
与夫青牛绀𰫸。
白马朱鬃。
报千祀于元君兮。
呼万年于太行。
林邑贡能言之鸟。
大宛奉汗血之马。
孰与四白鹿四白狼乎。
擒建德于武库兮。
格魏公于敖仓。
耕有三十年之蓄。
以备凶荒。
战有百万众之师。
以詟戎羌。
胡骄则马衔塞草。
寇虐则龙决天潢。
又孰与周汉之广建康庄。
在岁九天之下。
九地之上兮。
合二九为一方。
凝碧树于洞房。
送白云于帝乡。
舞破阵于清庙兮。
准文始于西厢。
迎气于东郊兮。
养老于上庠。
禘祫之礼。
秬鬯圭瓒兮辟雍明堂。
袭蛟炉之馥馥。
謺鼍鼓之镗镗。
羽林孤儿。
青矜冑子。
森琳琅以锵锵。
河山巨防。
百二盘冈。
渭水贯都兮。
来天汉之汤汤。
浞龙宫而捎鬼国。
延苑囿而峻墉隍。
䮠驼騊駼。
犀象乘黄。
附翼之马。
骨腾肉飞。
灭没陆梁。
鷟出女床。
鶤鸡白鹇。
孔翠翱翔。
缩沙碛与江湘。
休徵四塞兮。
花萼连芳。
大容挥弦兮。
子晋吹簧。
飞廉驰道兮。
河鼓服箱。
雍门韩娥。
流徵叩商。
彻歌钟于未央。
校羽猎于长杨。
升平既久。
兵设不防。
虏自燕垂。
陷乎洛阳。
云雷遘难。
金火耀芒。
上帝之哀下人兮。
生魂魄而起膏肓。
肃宗龙飞日出凤翔兮。
肆诛犬羊。
代宗赫怒兮。
草被严霜。
复九庙之郊禋。
三辰忽乎煜煌。
扶已挠之厚栋。
维既绝之颓纲。
然一胡作乱。
四海奔亡。
父习乎勇。
母抱其子。
乘城看战。
电埽八荒。
天下大定。
朝廷无事。
帝端拱于穆清。
呀溟渤以为池兮。
拓宇宙以为城。
务子来之经营。
乃有栋宇之盛。
珷玞䃤玟。
刻桷雕楹。
甲乙于方中兮。
势夭矫而上征。
东西两京。
岳立云峙。
宫室相望。
八百馀里。
虽千数万名。
犹未尽也。
翼翼峨峨。
重关四塞。
抵昆明而瞰太液。
象蓬壶之广大。
践太华而节终南。
抱周秦之襟带。
于是偃师偶人。
郢匠圬墁之辈。
工发藻绘。
情生眄睐。
式瞻魄骇。
爰处体忲。
乃有舆服之饰。
缕毂错衡。
霓旌羽盖。
纹窗绣户。
窅玲珑以相对。
明月夜光。
焕合影乎其内。
青琴素女。
閒木难之首饰。
响结绿之腰佩。
嗟神人之叶和。
感雨露之霶霈。
职贡隘入。
舟车溢载。
冯夷阳侯。
既降于英灵。
木魅山鬼。
不劳乎祈赛。
于时太府太仓。
粟腐缯败。
荔枝橘柚。
鱼盐惟错之蓊隘。
幽明黜陟。
轻重约法之殿最。
垂二百年天下。
九百馀万户六千三百万口。
徭轻敛寡。
国富家肥。
砢硪巀岌。
硠硠磕磕兮。
沸渭馺沓。
訇訇哕哕兮。
亘地罄天。
来朝会兮天子。
于是乎班瑞等威。
卑其君长。
降为牧守。
宸衿恢张。
以天地之无外。
一万二千年为一纪。
三万六千年为一代。
古者登泰山七十二君。
两汉踵武。
亭亭云云。
八百馀年。
寂寥无闻。
我唐传祚以来。
革隋一。
封岱二。
克复三。
除凶四。
五将发。
三门备。
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勾测影于北至。
建相风于南寺。
太微太一。
金版玉笥。
逮夫淹中阙里之类。
盖三十万卷。
倾古今之文字。
振古以来。
未之有也。
其事始于武德。
成于贞观。
兴乎开元天宝之閒。
唐虞夏殷之世。
不足多也。
然则天子四海为家。
六合为都。
方明参乘。
昌宇为御。
三代考绩。
五载一巡狩。
观万国之有无。
禹会会稽。
舜游苍梧。
曰徯子后。
后来其苏。
天子于是命有司。
兴农圃。
废土木。
放女谒。
斥谗夫。
臣拜手稽首。
载陈厥谟。
康哉良哉。
耻其君不及唐虞。
夫圣人之理。原于始而执其中。
观天文以审于王事。观人文而知其国风。
故每岁孟春。采诗于道路。
而献之泮宫。有以知下之化。
达人之穷。发于关雎之首。
及乎王道之终。故曰天明自人而视。
天听自人而聪。所谓政于内系一人之本。
动于外形四方之风。始于风。
成于雅。失其道或天方荐瘥。
得其宜或锡之纯嘏。是人情之大窦。
未有不由于斯者。尔其德以颂宣。
事以类比。陈之于学校。
将可以反正辍淫。播之于丝桐。
何有于剪商变徵。属辞庶因于劝戒。
缘情孰多夫绮靡。嘉鱼作而贤者进焉。
驺虞废而王道缺矣。至于诗之为称。
言以全兴。诗之为志。
赋以明类。亦有感于鬼神。
岂止明夫礼义。王泽竭而诗不作。
周道微而兴以刺。俾乃审音之人。
于以知风之自。洎夫代见更改也。
运历于诗亡。自天未丧斯文也。
以至于皇唐。于是抑文尚质。
崇俭去奢。振六艺以补化。
秉一言之无邪。不然。
何以天地奉若。而不兴云汉之嗟。
用能德馨而蘋蘩可荐。诚达而来麰降生。
虽九重岁招其谏诤。而九有日闻其颂声。
且君非五谏兮何弼。诗匪六义兮何成。
我皇乃以诗而条之国政。本乎人情。
故得行于蛮貊。岂独用之邦国。
修之身则寿考不忘。垂乎后则子孙千亿。
乃知诗之为教。盖亦王猷之至极。
引用典故:采诗
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谁作采诗官,忍(一作教)之不挥发
贞元十有八年秋九月。皇帝以安定节制南川郡王昌之休勋懿绩。与邦人台老之咏叹声颂。诏掌文之臣某。论次其词。以永金石。臣拜手稽首。祗若休命。于是考侯王之表。稽赞命之书。采太常景钟之义。而系辞曰。惟元后聪明齐圣。以临于下。惟荩臣厉翼庄诚。以奉于上。上下成和。协建皇极。此南川所以感会神武。发扬硕肤。公嶷然持重。为国保障。理泾人十五年。政成事节。师以律成。人以富教。智若蓍蔡。动如风霆。内总端揆。外崇长伯。八旒七章。元衮赤舄。有南仲方城之略。有充国劭农之绩。君使臣。臣事君。发舒震耀。事业光大。其理然也。公姓刘氏。彭城人。少沈毅尚气节。得大易之师贞。春秋之武经。肇自幼学。揣摩感概。天宝末年未弱冠。从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东讨林胡。以劳署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其后所奉之府。则李太尉光弼刘司徒元佐。或尽护车赋。率先颜行。是为腹心。节以金鼓。军之善政。无不参焉。师之右职。无不综焉。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于列卿为太仆太常。于御史府为中丞大夫。历太子詹事左散骑常侍工部礼部二尚书。异姓而王。真食其赋。凡三益封。至二百室。初拒史朝义也。宋州郡将。委以捍城。贼锋持久。力屈引去。又皆留其戏下。剧虏济以利兵。钩援临冲。环城傅堞。公以淮海屏蔽。实系于斯。血诚怒发。士气旁厉。周月坚拒。援师实来。以惬惬之危。走婪婪之狄。始佐宣武军也。任当委重。往必投艰。既定彭城之急。旋假濮阳之守。主忠信以任患难。整偏师以立奇功。奋其材谋。多所尅获。抗希烈而壁宁陵也。以徒兵三千。组甲五万。登陴搏战。且逾四旬。激众扶伤。竟申九拒。于是救淮扬。拔大梁。或倍道以赴。晨压其垒。或鼓行而进。终覆其巢。于此二役也。擒翟晖。虏郑贲。师不留行。甲首山积。然后穷追急击。至于许昌。渠魁窘困。终以泯灭。凡三与虏确。而河汴之閒乃平。皆公之为。而元佐任公之效也。故旬岁閒。累居大僚。贞元三年。朝廷以五原盛秋。式遏侵轶。诏公领宣武驷介。北出护边。有逗挠犯令者。立斩三百人以徇。传校肃然。威詟朔野。俄拜本军京西行营节度使。虽拊循行师。未有分地。而车服恩礼。已如守臣。明年迁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使度支营田等使泾州刺史。是拜居秦之北地。汉之回中。俗修武备。而尚气敢。自马司徒璘段太尉秀实之以威望德声。怀宁边部。其后祸拿师老。疆埸萧然。或依违选愞。日阕而已。昆夷游骑。时及我郛。西门不启。南亩益蹙。公曰。兵以奇胜。亦以严终。寇不可玩。在吾彀中矣。于是建长利。规远略。程日力。兴人徒。西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据弹筝峡之崄。北城保定。深入百馀里。捍青石岭之固。凡七城二堡。有坚甲利刃。制彼冲阨。绝其驱侵。公之封内。爟燧灭息。昔之瓯脱。今有市列。井树之閒。犬鸡相闻。东诸侯勤王之师。得以宁宇。而又因士之馀勇。求地之遗利。荷戈而战。拥耒而耕。出闻三捷之绩。居尽四支之敏。辟彼塉硗。麦禾蔽野。亦既悦使。而皆乐从。十二年就加尚书右仆射。威功既成。教化既明。里闾有丰年。亭鄣有吉语。其或四方之旅。谒急于公。则耀威于长武。纳将于归化。皆禀睿略而奏成功。十五年。条军市之租。上献天府。数至十万。以赡东师。锐于为国远虑。数言边事。蓄资力。修赋舆。思欲大举冲击。收功绝域之外。岂徒使朝那阴密。缓带安枕而已哉。惟公瑰姿硕量。倜傥英伟。文理武毅。冠于偫伦。云蒸风行。交感至用。志气申而功业大。宠嘉集而名器崇。至若勤身惠人。劳徕安集。遵守条职。贯通典彝。有行父事君之心。有考父益恭之德。可以表率。发于纯诚。宜其长保富贵。为时元老。昔尹吉甫美宣王任贤使能。作江汉烝民之诗。惟圣人感人心以和平天下。惟贤臣协圣谟以镇静方国。则皇帝之注意。南川之陈力。是信是使。有严有翼。敷宣景化。浃洽休德。不然。则被边戴白之叟。披肺肝。排阊阖。而胡为来哉。叙武略所以扬天声。美元侯所以流王泽。敢附雅颂。式昭德音。铭曰。
天地健顺,三辰光润。
君臣感通,一德诚信。
皇明照烛,保合休运。
亮采有邦,登昭杰隽。
帝曰尔昌,硕勋洸洸。
爰自偏师,干不庭方。
席胜无前,援陈下梁。
尔战则克,尔谋则臧。
公拜休命,藩宣赋政。
介圭畅毂,抚是安定。
其猷克壮,上协仁圣。
沛然成功,执德之柄。
乃峻垒垣,垒垣崇崇。
乃艺黍稷,黍稷芃芃。
出有锐师,入为良农。
保就滋殖,时公之功。
武经辑矣,文事亦理。
十有五年,肃清边鄙。
宜登介祉,永锡遐纪
告类纳忠,以毗天子。
皤皤泾人,俯偻上陈。
肃肃王命,命兹下臣。
采获诚词,章明异伦。
镂此贞石,辉光日新。
兴元元年春二月。太子右庶子王公艰贞归全于京师新昌里。夏五月。王师震耀。祲沴销散。天子以公忠义风节。可以耸励人臣。追命左散骑常侍。且诏有司护葬加礼。冬十一月。宁神于咸阳县胏浮原先公之兆域。既葬十二岁。其孤仲周。以德舆昔在羁丱。获见于公。无容之敬。尝拜于床下。乃泣状代德。俾表识于神道云。公讳定。字镇卿。京兆人。其先魏信陵君无忌之后。秦灭魏。谓之王家。周太尉尚书令罴。以勋劳阀阅。为藩卫威重。从太尉三代至隋司金上士邢孟洺相等七州刺史明进。明进生同州河西县令喜。喜生蒲州长史赠礼部郎中庆。庆生吏部侍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赠礼部尚书扬州大都督易从。积是德善。丛滋彰大。公即尚书第若干子。弱冠游太学。举进士甲科。补太子校书。以文雅盛德。名声四畅。属执事者用喜怒为刑赏。上蔽天明。婚亲坐累。微文痛诋。历湘潭蓝山云梦盐城四邑之属。天宝末。违难家食于淮湖閒。四征五府。聘问狎至。某年。中书元载廉问九江。表公为介。授右骁卫兵曹参军。以疾乞告不屑就。无何。元拜小司徒。执宪乘轺。实颛徵令。复表公为大理评事。奉诏踵门。词礼皆切。不得已而从之。耻骛功利。每稽中正。酌轻重之法。通方圆之宜。叩虽应于舂容。技宁投于肯綮。才逾旬朔。复以疾辞。时荐绅先生多游寓于江南。盍簪清议。以天爵为贵。退然絜矩。名动京师。宰相得君。且务树善。俄除监察御史。不乐拘屑。换太子司议郎。公望寖盛。徵书累下。不就。朝论以九迁是望。大僚之七发相继。拜起居舍人。寻加理匦使。历礼部吏部二员外。于是昭法诫。广聪明。裁百辟之章疏。治九流之刀尺。私回屏伏。公是兴行。迁考功郎中。每岁覈偫吏之能否。书其上下之籍。有司赋禄。此焉质正。吏诈谖以尝巧。法靡密而不胜。公乃大为之防。尽去其弊。于是选部以称职闻。或贺之者。举手曰。此考功之力也。岂敢攘善。寻以本官知制诰。岁中迁谏议大夫。掌诰如故。且加命服。凡赞书名命。必辅以精诚。其旨在于搴菁华而去枝叶。故实体要。不为蔓辞。明年。宰臣伏法。移太子洗马。今上嗣统。柬求吏师。授隰州刺史。以南京归重。寻拜吏部郎中。再授方面。命循行方国。初自淮淝至于汝南。后自上党亘于山东。辩逆节以致诛。宣王泽以宏化。德立刑行。时公之功。迁太子右庶子集贤院学士。或叹以才全位散。非公所宜者。公蹴然曰。此予仲父之职官也。窃惧不称。岂必使濡翼腊毒。然后为得耶。明年冬。上思避狄之乱。玉虬西狩。公闻。挈二子奔扈行宫。在涂发疾。为凶党所得。不敢加害。劫送京师。元恶惜公素名。污以右职。桀犬日至。盗言孔甘。不时赴就。期以大戮。公瞑目噤口。其心确然。私谓所亲曰。忘君恩以苟生。非忠。蹈贼刃以诛死。非孝。于是药攻五脏。艾灼四肢。耗其神形。终启手足。任重道远。君子以为难。前此理命其子曰。吾尝被冕服。近天子之光。不能酬恩刷耻。而遭罹执劫。得正而毙。犹生之年。但虑窃国泉以赙我。义无所受。勿使伪命污吾之行。口占遗表。言终而绝。礼盛服充。追崇身后。君君臣臣。其至矣哉。故尚书吏部郎中赵郡李公洎公。皆德舆先大夫之执也。李公尝称公交道之深。评议之正。天下之人。以为知言。前夫人京兆韦氏。刑部尚书赠太子宾客坚之女。继夫人陇西李氏。右金吾卫将军资州刺史延业之女。龙旂麟趾之庆。重于淑哲。皆叶公之志。而先公之殁。长子逢。以进士宏词甲科。历咸阳万年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佐制河东之画。才名休茂。不幸蚤代。幼子仲周。亦以进士甲科。使车交辟。以廷尉评摄监察御史。佐元侯外任。实商功利。利用敏职。文行修明。论撰先烈。炳然详实。故采获始终。用成斯文。铭曰。
大玉孚尹,庆霄絪缊。
有卓王公,清方直温。
考绩中台,吏理有伦。
密侍右掖,化成人文。
时或屈伸,道无缁磷。
别殿清近,东朝显尊。
盗泉滔天,猛瘈狺狺。
不亏其全,不害其人。
凛凛风节,追崇厚恩。
玉印金貂,襚于墓门。
家法凭厚,庆丛后昆。
纂叙德辉,敬而不谖。
冈连夏屋,木拱秦原。
传信贞珉,令声无垠。
帝唐之于宣昭。立极本乎神尧。
弥六叶以开泰。接三正而会朝。
乐一人之淳德。成万国之讴谣。
故太宗载櫜。而象舞闻于破阵。
我后垂拱。而作乐嗣曰云韶。
夫道者率性。作者谓圣。
统同积和。伦理知政。
斯古之所以歌九德。诵六诗。
咸池备矣。大章继之。
玉戚朱干。降及礼文之代。
蒉桴苇籥。行乎朴略之时。
若乃周道衰。王泽竭。
正始之音奔散。哀思之风郁结。
逾千载而未返。以俟我开元之浚哲。
噫我乐之方作也。天保定。
武功成。绍尧光泽。
嗣武重明。感物以风下。
理心而和声。稽六律之宫变。
谐八音而磬清。越二十四祀。
建寅望之夕。启千门以达阳气。
御重城而临百辟。张彩灯之煌煌。
敞新楼之奕奕。甸师庭燎。
武贲陛戟。命典庸使设簨簴。
饰羽毛而展金石。纳四夷之僸佅兜离。
奏六代之翕纯皦绎。乃翼日出云韶而舞之。
徒观其降辇路。临广场。
曳罗裙之袅袅。鸣玉佩之锵锵。
始逶迤而并进。终宛转而成行。
于是合以弦匏。从之磬管。
昭敬意于廉直。本喜心之啴缓。
克和四气。应春候而角调。
取象八风。如舞行之缀短。
霓裳䌽斗。云髻花垂。
清歌互举。玉步徐移。
俯仰有节。周旋中规。
将导志以变转。几成文于合离。
尔其美目流盼。轻姿耸峙。
或少进而赴商。俄善来而应徵。
鱼贯初度。惊鸿乍起。
容裔自得。蹁跹未已。
褧衣屡更。新态不穷。
忽举袖而萦紫。复回身而拖红。
及夫繁音九变。曲度将终。
神人以和。天地攸同。
道五常之行。移四海之风。
然后乐师告罢。退之帷宫。
时也皇欢。浃睿泽深。
一人有庆。万国欢心。
偫臣献华封之祝。天子御薰弦之琴。
照寰光于合璧。式王度其如金。
乾道兮下济。湛恩兮汪濊。
四三皇兮六五帝。于胥乐兮千万岁。
圣人推有功。择贤佐。
武义举。湛恩播。
所谓君良臣忠。上唱下和。
鬼方难制。敢称乱以荡摇。
遐夷恃险。不恭命而朝贺。
然后兴以戈矛。伐其怠惰。
自彼曲而我直。必义勇而遥破。
有若霸由一战。晋文伐国以定功。
师兴七旬。有苗崩角而自挫。
然后成大礼。广庶绩。
乃公乃侯。左贤右戚。
一人有庆。必偃武修文。
四海无虞。乃销锋铸镝。
宰夫供其牢醴。乐人陈其戛击。
英英之士。爵劳先以伐谋。
仡仡勇夫。宠命嘉其剿敌。
惟我后贯三古之睿哲。继百王之绝纽。
用伊吕则举无遗策。扶卫霍则功称不朽。
每怀远以赏功。因劳军而献寿。
坐朝饮至。同鲁史之策勋。
在泮献馘。耻汉家之斩首。
远方安而犹慎。多垒静而不有。
及夫殊勋既答。王泽斯崇。
劳还师以杕杜。赐侯伯以彤弓。
勇爵劝能。懦夫增气于无敌。
拔卒为将。武臣誓心于有功。
然后寰海远辟。天下大同。
教化无外。昭明有融。
睹班师之盛礼。莫不励志而饬躬。
翩彼灵乌。贲然效质。
披图牒而罔二。叶邦家而得一。
备体有光。至真无匹。
宗庙荐敬。帝王之孝克孚。
天地感仁。洁朗之容可述。
耻受彩以相混。故莫黑而独出。
上琼树而若无。下瑶阶而乍失。
怀恩反哺。方去去以凌云。
养素来仪。且翻翻而就日。
观夫载飞载止。厥状粲然。
不染而成。因心之孝以立。
匪召而至。感物之道遐宣。
向皇风而自舞。与丽景而相鲜。
人具尔瞻。既含章而效祉。
我无尔诈。乃见素以守全。
乃知王泽竭而退飞。帝道通而无遏。
彼明心兮不妄至。知大节兮不可夺。
象洁白而攸归。知爱敬之旁达。
懿夫不污其色。罔违斯道。
秀质安倚。凝光净好。
美仁慈之及物。故易色于昭昭。
恶赤黑之眩人。乃成形于皓皓。
且夫应图咸若。鄙皋泽之鸣鹤。
瑞圣不还。陋江湖之白鹇。
谅饮啄于仁义。岂逃潜于阻艰。
所以其出无常。其来有素。
云凝标于羽族。玉润合于王度。
常从碧海。随杲日而悠扬。
今在华林。遇盛时而瞻顾。
实由我后敬之昭假。皇矣光宅。
垂拱而烛幽以明。禽鸟乃化元为白。
逗祥光而聿至。望休气以来格。
时哉时哉。奋翘英于紫陌。
池州夫子庙麟台 中唐 · 韦表微
四言诗
夫圣人作。然后王道明。王道明。然后瑞应至。灵贶感通。理合冥数。昔殷道剥丧。民罔攸归。于是文王以有位之圣。嗣成汤之德。神人咸乂。故凤鸣于岐。洎周德凌迟。道靡所属。由是仲尼以无位之圣。述文武之法。宪章聿修。故麟见于鲁。于时王室无主。礼法尽去。天子之尊。存乎位号。鲁周公之所封。用四代之礼乐。遗风故典。郁而未发。仲尼以天纵之德。生乎其中。居周公之邦。志文武之道。观废兴之运。知作者在巳。位不得以庇生民。权不得以司刑赏。是天将丧斯民也。而未丧斯文也。乃缀绝绪。申旧章。变其礼文。约为典宪。揽五常之龟镜。正三纲之轨辙。帝王之道。幽而复明。盛德大业。于是乎在。天锡嘉瑞。光照厥功。故周敬鲁哀。不得而有也。由此观之。盖春秋为王法之器。鲁国为王法所寄。在其所寄。以举其器。鼓仁义为舟航。权褒贬为篙楫。乘横流之波。济天下之溺。上无列国之辅。下无陪臣之助。故道不信于天下。而信于智者。法不著于当时。而著于后代。向使仲尼有滕薛之土。得三家之众。兴我王泽。霈及蒸民。则麟出其郊。得其所矣。岂复厄于虞人哉。故麟不见。则孔子之道不彰。麟不死。则周室之乱不极。于戏。圣人之生也。得其时。则化行乎江汉。不得其时。则道屈于季孟。灵瑞之出也。得其时。则名荐于郊庙。不得其时。则身罹于残天。是圣人能顺时以济人。不能反时以自圣。灵瑞能因时以应感。不能反时以自灵。被厄于陈蔡。获麟于大野。影响之应。其符著矣。春秋传曰。有以告者曰。有麇而一角者何。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夫岂不知乎。盖杀之而不敢有。故示人以疑之故也。元和五年冬十一月。表微以滑之从事。使乎郓阳。停骖访古。经获麟之旧壤。且曰。后之人筑台于此。以旌厥路。感先圣之不遇。俾麟出而非时。徘徊道周。乃作铭曰。
二仪既闭,三象乃乖。
圣道埋郁,人心不开。
上无文武,下有定哀。
吁嗟麟兮,孰为来哉。
周虽不纲,孔实嗣圣。
诗书既删,礼乐大定。
劝善惩恶,奸邪乃正。
吁嗟麟兮,克昭符命。
圣与时合,化行位尊。
苟或乖戾,身穷道存。
于昭鲁邑,栖迟孔门。
吁嗟麟兮,孰知其仁。
运极数残,德至时否。
楚国寖广,秦封益侈。
墙仞迫阨,崎岖阙里。
吁嗟麟兮,靡有攸止。
世治则麟,世乱则麇。
出非其时,麋鹿同群。
孔不自圣,麟不自祥。
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