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仁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李仁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李敏子,王仁羲甥。
仕闽。
年少美姿容,以色得幸于王延羲,官盐铁使、右仆射,寻又兼中书侍郎、翰林学士、同平章事,左右多鄙之。
僧哲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澧州人。早出家,通习律典禅机。后泛海至东印度,抵三摩呾吒国,国王钦重之,请住王寺,待以殊礼。武周天授间,年四十许。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僧哲禅师者。
澧州人也。
幼敦高节早托玄门。
而解悟之机。
实有灌瓶之妙。
谈论之锐。
固当重席之美。
沈深律苑控总禅畦。
中百两门久提纲目。
庄刘二籍亟尽枢关。
思慕圣踪泛舶西域。
既至西土适化随缘。
巡礼略周归东印度到三摩呾吒国。
国王名曷罗社跋乇。
其王既深敬三宝为大邬波索迦。
深诚彻信光绝前后。
每于日日造拓模泥像十万躯。
读大般若十万颂。
用鲜华十万寻亲自供养所呈荐设积与人齐。
整驾将行观音先发。
幡旗鼓乐涨日弥空。
佛像僧徒并居前引。
王乃后从。
于王城内僧尼有四千许人。
皆受王供养。
每于晨朝令使入寺合掌房前急行疾问。
大王奉问法师等宿夜得安和不。
僧答曰。
愿大王无病长寿国祚安宁。
使返报已方论国事。
五天所有聪明大德广慧才人博学十八部轻通解五明大论者。
并集兹国矣。
良以其王仁声普洎骏骨遐收之所致也。
其僧哲住此王寺。
尤蒙别礼。
存情梵本颇有日新矣。
来时不与相见。
承闻尚在年可四十许。
僧哲弟子玄游者。
高丽国人也。
随师于师子国出家。
因住彼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0—956 【介绍】: 五代时天水人,字德辇。以文辞知名,事前蜀为翰林学士。后唐庄宗平蜀,仁裕事唐。废帝时,诏书诰命,皆出其手。后晋高祖入立,罢为谏议大夫。后汉高祖时,为兵部尚书。有《开元天宝遗事》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0—956 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入蜀事后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前蜀亡,又事后唐。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后晋时,历司封、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开运二年(945),迁左散骑常侍。后汉天福十二年(947),改授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后历户、兵二部尚书。后周广顺元年(951),为太子少保。显德三年(956)卒。生平详见《旧五代史》卷一二八、《新五代史》卷五七、《十国春秋》本传。仁裕喜为诗,与和凝皆以文章知名。曾作诗万首,集为百卷,号《西江集》,蜀人呼为“诗窖子”。又通音律能书,著作甚多。内《开元天宝遗事》一种颇为后人所重,《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部分条目尚散见于《太平广记》中。《全唐诗》存诗15首、断句1联,编为1卷。《全唐诗续拾》补1首。
唐诗汇评
王仁格(880-956),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
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以文辞知名。
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
入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蜀亡,仕后唐为秦州节度判官。
王思同镇兴元,辟为从事。
废帝举兵凤翔,击败思同,得仁裕,置军中,掌檄文诏诰,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历仕晋、汉、周,官终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格性晓音律,以文章知名,尝集其平生所为诗万馀首为瓦卷,号《西江集》,己佚。
有笔记《开元天宝遗事》四卷行世。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薮•杂编》
(仁裕)惟《玉堂闲话》尚行世,中载七言律数首,皆清雅,特格卑弱耳。
《诗学渊源》
仁裕晓音律,喜为诗,微伤于浮艳,而其佳处亦足追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