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起元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奕开。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为御史,与周起元、李邦华、李炳恭、徐良彦称五鬼。
首为顾宪成请谥,劾天津税监马堂九大罪,有敢言名。
比巡两淮,颇通宾客赂遣,被劾,坐赃,天启中遣戍。
维基
徐缙芳,字奕开,福建晋江县人。
祖父徐荣,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
父徐用宾,万历年间,援例授攸县簿。
徐缙芳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师从何乔远。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三甲第一百六十三名。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初授溧阳县知县,升任江西道御史,为东林党人,与周起元、李邦华、李炳恭、徐良彦等,被目为五鬼。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为顾宪成争取谥号,又弹劾天津税监马堂“九大罪”,赢得敢言之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巡盐两淮,透过宾客张汾收受赂遗。
万历四十二年五月,工科给事中刘文炳上疏弹劾徐缙芳“纳贿贪赃”。
万历四十四年四月,巡按御史证实徐缙芳确实存在贪腐事实。
被劾,黜为民。
天启年间遣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漳州人,字廷荐。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金坛县令。后擢南京吏部郎,司考察事,凡贪墨吏则一笔勾罢。同官以为过刻,一榛以为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后官至通政使,以清正廉明闻于时。
维基
涂一榛(1560年代—1620年代),字廷荐,一字振任,号水厓,福建都司镇海卫人。
涂一榛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联捷进士,初授金坛知县,三十八年补束鹿县知县,四十年擢升兵部主事,调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发现官员贪污一定勾罢,同僚对他说:「毋须太苛刻吧。
」他回答:「一家人哭好过一路人哭。
」坚持清正。
涂一榛在金坛时曾为东林书院院主,时论诋毁东林党时亦会累及他;进入吏部后小人亦执著此点弹劾他,他三次上疏申辩,内容直接指出各奸人行为,但奏疏却留中不发。
他和吏部尚书赵南星友好,得对方提拔,南京都御史王永光打算去除南京礼部正人时被他拒绝,因而被忌恨;这时候他已迁任大理寺丞,再转通政,看到赵南星多次被诬陷,决定以病辞官,同年周起元被逮捕,乡人请求锦衣卫放过周起元,他说:「他遇上不测,我会投河自尽。
」母亲因而嘈吵,很快抑郁致死,年六十岁,乡人奉祀在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26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云从,无锡人,万历己丑进士,除行人,谪揭阳典史,起光禄寺丞,历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有高景逸诗。
维基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直隶无锡(今江苏)人,东林党领袖,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赵用贤之事上疏指责首辅王锡爵,又与户部郎中杨应宿互相攻击,谪揭阳县典史,回乡家居近三十年。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与顾宪成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光禄寺丞,官至左都御史。
在铲除外戚、权贵及浙党方从哲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
又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
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揭露魏忠贤党人崔呈秀贪秽而被罢官,再归故里。
天启六年,魏忠贤命人伪造织造太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七人贪污白银十馀万两,高攀龙从容不迫,先去拜谒宋儒杨中立庙宇,而后跳水自沈而死,其自尽之处即为今“高子止水”。

人物简介

维基
丁启浚(1569年—1636年),又名丁启浚,字亨文,号哲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授宝庆府、杭州府推官,后担任户部主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
四十年正月起补考功员外郎,三月升验封司郎中。
四十四年七月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四十五年二月奉使鲁王府,四月以科道纠拾调任南京。
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起为南京太仆寺卿管少卿事,三年四月调任北太仆寺卿、管西路验烙少卿事,四年正月引病告归。
六年十二月起补南京太仆寺卿。
崇祯即位,七年(1627年)十二月晋升为刑部右侍郎,次年转左侍郎,当时并无人担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启浚兼理两官之事。
当时礼部尚书温体仁因为私怨弹劾浙党,司法官员没人敢去写判决书,启浚自告奋勇,写得公公正正,折服了温体仁。
崇祯年间,皇帝整治阉党,启浚因为周起元、周顺昌等十三位大臣被太监李实陷害枉死,弹劾李实,并认为应该将李实斩首。
而后温体仁拜相,启浚只好告病回家,崇祯九年,年六十八去世。
追赠刑部尚书。。
在台湾民间信仰中,被尊为丁府八千岁,云嘉地区多有奉祀。
相传曾在云林口湖下崙弭平瘟疫,因此乡民建造下崙福安宫加以奉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2—约164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沾化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初为兵科给事中,魏忠贤党“十孩儿”之一,献计汰军以削经略孙承宗之权。又劾罢周启元、韩爌等,代主事曹钦程疏劾周宗建、黄尊素等。崇祯间入逆案。入清,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得授顺天府丞。以老乞休。寻以故革职为民。
维基
李鲁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东济南府滨州沾化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历鱼台、邯郸、祥符、仪封知县,天启三年考选,六月授兵科给事中,投靠魏忠贤,列“十孩儿”之一。
当时京城有“官要起,问三李”之说,“三李”即指李鲁生和礼科给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
顾炎武在《圣安本纪》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权莫比”的记载,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晋、李蕃、李鲁生。
四年弹劾应天巡抚周起元,致其削籍。
荐举阮大铖、陈胤丛、陈尔翼、张素养、李应荐、马逢皋、李嵩、杨春茂、高弘图、王大年、张捷十一人。
五年廷推,疏议大学士韩爌,削其籍。
十二月议改书院为忠臣祠,祀故辽阳死难文武诸臣。
六年二月升吏科右给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给事,疏请用蒙古攻东奴,以舒属国之困。
七年与检讨李明睿典试湖广,八月叙宁锦大捷功,升一级,赏银十五两,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以阉党被弹劾,削籍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乱,逃回故里。
顺治元年,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受王鳌永招抚,授顺天府丞。
二年七月,升顺天府尹。
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
七月由于受到顺天督学曹溶滥送贡监贪腐案牵连,被削籍为民,寻卒。
著有诗集《海月楼集》。
王时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时熙(1579年2月25日—?
),字仲缉,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王时熙以《诗经》中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江西乡试举人第三十二名,二十九年(1601年)会试中式第二百五十四名,成三甲第一百二十九名进士。
初授昆山县知县,擢监察御史,名在《东林朋党录》。
诚意伯刘荩臣从祖刘世学疏诋顾宪成,周起元力斥其谬,其同官王时熙亦交章论列。
南京缺提学御史,吏部尚书赵焕调浙江巡按吕图南补之,为周永春所劾,弃官归。
汤兆京与御史王时熙为图南申雪。
汤宾尹为韩敬夤缘得第一人,御史王时熙亦疏论其事,吏部尚书赵焕乃以年例出时熙于外。
其子王猷定《表忠遗墨弁言》云:先君以御史例转分巡浙东,越二年京察复被黜,寻擢太仆,珰祸起矣,乙丑以忧愤呕血卒京师。
子王猷定,字于一,号轸石,著有《四照堂文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萃桢,字君聚,号裒中,平湖人。万历癸丑进士,授工部主事。𣙜关荆州,尽革小税,以羡金筑堤沙市,民称沈公堤。历兵部员外郎中,升苏州知府。福藩白粮,诏协济五年,而七运未止,桢格不供。升福建副使,备兵兴泉,平红夷于海上。先是守苏揭吴江令曹钦程贪墨,后钦程附魏珰诬劾之,遂与周宗建同落职。珰败,台省交荐,起补湖广江防道,转闽藩,寻移苏松。乞养归。生平熟于政事。凡军兵多寡,钱谷出入,以及土俗形势,经济大略,无不矫尾厉角,抗论凿然。一代治才也。
维基
沈萃桢,字君聚,号裒中,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灶籍。
与弟沈杞桢同举于乡,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榷荆州关税,尽革诸小税名目,以羡金筑堤沙市,避水冲民,称沈公堤。
历南兵部员外、郎中,出知南直苏州府,识文震孟、陈仁锡于未第时,亲诣其门,修主客礼。
天启二年(1622年),举卓异天下第一,赐宴礼部,升福建副使,备兵兴泉。
红夷犯铜山,直侵中左,萃桢即日移驻同安,身冒矢石,出奇兵挠之,五阅月而就款。
转本省参政,职驿传。
以亲老乞归。
当萃桢守苏州时,吴江知县曹钦程赃私狼藉,以淫刑博强项声,巡抚周起元几为所惑,乃列贪迹注下考上之,起元劾钦程落级。
及魏忠贤乱政,钦程夤缘复官,乘机报复,镌萃桢三级。
崇祯元年(1628年),刑科给事中张国维极论钦程罪恶,中有参清正府官之语,帝问府官何人,国维以萃桢对,且曰:萃桢为曹钦程所劾,则其人可知;与周宗建等诸正人为伍,则其人又可知。
得旨,原职起用,补湖广参政,备兵岳州,寻升湖广按察使,备兵苏松,以疾不赴。
复补福建按察使,备兵福州,时山海寇盗叵测,巡抚邹维琏新任未习闽事,投诚者意破观望,闻萃桢至,皆曰:沈公来,吾属无虞矣。
遂委心归顺,危疆以安,赐金加俸一级。
寻升湖广右布政使,仍备兵苏松,复以亲老乞归,寻卒。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炳恭(1582年—?
),字汝笃,号纯庵,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生。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福建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大理寺观政,初授浙江浦江县知县,三十三年调归安县,考选,升授四川道御史,三十九年京察因被怀疑捏造妖书,浙江巡按御史郑继芳称炳恭与徐缙芳、徐良彦、李邦华、周起元为东林五鬼。
四十三年丁忧,四十五年京察免官。
天启二年(1622年)为左都御史邹元标与应天府尹郑璧及台省章允儒、樊尚燝等疏荐,起行人司副,本年升光禄寺丞,四年被削籍为民。

人物简介

维基
朱童蒙(1582年—1637年),字求我,号五吉,又号独葵轩主人。
莱芜(今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
万历元年(1582年)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韩敬榜进士,授中书舍人。
历任兵科给事中,任兵科都给事中。
泰昌元年十月,辽东经略熊廷弼被罢,曾经上疏极力自辩。
朝廷派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到辽东进行调查。
天启元年闰二月二十六日,朱童蒙奏报熊廷弼守辽有功,且深得辽民拥护。
朱童蒙、郭允厚等上疏弹劾邹元标、冯从吾等以讲学为名,自立门户,缔结私党。
最后冯、邹二人被迫辞职离京。
天启四年,右佥都御史周起元上《去蠹七事疏》,弹劾贪横税监,并且要求治罪朱童蒙。
结果朱童蒙被贬出京,外迁苏州。
东林党大败后,魏忠贤以朱童蒙为太仆寺少卿。
天启六年八月,任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
河套地区的蒙古人多次进犯延绥,皆被童蒙率军击退,他上书称颂是魏忠贤的功劳,“皆赖厂臣魏忠贤筹划严明,转输接济”。
天启七年五月,在榆林建魏忠贤生祠。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逝世,右副都御史署南京通政司使杨所修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抚延绥右都御史朱童蒙等皆夺情留任,有违准则。
朱童蒙遂回籍守制。
十一月六日,魏忠贤于流放凤阳途中自杀。
明思宗除魏忠贤后,继续清洗阉党,朱童蒙被列入逆案。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十五日,朱童蒙等129人,以“交结近侍又次等”定罪,俱坐徙三年,赎为民。
崇祯十年(1637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26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景文,号蓼洲。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力杜请托,抑侥幸。不久辞官回乡。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曾□手呼魏忠贤名,骂不绝口。魏党矫旨派旗尉赴苏逮捕,吴中为之发生民变。至京后,在狱中遇害。崇祯初谥忠介。有《烬余集》。
维基
周顺昌(1584年—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东林七贤之一,被宦官魏忠贤所害,引爆了苏州抗议事件,最后被酷刑虐死于狱中。
善画墨兰,著有《烬馀集》。
谥忠介。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福州府推官,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
正直清廉,疾恶如仇。
天启五年(1625年)魏大中被宦官魏忠贤陷害逮捕,路过苏州吴门时,顺昌亲诣其船,要将女儿许配给大中之孙。
抻解囚犯的旗尉赶忙催促上路,顺昌破口大骂:“你不知道世间有不怕死的男子汉么?
回去告诉魏忠贤,我就是以前的吏部郎周顺昌!
”魏忠贤自恨之,而魏忠贤的义子倪文焕,也趁机弹劾周顺昌与魏大中家通婚,并且诬告周贪污钜款,周顺昌于是被革职,但是魏忠贤仍未息怒。
应天巡抚周起元罢官,周顺昌曾作文送他,文章有斥责魏忠贤阉党之语。
天启六年魏忠贤假苏杭织造太监李实诬攀,将顺昌下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逮捕时激起苏州人民反感,由于周顺昌平日有德于民,上万民众上街争夺周顺昌,两名东厂锦衣卫被当众打死,后来五位民众出面顶罪,避免苏州居民被官府法办,也被处死。
复社领导人张溥《五人墓碑记》就是纪念这五人的作品。
顺昌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要求他交出赃款三千两银,牙齿尽落,负责拷问的显纯问道“复能骂魏上公否?
”,周顺昌把满口鲜血喷到许显纯脸上,骂声更厉。
许显纯只好半夜偷偷杀了顺昌,年四十三。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