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渊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又访玄关上北禅,疏钟窅在翠微边。
临风独忆鸿音远,饮露俄惊梦鹤年。
草径人来双叶下,松扉云去一僧眠。
与君何必誇黄鹤,忽漫真成半日仙。
芝颂 明 · 程敏政
四言诗
故太师定兴张忠烈王佐太宗靖难为元功历洪熙宣德正统三朝参军国事为耆德忠勋并隆而下安南之绩尤伟惜纪载弗详焉王薨之四十年今太傅兼太子太师嗣英公始得其详于阍人之侍王者乃请礼部尚书琼山丘公重加序订立穹碑于墓祠之前未几守墓者以芝产告一本九茎状如朵云其色黄其本紫盖天昭王之伟绩表嗣公之懿孝故其瑞应若兹宜有颂章以侈其盛俾祀王者歌于庙中顾走之谫薄不足与此然与嗣公同侍经幄同在史馆尝获观其芝于堂则声其事以备能言者之先驱亦谊之不可辞也
有翼者丘,在国之隅。
有屹者碑,在墓之衢。
孰藏于斯,山回川抱。
曰定兴王,维国元老。
繄定兴王,维国虎臣。
不世之功,视彼交人。
维交有州,故中国地。
孰遣弗庭,而自为异。
王往征之,如鹰之扬。
殄贼于荒,脱人于汤。
还定招来,乃郡乃邑。
告功庙社,礼绝班级。
功既往矣,而弗及详。
家乘无徵,闻者孔伤。
济济嗣公,今天子傅。
爰访爰蒐,得上功簿。
如获拱璧,如还大弓。
奉告于祠,天相予衷。
乃属钜公,爰辑爰次。
大书特书,神畀予志。
乃刻贞珉,金薤青瑶。
远映宸奎,上逼璇霄。
松柏丸丸,奰𧹈矗矗。
蛟螭蜿蜿,后土骇肃。
碑既树矣,忽炳其灵。
有芝来生,一本九茎。
数协阳爻,状若云朵。
孰幻之根,孰名之蓏。
其色正黄,毓秀中央。
其本紫兮,载扬其芳。
守者走告,观者如堵。
谓此奇祥,匪今斯古。
维王之功,愈远而明。
维公之孝,弥久而贞。
芝生于房,于汉中叶。
祝国之釐,明明载牒。
芝见于庭,有晋世臣。
兆家之昌,孙子振振。
维王之功,震于南土。
与国咸休,盟在册府。
维王之后,世显中朝。
如石如玄,横玉珥貂。
享祠巍巍,王在中寝。
公子是承,有苾其饮。
俎豆煌煌,王降于堂。
公孙是将,维食之香。
天显相王,河间之胄。
维本之固,而末之茂。
天显相王,三冈之阡。
剑舄之传,维吉之延。
史臣作诗,以颂厥美。
一章之荣,百世之纪。
官船溯河明月夜,千里河流金液泻。
水拍船溯月在天,月色波光两相射。
此时清兴不可遏,须待倾觞共陶写。
行庖美味虽云重,更觅溪鲜问渔舍。
蟹螯初肥良足珍,霜馀梨枣甘于蔗。
同行况复皆贤豪,襟怀岂是寻常者。
胡公一代大司成,文章声誉追班马。
延陵给事钱塘客,每出新诗儗风雅。
东阳兄弟居翰林,一双白璧千金价。
林黄二子才更奇,往往辞气凌鲍谢。
云间尤喜紫阳孙,笔底龙蛇众惊诧。
一时会合非偶然,共沐恩光来日下。
霏霏珠玉动生风,济济衣冠俨成画。
嗟予年少尝好游,临水登山日无暇。
时当有月达旦饮,典衣肯顾山妻骂。
年来老病不复饮,每见深杯辄生怕。
不知今夕是何夕,狂态依然莫能罢。
酒阑兴尽不复散,共向船窗相枕籍。
须臾月落水自流,斗柄低回柁楼挂。
骑鲸李白远莫攀,梦鹤坡翁久仙化。
人生所贵在适意,尘虑何须苦萦挂。
灯前漫尔写长谣,留向他年作佳话。
天上白榆历历光,夜深倒种江中央。
骚人散发歌沧浪,鸣榔一啸雄风长。
河转漂星低可摘,寻源忽忆乘槎客。
挥手高攀织女机,不须更问君平宅。
丹枫红蓼怨秋容,秋思人间几万重。
借问横江徒梦鹤,何如天上跨茅龙。
茅龙缥缈入空飞,云水高寒冷客衣。
自有明霞裁玉女,更将江练剪湘妃。
仙家不羡人间乐,素心一片秋寥廓。
厌听江州商妇弦,还羞河畔看灵鹊。
已知去住本随缘,一任秋江淹旅泊。
早行 明 · 李孙宸
五言律诗
驿馆披得起,鸡声唱乱茅。
露珠凝草尾,日彩吐山坳。
飞萤渐失照,梦鹤乍惊巢。
不为简书畏,微官容易抛。
江汉之间杂诗 其六 清末民国初 · 罗惇曧
七言绝句
赤壁能消两妙才,阿瞒去后大苏来。
扁舟望月黄泥坂,梦鹤吹箫无限哀。
峄山 其二 明 · 徐应壮
七言律诗
梵音何处递天风,绀宇珠林紫气笼。
松下敲扉惊梦鹤,峰头倚杖识冥鸿。
石苔彷佛留秦篆,涧水依稀奏禹桐。
欲问兴亡千古事,空城禾黍白芃芃。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峄山部
(正月九日,冒雨过张道士碧云山房,盖别十有五年矣。剖柑命酒,酌予梦鹤小楼。追念旧游,凋谢殆尽,道士今年八十有一,而康强如曩时,奔走尘途者固不如闲居之佚也。感叹之馀,为赋四绝。)
不到青林十五年,长松垂鬣鹤成仙。
江东旧事凭谁话,坐尽铜盘一穗烟。
题墨梅烟月景 明 · 王恭
七言律诗
林下花时雪更繁,萧条苔径共谁看。
空香半入高僧定,霜影全侵梦鹤閒。
任逐邻歌江上发,恐随边笛月中残。
故人天外遥相忆,欲寄南枝愧独难。
伟哉此阳山,有石俟歌诵。
形将冰块截,势与莲花共。
仰观一何高,登涉不可鞚。
鸟飞必徊翔,云出自腾滃。
孤圆外成峤,空朗中含洞。
瘦如辟谷良,清若食蚓仲
深思殆天设,乍至令人恐。
浓萝作垂阴,寒泉滴为冻。
戴庵亦颠危,携觞更交综。
耳胁或骈■({髟圭}),勤拳时独送。
巍巍上少并,森森下多从。
荒厓始谁开,倒树谅非种。
在兹三吴间,当以九鼎重。
崇岩借冠冕,卑峦听提控。
劳呼猿固匿,被压松堪讼。
曲躬始得门,侧身还入弄。
拂苔劣容眠,收乳兼资用。
志犹记秦馀,材曷遗禹贡。
立久气湿袍,啸高声答瓮。
论年越殷周,言时晦唐宋。
一为佛者居,永作游人奉。
病宜谧著史,寐称抟养汞。
四方传不诬,诸公评切中。
临谷足还酸,乘巅目偏纵。
支颐讵厌看,极口难竭讽。
鬼凿手须胼,鲸负背应痛。
东岱徒小鲁,西华缪推雍。
悬磬风发明,香炉烟结供。
曝沙伏灵鼋,食岗停远凤。
是知隆拔群,所贵秀合众。
偷余殿容榱,就隙亭阁栋。
枯藤蔓穿窍,长蛇舌撩缝。
轻盈受指弹,玲珑脱泥壅。
芾拜本无忝,羽撼争得动。
栽培稀尺闲,构架靡寸空。
炎伏凉自生,清秋月堪弄。
林深必赖烛,岚酷能作齆。
星光犹立芒,龙吟殊叶䃔。
岭狮驯已宾,阜狞敢与哄。
久嗟隔胜赏,频劳落清梦。
即欲营终栖,其奈怀微俸。
田按:《姑苏志》:阳山一名秦馀杭山,一名万安,在城西北三千里,高八百五十馀丈,逶迤二十馀里,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山。一支东北过金芝岭,曰雚山,山北大石涌出,如莲花,上布云泉庵。吴匏庵《阳山大石岩云泉庵记》云:「阳山视诸山雄伟特甚,其阴石巉然起,如人负奇骨而伛者。当嵚磥硊间,有僧居在焉。成化间,予与太仆少卿李贞伯、吴兴张子静、松陵史明古往游。自浒墅北转入小溪,舍舟从平田行,仰见石势欲堕,举足甚恐。入门竹树幽茂,薜荔满墙,僧缘崖架木,有小屋在石下,益奇,喜而就宿,联为长句云:『岩岩者大石,李奇观人所诵。遐想十年馀,吴来游五人共。舍舟始登陆,张杖策不持鞚。是时日当夕,史兹山气逾滃。入门信突兀,李拾级骇空洞。落星何破碎,吴灵鹫相伯仲。仰观神欲飞,张俯瞰心屡恐。鳞皴苔藓剥,骨立冰雪冻。史神驱道撝呵,李鬼劈文错纵。尊严凛君临,吴张拱俨宾送。环列尽儿孙,张拥护等仆从。欲假愚公移,史谅非雍伯种。卧鼓慨桴亡,李对臼怯杵重。猊吻呀末收,吴龙鬣怒难控。凝血疑痛鞭,张立肺讵冤讼。上漏还启窗,史中通自成弄。大惟补天功,小可砭肌用。分矢肃慎来,李浮磬泗滨贡。张廉利并攒剑,兀臬侧倚瓮。峄山辱赢秦,吴艮岳遗汴宋。节彼民具瞻,张壮哉客难奉。吏落照红抹赭,归云白流汞。僧讲点头应,李将射没羽中。尘缘契三生,吴阵图怀七纵。张在县太师击,攻玉诗人讽。仙煮充腹饥,俗支免腰痛。瑶琨产维扬,吴琅玕出乃雍。高题少室名,李怪作东坡供。半空见玉蝙,千仞附青凤。张栖禅逾百年,问僧仅三众。凭虚围曲阑,吴架阁出飞栋。史竹幽补堂坳,树古嵌崖缝。窦黑炊烟熏,李坎平钟乳壅。枞盘栈道危,吴㶁㶁水泉动。张登顿足力疲,眺望眼界空。史松露发欲濡,潭月手可弄。吴穷扳任生皲,李碎吟微带齆。列坐对弯跧,张大呼应锽䃔。嗜癖牛李愚,史诗战邹鲁哄。拜奇得颠名,忧坠成噩梦。吴试与叩山灵,肯售捐薄俸。李』」君谦此诗即和匏翁等韵也。匏翁又跋《大石联句》后云:「予与诸公《大石联句》,偶寄一时之兴耳。二十年来,不意和者之多如此。主僧智韬持以来见。韬云:『自公留题后,庵名盛传于时,游者不绝。』」匏翁又云:「予再还吴中,太仆以下相继而逝,不能独游,徒得沈启南所作巨图,时取而玩之。」馀检《姑苏志》有启南《大石状》诗,附录于此:「望望秦馀杭,首尾行不了。大石突其尻,翘然一拳挢。山体厚藏骨,吐秀此特表。正类抱中婴,头顶露于褓。形大气则散,趣足喜在小。其深虽未即,接目远已好。顷来莫能穷,继至敢草草。循墙道林麓,记曲乃遗杳。登登觉向峻,渐渐驾木杪。猊峰据门左,呵禁口欲咬。有磴沿百级,有殿嵌山造。并殿跨偃石,悬身龙袅矫。行人自其下,恍惚怖四爪。转高踏其背,股栗身亦掉。镇脑结佛亭,所仗力可扰。四壁满题句,贵贱成杂扫。次寻岩间寮,蜂房互窈窕。缘势尽西向,局地窄接橑。云磴中贯穿,所历平地少。阳崖诧唇歉,阴宝疑目窅。虚含风飂飂,湿映云稍稍。众绉不可熨,乱璺龟折兆。层层百宝合,正绀或厕缥。危椒压屋脊,雷雨常怯倒。苍松长深缝,牢络万萝茑。斜见山桃花,微红映丛筱。既夕气更佳,延月象倍皎。尚欠一踏雪,意先有瑶岛。东坡昔袖去,援例我非狡。山僧苦著相,便觉生烦恼。」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