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賞(14世紀—15世紀),字公延,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柳溪人。陳賞是洪武十八年進士陳仲述之子,永樂元年(1403年)中舉人,九年(1411年)成進士,十一年(1413年)獲授廣西按察司僉事,為官如父親一樣清苦,在任內去世,由同僚周濟才能將棺木送回家鄉,江西按察司僉事黃翰經過泰和感夢得知,為他的妻兒復修故居,著有《橋梓後集》流傳。
人物簡介
孔諤,字贞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官至河南僉事。自幼受父亲孔希麟的影响。永乐六年(1408年),山东乡试中舉。会试中副榜第一。明成祖当时忙于迁都,称“我朝孔氏子姓未有出仕者,今得此人,何不使成进士。”孔谔回答道:“考试最强调公正,虽然是孔氏家族但不能容私。”朱棣授孔谔为教官。太子朱高炽当时正负责监国,看到孔谔后夸赞道:“孔谔年少俊伟,务令成进士。”命冠带,送国子监学习。永乐七年,因左春坊中允员缺少,太子又对东宫说:“此职非孔谔不可。”遂以中允教员教授皇太子朱瞻基。之后,又改任孔谔为监察御史,巡按江西、辽东。其为官廉明,所到之处,风纪肃严。官至河南按察佥事。当时孔子世家重视丧礼,但好的木材却不容易得。孔谔自江西回山东途中,看到商贩卖的好柏树木材,“倾囊易之,得百具,载以归”,用来周济那些买不起棺材的人。
人物簡介
列朝诗集【介紹】: 明浙江海寧人。尚寶司卿朱祚女,光澤教諭周濟妻。成化、弘治間人。幼聰穎,博覽群書,酷愛吟詠。有《靜庵集》。
朱氏,海宁尚宝司卿祚之女,太僕寺丞某之女弟,光泽教谕周济之妻也。幼聪颖博极群书,年八十卒。有《静庵集》十卷。顾起纶曰:“或讥静庵以所配非偶,形诸吟咏,有《篱落见梅》诗云:‘可怜不遇知音赏,零落残香对野人’余读其鹤赋云:‘何虞人之见获,遂羁络于轩墀。蒙主人之过爱,聊隐迹而栖迟’。斯可谓怨而不怒。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何其词义之烈烈也。刘长卿谓李季兰为女中诗豪,余于静庵亦云。”檇李詩繫·卷三十四
妙端字靜菴,詩緯又作令文,字仲嫺,海寧人,永宣問尚寶卿祚次女,歸光澤學諭周濟,後因海溢,移家海鹽,故淑秀集及明詩粹、明詩妙絶俱作海鹽人。年八十餘終。閨閣著作之富,無過靜菴者。有詩集十巻,遺集五巻,雜文史論五巻,時稱為女中詩豪。以所配非偶,每形諸吟詠。嘗讀易安詞,題云:一代才華真可惜,錯將閒恨寄新詩。籬落見梅云:可憐不遇知音賞,零落殘香對野人。又某使君有一青衣曰寒梅,妻亡,欲圖再娶。青衣過靜菴泣訴。靜菴曰:吾能止之。因題一絶于扇,令持視。使君云:一夜西風滿地霜,麤麤麻布勝無裳。春來若覩桃花面,莫負寒梅舊日香。使君感其意,遂不復娶。其詩才致清贍,聲調遒健,平平舒寫,自然嫻麗,無愧名媛矣。
人物簡介
【介紹】: 名一作禧。明湖廣安陸人,字彥和。嘉靖二年進士。授浮梁知縣。積谷備賑,政多惠民,對上無所阿附。調知云縣,旋卒。维基
孔僖(1479年—16世紀),字彥和,湖廣德安府安陸縣民籍,雲南永昌府人。孔僖祖先來自雲南永昌府,個性端謹友愛,事兄如事父,喜歡為他人周濟,貸款無法償還者焚燒其債劵;嘉靖元年(1522年)他中舉人,次年(1523年)聯捷進士,獲授浮梁知縣,潔身自愛,積穀防饑,剛直不阿,調官雲縣,未就任已去世,入祀浮梁名宦祠。
人物簡介
王三聘(1501年—1577年),字夢莘,陝西西安府盩厔縣人,民籍,學者。王三聘讀書,只講求大義,不註重章句,文章頗有韓愈、蘇軾諸家之風。父親王玉,因被人誣陷而含恨去世,贈南京大理評事。王三聘此時10歲,母親辛氏25歲。辛氏含辛茹苦,奉養老人,撫育孩子,竭力供養王三聘讀書,孀居40年,因王三聘知名而被封為孺人。嘉靖十年(1531年),王三聘中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進士,初任大理寺評事。不久,改任河南僉事。王三聘用心整治,制定規則,深得人們敬重,母親去世後,王三聘守喪三年,期滿改任四川僉事,適逢當地少數民族起義風起,王三聘招撫義軍中的流民,發展生產,使得社會得以安定,但卻被人攻擊為怯懦,於是他憤然離職,回歸故里。王三聘家住房破舊,僅能遮蔽風雨,但他仍急公好義周濟鄉親。陽化河長期淤積,水流不暢,泛濫成災,王三聘觀察地形,組織人力,修理河道,使洪水暢達渭河,水患止息;盩厔未修縣志,王三聘請示知縣,自己組織編修;他設立義學,把鄉親子弟中充弟子員者作為一個等級,講習文藝;8歲至15歲的作為另一個等級,誦習小學;王三聘還購置義田,扶助親族中貧困不能自給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陝西漢陰人。幼聰慧,博覽群書,善詩文。嘉靖間舉人。授萊州推官,遷成都同知。后改太原。為人清廉正直,擢戶部員外郎。居家視侄如子。常周濟宗族婚喪及鄉里貧乏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關於本站聯繫我們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