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世宗

相关人物:共 428 位
共 4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45 【介绍】: 明湖广麻城人,字养和,号松石。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以御史出按陕西,以忤镇守中官廖堂下诏狱,谪金坛丞,屡迁湖州知府。嘉靖间巡抚陕西,请撤镇守中官,平定各族起事,进右副都御史。十四年总理河道,疏汴河及山东七十二泉。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改造战车,遣将御鞑靼吉囊。以兵部尚书乞休归,家居三年卒。谥庄襄。有《仲志集》、《问水集》。
维基
刘天和(1479年7月5日—1545年1月27日—Liu刘),字养和,号松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麻城县(今湖北省麻城市)人。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
因刘瑾罢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充,其遂改为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镇守中官廖堂奉诏办食御物于兰州,刘天和谓其非所部,辞而不往。
廖堂遂奏其拒命,明武宗下诏逮捕,其下部民哭送者上万人。
诏狱久不释,吏部尚书杨一清上疏论救,法司奏当赎杖还职,中旨谪为金坛县丞。
刑部主事孙继芳亦抗章救,没有批准。
屡迁至金坛知县、湖州府知府,多有惠政。
嘉靖初年,升为山西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太常寺少卿。
以右佥都御史总督甘肃屯政,请以肃州丁壮及山、陕流民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各边疆等。
之后改为陕西巡抚,任内请求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馀事,明世宗均听从。
之后他亦平定洮、岷番等民变,进右副都御史。
母丧丁忧,除服,总理河道。
加工部右侍郎,仍然负责河南等地河道治理。
嘉靖十五年,改为兵部左侍郎,总督三边军务,此后晋升右都御史,抵禦塞外吉囊入侵。
之后论功,加为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千户,前后赉银币十数。
迁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召为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因言官弹劾其年老衰,刘天和遂乞休归。
家居三年卒,赠少保,谥庄襄。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号玉阳,歙县人。隆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礼部侍郎。有《漱艺堂集》。
维基
张一桂(1540年—1592年),字庭芳,号玉阳,河南开封府祥符县民籍直隶歙县人。
河南乡试第二十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九十六名,二甲第五十一名进士。
选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翰林院编修,充《明世宗实录》纂修官,六年持节册封德藩。
万历二年(1574年)分校礼闱,预修《明穆宗实录》,实录成,升修撰,三年补经筵展书官,兼掌诰敕。
四年(1576年)三月乞假送母归乡,七月主考应天府乡试,录取唐文献等人。
五年八月以世宗实录修成,升侍讲,六年二月充编纂章奏官,因不满张居正居丧夺情,辞官而归。
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一年闰二月复除翰林院侍讲,充会典纂修官,又充经筵讲官,十二年二月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十三年六月补日讲官,八月与洗马陈于陛充顺天乡试考试官,十月因私人冒顺天籍中式举人被皇帝知晓,被下旨斥责,调任南京,为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十六年五月改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仍支正五品俸。
十七年八月升祭酒,十九年五月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不久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未至北京,十月复升南京礼部右侍郎,二十年七月改北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八月升左侍郎,二十九日行至河南永城,以痰疾去世,享年五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54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悦之,号北原。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朱宸濠将反,浃首发其谋。嘉靖初,以议“大礼”称旨,累迁为右都御史,掌院事。又因议狱触帝怒,革职。后复起,官至吏部尚书。以谏帝信左道事,忤旨革职。
维基
熊浃(1468年—1554年),字悦之,号北源,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正德甲戌进士。
嘉靖年间官至吏部尚书。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朱宸濠将谋反,熊浃与御史熊兰草拟奏疏,交予御史萧淮上奏,朱宸濠只得仓促举事,埋下败因。
此后,熊浃奉命审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势力,受贿上万,并诱杀熟番千人。
之后又尝率家众拦截攻击副使胡澧。
当地巡抚、按察使不敢进言。
熊浃抵达后举报其事,张杰遂被罢官。
明世宗继位后,廷臣为大礼议之事争论不息。
熊浃上疏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
嘉靖元年(1522年)其由刑科右给事中出任为河南参议。
遇丧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守丧期满后归朝,召修《明伦大典》,破格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
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升大理寺卿,不久又升右副都御史。
《明伦大典》书成后,转左副都御史。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京师有民张福起诉同乡张柱杀害张福母亲,东厂介入后,刑部定张柱死罪。
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亦哭着报官,称母亲是张福所杀,而其相邻也都作證。
世宗下诏刑部郎中魏应召复查,改判张福之罪。
东厂上奏法司妄断人罪,世宗大怒,将魏应召投入诏狱。
熊浃仍然坚持魏应召的主张,世宗大怒,将熊浃免职。
工科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上疏劝阻,均被逮捕入诏狱。
刑部左侍郎许赞又改张柱为死罪,魏应召与乡人等充军,张福姊授杖刑一百下,人们都认为是冤案。
当时,因为世宗忌讳孝宗、武宗的妻家,张柱其实为明武宗皇后夏氏的仆人,所以世宗定要置之于死地。
熊浃家居十年。
世宗巡视承天府期间,与近臣谈论旧人,提到熊浃,于是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召为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代替许赞为吏部尚书。
当时,世宗迷恋仙台,熊浃上疏称其为妄谬,招致世宗大怒,但因大礼议事,不予追究。
六年后二品满,加太子太保,因事夺俸。
熊浃深知世宗之意,遂借病请求归乡。
世宗大怒,遂贬其为民。
十年后,熊浃去世。
隆庆元年(1567年)恢复官职,并赐予祭葬,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51 【介绍】: 明江西宁州人,字汝和。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强直敢言,以兵部尚书王敞附刘瑾以进,上疏请斥革。嘉靖初迁浙江参议,再迁湖广按察使,官至刑部尚书。
维基
周期雍(1479年—1551年),字汝和,号泉坡,江西南昌府宁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明朝刑部尚书,同进士出身。
由国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江西乡试第五名举人(《春秋》经魁),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八名,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进士。
四年五月授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
刘瑾伏诛后,当年刘瑾罢黜的官员均恢复职位,然而给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赵士贤,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葛浩、姚学礼、张鸣凤、王良臣、徐钰、赵佑、杨璋、朱廷声、刘玉,部郎李梦阳、王纶、孙磐等当年弹劾阉党的官员却没有录用。
周期雍于是与同官王佩上疏请求,遂众人得以召用。
兵部尚书王敞因依附刘瑾而晋升,周期雍上疏请罢黜。
期间焦芳、刘宇等人尤在位,而刘大夏、韩文、杨守随、林瀚、张敷华却没有昭雪,周期雍均上疏讨论。
此后陈金讨江西民变,纵容苗兵杀掠,周期雍均检举揭发。
此后清军广东,弹劾镇守武定侯郭勋,陈金与郭勋皆被斥责。
此后,周期雍出任福建佥事,朱宸濠谋反时,周期雍率军赶赴征讨,平定后归还。
嘉靖初年,复除河南佥事,四年(1525年)正月升任浙江左参议,讨平温、处矿盗。
六年(1527年)九月升浙江右参政,此后再升湖广按察使。
嘉靖九年(1530年)三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兵备兼巡抚顺天,期间修复边疆防备。
十年五月入朝担任大理寺卿,十一年丁父忧。
十四年七月起原职,十五年十一月升任刑部右侍郎,十七年四月升刑部左侍郎。
嘉靖十八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六月拜为刑部尚书。
言官弹劾其收受贿赂,吏部调查后證明此为诬陷。
嘉靖十九年八月,翊国公郭勋借风霾之事劝明世宗罢免大臣,周期雍遂辞职归乡。
家居十年后去世。
唐冑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唐冑(15世纪—?
—1539年),字平侯,号西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琼州府琼山县东厢(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
明朝官员。
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因刘瑾排挤夺职,刘瑾被诛后,召用不出。
嘉靖初年复官,升户部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历升广西左布政使,平抚古田民乱。
再升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改山东巡抚,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
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户部侍郎。
因反对明世宗祀献皇帝明堂,下狱削籍归乡。
隆庆初年,赠右都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岳池人,字季瞻,号国栋。正德三年进士。授户科试给事中,累迁工科都给事中。武宗巡游,欲至宣府。天柱刺血书疏进谏,引隋炀帝游江都事为鉴。逾月,兵部尚书王琼欲陷害都御史彭泽,天柱力争,遂出为临安推官。世宗即位,复旧职,迁大理寺丞。
维基
石天柱(1479年—1524年),字季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岳池县(今四川省岳池县),正德戊辰进士。
官都给事中时,以刺血上疏谏武宗南巡闻名。
治《易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十八名,第三甲第九十八名进士。
当授给事中,吏科李宪请按照监察御史例,给其试职一年,授户科试给事中。
乾清宫火灾,石天柱上疏称朝廷弊病,累迁工科都给事中。
正德十一年(1515年),都督马昂献其妹马氏给武宗,而此女已有身孕。
石天柱率领同僚联名两次上疏,不报。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宦官黎鉴请求徵收香火钱作为修葺费用。
石天柱称祀典中只祭祀东岳神,没有所谓的碧霞元君,属于不合礼法的淫祀,不能许可。
正德十二年四月,武宗下诏清出西安门外鸣玉、积庆二坊民居,并所有修建,石天柱等上疏请求停止,武宗全然不省察。
同年,武宗开始在塞外巡游,并在宣府修建镇国府,石天柱率领同僚尽力进谏。
孝贞纯皇后将要安葬,武宗借动土名义又要巡游。
石天柱念及皇帝游乐无度,朝廷大臣虽进谏,武宗仍不回心转意,遂思感动的方法,于是决定写刺血奏疏。
大致为:奏疏共有数千字,当石天柱刺血时,恐怕被家人阻拦,他就躲到密室里面,即使妻儿也不知。
上疏后,便换下衣服等待罪罚。
得知此事的人都感到悲怆,而武宗仍然不省悟。
一个月过后,兵部尚书王琼欲借哈密战事杀害都御史彭泽。
群臣商议时,王琼盛气凌人,众人不敢发言。
石天柱与同僚王爌力辨彭泽无罪。
最后,彭泽仅遭到罢免处分而已。
王琼为此报复,发天柱为临安府推官。
明世宗继位后,王琼免职。
石天柱复职。
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未任卒。
嘉靖四年(1525年),其子石忠请恤,特予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
槜李诗系·卷十一
相卿字台仲,号九杞,海宁人。正德丁丑进士。嘉靖初授兵科给事中。疏论罪阉张锐、张忠赎金非法及张钦义子袭职、林俊正人被谮等事。语极剀切,至訾上为气骄志怠,举朝皆为咋舌。未几乞归。以盐邑紫云村山水佳胜。移居村南茶磨山。剔石引泉,疏畦艺茗。时跨黄犊,短蓑高笠,二鹤自随,往来山谷间。尝大雪,上云岫绝顶赋诗,人望之以为神仙,自号云村老人。又于永安湖买山,置杜曲冈云涛庄,后人因名其山曰九杞。其后名益高。荐者十数,皆不赴。居四十年,未尝一入城市,最为夏忠悯所重。忠悯召起,道经加禾,以书致相卿,与决进止。于时藩臬郡县,舣舟祗候,道相望也。相卿葛巾荔带,刺一小舠诣夏。夏问曰:仆此出何如?相卿不荅,第言可惜李长源,却受观察判官。夏正襟起谢曰:便当疏辞,以奉明教。须臾挝鼓回帆,顾诸祗候一时散去。夏愤然,遂不果辞,卒及于难。相卿诗多清冷,有丰骨。所著黄门集行世。
维基
许相卿(1479年10月1日—1557年9月2日),字台仲、伯台、伯台、台仲,初号杞山,更号云村老人、云村、九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人。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中第四十一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六十七名,廷试二甲一百十二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明世宗即位,十六年八月选任兵科给事中。
大礼议中反对明世宗,担任给事中三年,以养病回籍。
起复礼科给事中。
嘉靖八年(1529年)下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全部落职閒住,相卿于是不再出仕。
胡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宥(1541年—?
),字子仁,号金峰,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民籍。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初授长垣县知县,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选授南京福建道试御史,四年八月实授,丁母毛太孺人忧。
服阕,八年巡按广西,八月升为贵州按察司佥事,分巡毕节,十一年二月以精通地理,奉命参与勘择世宗陵寝,十二年七月升陕西苑马寺少卿兼佥事,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0 【介绍】: 明山东泰安州人,字孝思,更字世甫,号可泉、鸟鼠山人。正德三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嘉靖初,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被仇家所诬,革职归,筑室著书。有《鸟鼠山人小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孝思,一字世甫,巩昌人,一云文水人。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出判嘉定州历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理河道有鸟鼠山人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缵宗字孝思,秦安人。
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
出为嘉定州判,迁潼川知州。
入为南户部郎中,改吏部,出知安庆府。
改苏州,迁山东参政。
改浙江,历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
改理河道,复改河南,乞归。
以作诗下狱,寻得释。
有《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集》十六卷、《拟古乐府》二卷,《拟汉乐府》八卷。
(《四库总目》:缵宗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
无斌媚之态,是其所长:多粗历之音,是其所短。
《艺苑卮言》:胡孝思尝为吾吴郡守、才敏风流,前后罕俪。
公暇多游行湖山园亭间,从诸名士,一觞一咏,题墨淋漓,迢于壁石。
后迁御史中丞,抚河南,肃皇幸楚,为一律纪事云:「闻道銮舆晓渡河,岳云缥缈护晴珂。
千官玉帛嵩呼盛,万国衣冠《禹贡》多,锁钥北门留统制,璿玑南极扈羲和,穆天八骏空飞电,湘竹英皇泪不磨。
」刻之石。
后以他事坐罢家居者数载矣。
尝扑一贪令王联,其人为户部主事,以不职免,杀人下狱当死。
乃指「穆天」、「湘竹」为怨望咒诅。
而所繇成狱,及生平睚眦,皆指为孝思奸党。
奏上,上大怒,悉捕下狱,欲论死。
分宜相、陶真人力救解,久之,乃罢免,犹摘杖孝思三十。
尝是时,孝思将八十矣,了不怖慑,取锦衣狱中柱械之类八,日制狱八景,为诗纪之。
众争咎孝思,掣其笔曰:「君正坐诗至此耳,尚何吾伊为?
」孝思澹然咏不辗,曰:「坐诗当死,今不坐诗,得免死乎?
」出狱时,谢茂秦贻之诗,有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见骚人?
」孝思方病杖创甚,呻吟间犹口占以谢。
人谓孝思意气差胜苏长公,才不及耳。)
维基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陕西巩昌府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书法家。正德戊辰进士,嘉靖时官至河南巡抚。胡缵宗早年为国子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陕西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一名进士。即授翰林院检讨,正德五年(1510年),受刘瑾同党、侍读焦黄中牵连,出为嘉定州判官。升四川潼川州知州。正德十年(1515年),胡缵宗入为南京吏部员外郎,历官验封司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出为安庆府知府。嘉靖三年(1524年),改苏州府知府。嘉靖四年(1525年),经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升任按察使,同年经巡按直隶御史朱实举荐,升兵备副使。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升山东左参政,八年二月考察调用。复除山西左参政,十一年三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四月丁父忧归。服除,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十二月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七年六月改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因治河有功,十八年转河南巡抚,同年十二月以火燔公署并毁符验敕书,黜职闲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胡缵宗为仇家河间人王联告发所作迎驾诗有“穆天八骏空飞电,湘行英皇泪不磨”之句,有诅谤皇帝之意,被逮到京师拷问,被杖四十,削籍为民。归乡后,筑可泉寺著书。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家。
蔡天祜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蔡天祜(?
年—1531年),字成之,号石岗,河南开封府睢州(今河南睢县)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五名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
任福建按察司佥事。
协剿江西。
转山东左参议,晋副使,分巡辽阳。
值荒年,赈灾救活上万人。
造滨海圩田数万顷,人称“蔡公田”。
转陕西参政,升山西按察使。
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兵变,巡抚张文锦遇害。
世宗下诏宽恕作乱,改宣府巡抚、都御史李铎担任大同巡抚。
李铎因母忧不至,于是以蔡天祜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其在任期间平定民心,控制局面。
进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不久召回部属。
因御史李宗枢弹劾,其因病辞职。
两年后召用,未任去世。
共 4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