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本泰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倥侗,清乾隆年间泰州人。
西湖竹枝词·韩序
西湖名胜,甲于寰区,有唐以来,学士大夫游于此者,类多著于诗歌,以传咏其概。
陈君倥侗,以王、谢世家,淡于荣遇,闭户著述而外,好为山泽之游,奚囊所积,珠玉焕焉。
余读其所著《西泠游草》,蕴藉潇洒,风格遒上,深叹其胸中卷轴之富、抱负之宏,又湖山灵秀之气之有以相助也。
兹君养疴珂里,手出《西湖竹枝词》百首相质,盖君于芒鞋竹笠,选胜搜奇之馀,举所为景物变态,风俗异宜,与里谚风谣之足资采择者,胥付之微吟低唱之中矣。
余惟西湖之胜,跨六桥,连十景,襟山带郭,气象万千。
未易更仆数,游其地者,往往命酒船,挟歌妓,红牙象板,喧沸中流,未尝不题名僧寺、觅句旗亭。
问其所得,不过举柳耆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为心赏而已。
是其于湖山面目尚未及窥,又何暇以琐闻轶事,争相考核耶?
抑余观《西湖竹枝》之作,自元人诸什而外,如吴彦章、邹彦吉、邢士登、张翔南、朱元素诸先生句,皆啧啧可传;而吴吏部药师先生五首,尤深得唐人回波之意。
观君斯集,镂玉雕琼,多多益善,益令人有观止之叹矣!
是为序。
乾隆岁在重光单阏嘉平月,长洲同学弟韩袭祥题于吴陵学舍。
西湖竹枝词·孙序
鸳飞一处,曾传铁笛之歌;莺啭千声,总是玉台之体。郎如峰影,夜夜飞来;妾住湖干,朝朝逢著。欲作变风婉转,适成梦雨荒唐。则有东海俊人,西湖雅调。模山范水,自多谢客之情;弄月吟风,大有逋仙之趣。桑云染绿,风俗能通;梅雨飘黄,岁时有纪。况乃凤山月冷,怆情南渡宫花;龙井泉清,会意东坡诗草。岳少保同于少保,风雨皆灵;南高峰对北高峰,烟霞俱古。词无取乎鞶帨,义有系于辅轩。七字吟成,泻出三潭荷露;百篇赋就,吹来九里松涛。掣碧海之鲸,堂堂不唱;听青霄之鹤,小小谁呼?风土铨衡,寓铎铃于歇后;云山韶濩,洗筝笛于从前。应赓黄竹之谣,试唤白花之梦。东台社弟孙乔年拜题。
西湖竹枝词·自跋
昔人云:“村叟入市,一打恭作揖,皆可入诗料。”此言有合《竹枝》之旨,故宁为鄙俚琐碎之词,不作艳冶轻儇之调,岂止唐突西子,亦且贻笑山灵矣。世有方家,幸勿以诗律绳我。倥侗自跋。 王渔洋答刘大勤问,谓《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余兹所为百首,意在矫从前作者之偏,不肯堕纤佻一路。又或感怀记事,直举胸情,故往往近于绝句,非复《竹枝》之体。脱稿后覆视,深愧自乱其例。性素疏懒,一二友人又趣付开雕,竟不获分别改订,奈何?时乾隆庚寅(1774年)九月,倥侗又记。 越岁,原本已毁,友人集赀为余重刻,略加删正,付之手民,以志感悃。辛卯(1775年)冬倥侗再书。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大惠,字灵源,姓邵氏,仁和人。
幼挺特姿,托志超旷,虽处华年,淡于荣利。
时莲居绍觉,从云栖分席土桥,惠以白衣参叩,问《观经》上品上生章,夙通顿发,慨然遂禀归戒。
询及法要,觉为首举台、相二宗,惠即锐心研习,多所诠解,觉深器之。
越十载,游燕都,四威仪中不忘正定。
偶于慈慧寺闻愚庵贵师《八识标指》,微参疑义,贵为叹服,就咨决焉,请登讲座,惠以未唱善来为辞,强而后可,一音演畅,皆莲居唯识宗旨。
庚申至悯忠寺,乞大慧海律师薙发受具,时年已五十七矣。
寻即登座谈宗,辩如瓶泻,继历牛宫、石镫诸席,道风弥煽,熹庙闻之,赐紫伽黎。
皇太后复遣中使,赍香供奉。
禅林荣遇,惠略不介意。
海昌有刻《唯识疏》者,与觉义稍嫌骈出,惠固服膺觉师教义,恐学者浸寻剿说而失其宗,乃奋起欲釐正之,遂南还,栖黄鹤山,发故帙纂《成唯识自考录》,盖不敢主名述作也。
同门新伊古德金台元著诸上座,咸卒读赞叹,谓俨若莲居讲筵未散。
惠以北缘未了,复如石镫冲、元净凡,请归杭,驻锡昭庆诸山,瞻礼者日益众,受请复开适园讲席,居士戒坛院,宏教者六年。
复往吴中龙树庵、慧庆寺,大演法化,乙亥始还昭庆。
惠传觉苑心印,台教刚宗,埽波旬障于唯识真诠,获旋陀罗于法华元义,对机设化,身性互融,摄偏归圆,权实无碍,而襟怀洒脱,行履孤高,虽历主名蓝,仍随缘旅泊,诚非四流小果六欲梵天所能企及。
有《自考录》及《元签妙乐仪注》三种、《备简》、《山宗笔要》 、《毗檀意旨》、《棱伽日记》、《唯识證义》、《重订因明论解》若干卷。
将寂之日,声钟集众,唱经佛名,安详而游。
寿七十有三,塔于玛瑙山之阳,吴本泰为之铭。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问樵,号绛人,浙江钱唐人,诸生,与沈秋卿为莫逆交,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嘉庆戊辰九月卒于四川幕府任上,时年三十有二。张德瀛《词徵》:“汪绛人初词,如筑石邀云,自含清致。”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绛人有沧江虹月词二卷,玉连环影云:微雨。飏作愁千缕。落尽檐花,花底人无语。辘轳金井云:夹港人家,篱门半掩,梅花香细。解连环云:红丝旧情犹恋。叹因循误了,玉河双燕。记冲寒、小立溪桥,曾点上征衫、迷离成片。深院重来,又堆起、新愁无限《春雪》。瑶花云:迷离光影,看树底、白燕飞来无迹《梨花》。长亭怨云:吹残羌笛,看柳色、黄如此《塞鸿》。金缕曲云:侬本金牛湖上客,生小便工吴语。从未识、苧萝村女。三月双堤杨柳碧,怎教人、独做莺花主《送友返越》。等语,皆翩翩有致。”
沧江虹月词·许宗彦序
夫因芳草而念王孙,咏秋兰而思美子,系于时也;登广武则嘅英雄,过洛川则赋神女,触于境也。
旨趣既殊,体裁各异。
乐府之作,缘情为多。
自非腻想填胸,逸珠在握,虽选言以简章,恐间辽而音痹矣。
汪甥问樵生山水名区,饶咏歌韵事。
兰闺之好,过于画眉;竹屋之徒,咸从捧手。
熙飙送暖,寻陌上之花钿;腊吹凝寒,记梅边之月色。
偷声鬲指,不少新篇;滴粉搓酥,每抒丽制。
大都留连文酒,跌宕性灵;揆厥襟神,存乎旷邈。
令名千载,何如长把玉东西;人世百年,有几能听花十八。
以斯兴寄,可谓雅材。
挹其芳馨,足追前哲。
良辰自赏,信作者之皆然;陈迹易迁,览斯文而有感。
鄙人少日,颇爱宫商;老子中年,渐伤哀乐。
赋金风之琴趣,柱促弦危;写乐笑之红情,莲长心苦。
庶休文之自忏,免法秀之深诃。
对此乌丝,难为元晏。
子真雏凤,何惭天水名流;仆是寒螀,怕听金荃怨曲矣。
癸亥六月周生许宗彦题于华藏室。
沧江虹月词·汪日章序
词诗之馀。诗忌纤而词不厌纤,诗尚质而词忌质实,其道若相反者,然不可以徒作。吾意中有所言,以之为诗,则不工而又不忍割弃也,吾意有所欲言而难言之,且万难言之,而终不能已于言,而又非诗之所能言,于是三百篇外,有骚有赋,有乐府歌行,有五七古律绝,而又有词。优而柔之,使自得之,词之所为作也。抑又闻之诗主格律,惟词亦有之,而其旨同归于雅格,不高意,不超靡耳,佻耳。昔龙洲道人每一篇成辄叹曰,平生经济之怀尽于此矣。所谓词外有事在也。问樵隽永之思,温丽之笔出于天性,于词又所笃嗜,居平常裒集古今诸名家作,博观而约取,屏去凡近,蕴酿深厚。求其所为,好色不淫,怨诽不乱,以蕲合乎美人香草之遗则,宜其襞茧染翰,笔不停挥,焕乎有斐。若是他时年日益富,学日益绩,将见进而不已,岂仅如薄尚所云肤浅之论哉。甲子夏五,迟云老人日章题于古吴藩署之箴白堂。
沧江虹月词·曾唯跋
叔祖问樵公为天潜曾叔祖之长子,笃性好学,才冠时流,尤工长短句,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刊行已久。高迈庵,奚铁生两先生各绘虹月舟填词图,同人题咏纪其事。天潜公兄弟四同居古驿,后振绮堂嗣以子姓日繁,叔季析居同社,而天潜公又筑室城头巷,甫落成恒产,不戒于火,乃徙姑苏,家日衰落。公弱冠补诸生,资笔耕以养,方有堂先生积陈臬四川,延致幕府,相得甚,从戎佐剿猓夷,事平遽卒。时嘉庆戊辰九月十五日也,年三十有二,配汤夫人讳绣蜎,字湘绿,有兰雪轩诗稿,再传乏嗣,积棺累然,公之先茔在贵人峰,曾唯奉先大夫之命,于咸丰初鸠工附葬焉。同治戊辰,获高奚两图于市肆,题咏犹存,合装一卷。越二十年,家居无事,检理词板得十之三,补刊如旧,贻示后人,光绪十五年己丑秋七月曾唯谨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1586 【介绍】: 明宗室,字灌甫,号西亭。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六世孙。封镇国中尉。幼端颖,李梦阳奇之。及长,从河洛宿儒游,精研经学。万历五年举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尝倾资购江都葛氏、章丘李氏藏书,建万卷堂。有《五经稽疑》、《授经图传》、《韵谱》、《陂上集》、《建文逊国褒忠录》等。
人物简介
朱睦㮮(1518~1587),明藏书家、学者。字灌甫,号西亭,学称西亭先生。明宗室。安徽休宁人。封镇国中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下)
睦㮮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
封镇国中尉,万历中举宗正。
有《陂上集》二十卷。
(胡应鳞《诗薮》:明宗室攻古文词者,嘉、隆间惟灌父最博洽,饶著述。
余髫岁即与交。
豫章用晦,先鸣诸子勃起,贞吉、宗良与馀酬复特久,一时竞爽,名家未易屈指尽也。
列朝诗集》:灌甫被服儒素,覃精经学,从河洛间宿儒游。
奉手抠衣,执经函丈,受礼于睢阳许先,章分句释,辨析疑义,达旦不寐,三月而尽其学。
年二十通《五经》,尤邃于《》、《春秋》。
家故饶赀财,僮奴数百人,皆逐赢夷老屑梦,执业自给,逐十一之利,其家益大起。
访购图籍,请接宾客,倾身游贵显间,通怀好士,内行修洁,筑室东陂之上,延招学徒,与分研席,用是名声籍甚。
万历初,毕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十馀年,国中大制作皆出其手。
修《河南通志》,撰《中州人物志》。
中州之文献徵焉。
谓本朝经学,一禀宋儒,古人经解残阙放失,访求海内通儒,缮写藏弆。
若李鼎祚《易解》、张洽《春秋传》皆序而传之。
丁丑,领宗学,约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讲《》、《》、《》,午后讲《春秋》、《礼记》,虽盛暑寒不辍。
命诸生刺举同异,撰《五经稽疑》若干卷、《授经图》及传四卷。
观陶九成《辍耕录》载前元十九帝统系,作《大明帝系世表》一卷、周国世系表一卷。
感建文革除,记录失实,作逊国记、裒忠录五卷。
考史记以来谥法,作较定谥法一卷。
合沈约、吴棫韵,举正误缪,撰《韵谱》五卷。
其诗文有《陂上集》二十卷,文尤典雅可诵。
有明之宗室,宪园比肩间、平,而灌甫媲美子政,洵昭代之盛事。
唐、宋听希觏也。
海内藏书之富,近代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
灌甫倾赀购之,竭四十年之力,仿唐人四部法,用各色牙签识别,凡一万二千五百六十卷。
起万卷堂,讽诵其中,圈点仇勘,丹铅历然。
其子勤羹,号竹居,亦嗜书,收藏益富。
余从中牟张民表钞得其书目。
武林卓尔康为学官于汴,借钞得数十帙,未竟而罢。
汴亡之后,陂上之充栋插架者,漂荡于洪流怒涛,可胜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