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普持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时蔚。
字万峰。
温州乐清金氏子。
生而室有光。
母惧欲弗举。
其姑保而育之。
襁抱中。
见僧辄微笑。
作合掌态。
年十一读法华有省。
入杭受具戒。
谒止岩禅老于虎跑俾参南泉三不是。
迷闷无所入。
抵明州达蓬山。
卓庵。
佛迹古址。
力究至忘寝食。
一日闻寺主宗律师。
举沩山踢倒净瓶话。
忽大悟。
偈曰。
颠颠倒倒老南泉。
累我功夫却半年。
当下若能亲荐得。
如何不进劈胸拳。
走虎跑呈悟。
复之华顶。
谒无见求决择。
见。
深肯之。
嘱曰。
尔年小且居山去。
蔚仍还达蓬。
单丁十历寒暑。
时千岩长禅师。
住伏龙山。
道望昭著。
蔚提包谒之。
相见如旧识。
慧辩风驰。
如天马行空。
不可控驭。
岩亦极尽钳槌之妙。
知其已彻。
顾谓昭首座曰。
蔚山主。
颇有衲僧气象。
烦请归堂。
寻为第一座。
一日岩升堂。
举无风荷叶动。
一定有鱼行。
语未毕。
蔚出众。
震声一喝。
拂袖便行。
岩示以偈。
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
既而别岩。
住静嵩山。
又一纪。
岩前后为手书招之者三。
所以爱重期待者甚厚。
比至。
使分座说法。
遂付以法衣。
嘱云。
汝缘在浙西。
可往化导。
吾道有寄矣。
蔚奉命入吴。
凡三筑精蓝。
卒之玄墓邓蔚山中。
斩蒙羃结庵居之。
久之。
四众归向。
乃搆为大伽蓝。
额曰圣恩。
奔赴者日甚。
一日至不能容。
蔚随机演说。
俾人人满意。
故人益慕而信之。
于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
坐化。
阅世七十有九。
僧腊六十。
停龛十三日。
肢体温软香洁。
如平时。
门人奉全身。
瘗于庵之西岗。
师貌古神清。
髭须疏朗。
寡缘饰。
千岩称其纯粹质朴。
有古人风。
谈道三十馀年。
吴人无少长。
咸知敬慕。
有绘像而事之者。
平生未尝读书。
惟以深悟自得。
其形诸语默者。
俱能刊落浮华。
而一践乎其寔。
门人请留法语。
蔚曰。
从上佛祖。
诸所言说。
句句朝宗。
言言见谛。
略不肯听从。
况吾言乎。
悉付火烬。
门人。
窃而录其少许以传。
蔚未化前数日。
大众普集。
或以得法承嗣为问。
示偈曰。
慈悲无念。
华开果熟。
因地分明。
慧宝致嘱。
盖记无念学。
翠峰华。
荣果林。
宝藏持四公也。
于中。
学公显受衣法。
后出世。
开导之盛。
无愧于蔚。
况受知太祖高皇帝。
龙章宠锡。
云汉昭回。
法脉渊源不绝。
蔚所付得人矣。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时蔚者。
号万峰。
姓金氏。
东瓯人也。
机投伏龙千岩长。
法弘邓尉。
殁年七十有九。
师初生其里。
瑞应不一。
俱以徵金氏。
金氏恐乃祝佛愿施为僧。
年十三出家。
具正知见。
登坛受满分戒。
因诵法华。
至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有省。
走参止岩。
止岩示目三不是话。
师别卓庵于达蓬山。
楮衾草榻。
杳若忘生。
忽闻佛迹寺僧举沩山踢倒净瓶公案。
大悟。
乃曰。
颠颠倒倒是南泉。
累我工夫却半年。
当下若能亲荐得。
如何不进劈胸拳。
即弃庵入天台。
登华顶。
机触无见。
左右震慄。
无见善遇之。
且勉师曰。
子宜居山保守。
他日支拄宗庭。
非子而谁。
乃至伏龙。
伏龙围绕数千指。
皆一时俊杰。
师土音长发。
洋然进拜。
千岩奇而问曰。
将甚么。
与老僧相见。
师竖拳。
千岩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是个甚么。
师打圆相。
叉手而立。
岩曰。
莫要请益么。
师掩耳而出。
岩深喜之。
一日。
千岩据座命挝鼓。
众方集。
师震声一喝。
拂袖便出。
岩乃曰。
郁郁黄花满目秋。
白云端坐碧峰头。
无宾主句轻拈出。
一喝千江水逆流。
于是丛林知名。
出世嵩山。
有示众曰。
月头是初一。
光明渐渐出。
月尾是三十。
光明何处觅。
假饶老释迦。
也道拈不出。
拈得出万事毕。
若有人道得。
出来道看。
如无。
嵩山与诸人。
露个消息。
舒两手云。
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又展掌云。
大开方便门。
便从者里入。
握拳云。
闭却牢关说家里话。
且道。
不开不闭一句作么生。
敛衣下座。
次迁平江邓尉。
创大圣恩寺。
当是时。
世主称为佛心天子。
有能禅者多随。
诸名德出入禁廷。
温绎典故。
其圣恩席下。
抱道髡徒。
仅半千人。
普持胜学二阇黎为上首。
师纯以本色提接之。
海内禅风一正。
士夫书札。
通候于师者。
除问道外。
槩不复缄。
至有久从游者。
求只字不可得。
间或请之。
但以老僧年迈而却焉。
侍御陆公。
书古德机缘驰问。
师谓来使曰。
汝主初选官时。
可到京否。
使愕然曰。
安有不朝天子而受职者。
师笑曰。
柰选佛何。
师虽不假词色。
罗络当时。
然宽大莫测之机。
多如此。
洪武初。
有旨。
采诸山名德。
因议及师。
景濂宋公。
固止曰。
不可。
此老吾浙人也。
吾素知其为人。
年且逮耄。
性喜恬退。
必不能奉命。
且留此一老。
为林下标职。
讵不美乎。
若迫之。
彼必蹈汾阳昭公之辙。
主议者。
令私探之。
师早称病掩关矣。
师自壮至老。
功课纤发不移。
日理僧事。
夜则跏趺。
俨然达旦。
侍僧间请息。
师曰。
汝正闹在。
老僧息之久矣。
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
集众说偈。
奄然化去。
偈曰。
七十九年。
一味杜田。
悬崖攃手。
杲日当天。
其继邓尉法席者。
宝藏持公也。
持之下。
复出慧旵。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慧旵禅师者。
楚人也。
出王氏。
字虚白。
七岁。
知诵佛陀名号。
寤寐不息。
又七岁。
礼妙觉寺湛然祝发。
祝发之顷。
忽祥光四际。
皆成五色。
湛惊喜曰。
此沙弥。
他日定南针子也。
遂以慧旵名之。
师为人。
奇伟方正。
亲先敬后。
犹如饥渴。
然性刚不解软语。
闻耳出口。
若持券。
人共称之曰楚直。
至有难发之举。
必激师发之。
发俱中节。
湛然每召师曰。
浩浩光阴。
切莫错过。
对曰。
不错过。
湛每视而休去。
一日湛问曰。
今日作甚么。
师曰。
切萝卜。
曰。
你只会切萝卜。
师曰。
也会杀人。
湛蓦引颈。
师曰。
降将不斩。
湛吐舌而起。
湛迁疏山。
师别参松隐于云间。
因睹孤松。
了然自许。
遍历户庭。
不受控勒。
之平江。
见果林。
果林掷下蒲团曰。
试说看。
对曰。
只者消息。
本无言说。
破蒲团上。
地迸天裂。
林爱其神骏。
指往邓尉。
拽杖门送。
抚师背曰。
登泰华之巅。
始知宇宙之大。
投五犗之饵。
可语沧溟之深。
子往矣。
毋迟。
师敬诺。
是时。
宝藏持禅师
继席邓尉。
进者虽云涌。
而去者亦川流。
盖其慎也。
师谒之。
持公问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你云何会。
师进步叉手而立。
公大呵之。
师乃愤疑参堂。
株立不寐。
至二夜洞彻临济宗旨。
遂师资道合矣。
持公迁化。
师关隐安溪。
三十载如一日。
永乐年间。
道风大播。
名都会邑。
重币交至。
师俱却之。
其节概严冷。
一振风穴之风。
姚斯道。
以显望鸣当世。
欲为师撰序。
师亦却之。
斯道叹曰。
嗟乎。
倒岳倾湫之际。
卓立当阳。
挥召不得者。
若公也。
至于跛鳖之行。
飞龙之说。
岂足恃哉。
识者。
皆多姚公之知人焉。
海舟永慈。
自出峡。
负其知见。
盛气加人。
不肯挂搭诸方。
灵谷堂头。
强慈首众。
有禅者。
盛赞师之机略迥别。
慈无可意。
洎终期。
即通谒于师。
师攃其宝惜。
绝其盖缠。
慈乃归心。
竟代师任持公之道。
正统五年。
师无病示化。
先有遗嘱偈曰。
字付慈海舟。
访我我无酬。
明年之明日。
西风笑点头。
更以衣钵。
遣白庵明长老。
送至东山。
时。
海舟慈。
开化东山三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