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人物:
吴瑞
共 9 首
慰
吴水部德徵
丧子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水部先生哭仲儿,深情未尽六篇诗。
涕洟苦苦成何益,魂气茫茫无不之。
沧海沉珠家失宝,昆山借玉手书碑。
兰芽在眼春仍好,老力栽培发有时。
送
吴德徵
明 ·
吴宽
五言律诗
溽暑宜多雨,南行又见君。
开尊临积水,挂席带疏云。
片玉昆山出,清风建业分。
乡邦为别意,投赠愧无文。
荷花荡夜归次
吴水部德徵
韵
明 ·
文林
七言律诗
采芳日暮未言归,处处村家掩杼机。
水漫莲洲愁路断,月明莎渚觉鸥飞。
高歌小海风波急,回首横塘烟火微。
兰棹屡移樽屡倒,不知露下已沾衣。
夏日书事寄
吴水部德徵
明 ·
黄云
七言律诗
夏木垂阴覆小堂,图书生润日消长。
遗音过耳栗留语,余馥清心薝卜香。
懒仆畬田耕卤莽,顽儿越户步踉跄。
行吟坐睡多闲适,自至南风足午凉。
次韵
吴德徵先生
江南弄
明 ·
文徵明
烟霏晓色彤楼开,美人倚醉临妆台。
韶华孰驻颜如玉,镜里年光转朱毂。
春风江岸蘼芜绿,落尽閒花绮尘馥。
翠屏自度春寒曲,帘箔重重燕双宿。
余画金焦落照图
吴水部德徵先生
寄示二诗题谢长句
其一
明 ·
文徵明
忆昨浮船下扬子,平翻渺渺波千里。
何来双岛挟飞楼,璀璨彤煌截涛起。
夕峰倒堕满江阴,霜树高浮半空紫。
舟人指点落日处,凌乱烟光射金绮。
平生快睹无此奇,却恨归帆北风驶。
至今伟迹在胸中,回首登临心不已。
偶然兴落尺纸间,便欲平吞大江水。
固知心手不相能,涂抹聊当卧游尔。
晴窗舒卷日数回,不敢示人聊自喜。
水部先生诗有名,忽枉瑶篇重称美。
漫云家法自湖州,自愧区区何足齿。
由来题品系名声,何况先生是诗史。
君不见当年画马曹将军,附名甫集犹不死。
又不见阎公自谓起文儒,池上俄蒙画师耻。
人生固有幸不幸,拙劣何堪古人拟。
江山千载等陈迹,一笑宁须论非是。
附:水部二诗:戏拈秃笔写金焦,万里青天见玉标。未用按图神已往,耳边似接海门潮。 閒写金焦镇海门,夕阳孤鹜淡江痕。一枝画笔承传久,须信先生老可孙。
余画金焦落照图
吴水部德徵先生
寄示二诗题谢长句
其二
新荔篇
明 ·
文徵明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芄芄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密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数株,桂身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然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誇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疑)
。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子三。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荔枝部
闻
吴德徵
岭表消息
明 ·
程诰
五言排律
汝系燕台狱,争传市虎新。
一身投远戍,万里作流人。
岭庙期鸦鬼,村徭问雁程。
图书抛旧宅,冠盖失芳邻。
雪忆三河夜,花经百粤春。
遥将荒徼信,还慰故园亲。
南味五十八首
其四
蚕豆
①
清 ·
谢墉
七言律诗
① 蚕豆以春前种,夏初收。味甘质软,蒸熟,糁盐调食之,极佳。或以嫩笋腌芥叶同炒,酒饭皆宜。干之,同谷食,可充盐蔬,功用颇多。乃自昔不见经传,其一“蚕”名,不知始何时。宋人《埤》《翼》二雅俱不收,东坡、放翁、石湖诸名公俱无诗。且此品不俗,而不一齿及,仅见杨万里一咏,至元明人始著之。近时京城亦渐有种者,然迁地弗良,味薄而涩,反不如豌豆。南中入夏,价廉味美,乡村戚友馈遗,可一月饱啖。墉自少至老嗜之不厌,今计违此味又五稔矣
乍看一顷豆为萁,正值三眠蚕吐丝
⑴
。
好共采桑载筐筥,却如分茧满槃匜。
佐餐午醉邀邻叟,守箔宵忙饷女儿。
西域得来皆豌豆,此名肇锡又何时
(
吴瑞
《本草》以蚕豆即豌豆,而李时珍非之。二豆大小、形状迥殊,岂得为一?然豌字字书本无,疑二豆俱从大宛来,始时并称宛豆,其别名大者为蚕,而以加豆旁为豌名其小者,盖在后代而不知何时。)
?
⑴ 蚕豆之名,历代无考。元王桢《农书》云:以蚕时熟,故名。李时珍《本草》谓以荚如老蚕得名。说皆合理,而总莫考命名之始。尝疑齐桓伐山戎,得戎菽。相传以戎菽为大豆,豆无大于蚕豆者,蚕戎或音近而讹易。然桓公得戎菽语,载其颁之列国,则何周秦以来绝不之见?若如张骞得之西域之说,又何历汉晋唐无称,至宋元明始有好之品题者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