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悌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8 首
京师出大黄,价直极相当。
未曾识道地,枉自费商量(冬至,举僧问疏山:如何是冬来意?山云:京师出大黄。)
法身向上法身边,会得咸通无后先。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举疏山垂语云:老僧咸通年已前,会得法身边事。咸通年已后,会得法身向上事。云门问:如何是法身边事?山云:枯桩。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桩。)
洞彻是非如梦幻,转身未免堕深坑。
须知别有通霄路,不许时人造次行(举香严和尚一日上堂,时有僧问:不慕诸圣,不重已灵如何?严云:万机休罢,千圣不携,腊月扇子。此时疏山在众,作呕声曰:是何言欤?低声,低声。严云:阿谁?众曰:师叔。严云:不肯老僧那。山云:是,胡来胡现。严云:汝莫道得么?曰:道得,平地干戈。严云:汝试道看。山云:若教某甲道,须还师资礼始得。赤眼撞著火柴头。严乃礼拜,举前话问之。曰:何不道肯诺不得全,草贼大败。严云:直饶恁么道,也须倒屙三十年。设使住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分明记取,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后住疏山,果如前记。)
延平府院公一日抵余泣而曰。先公之亡。吾年始一周。今垂八十矣。先妣之亡。吾官才州府。今位极人臣矣。生不识父颜。禄不及荣养。终天之痛。曷有穷已。先公生于嘉靖庚辰。卒于戊午。得年三十九。先妣生于嘉靖壬午。卒于万历壬子。得年九十一。距先公之亡。已五十五年矣。不肖孤于序最季。诸兄皆弱不振。先公平日志行。无从知记。先妣常语不肖孤曰。汝家族大。先舅牧使公以己卯名人。贤声藉甚。诸子侄皆能谨守庭训。人谓汝家法家。汝父聪颖异凡儿。孝友出天植。牧使公甚器重之。常见汝父奉子职之外。杜门读书。不事交游。唯与判书吴祥、承旨柳布霖相友善。许以知己。为忘形之交。恒以养菊为居家之乐。颇有悠然自得之趣。其于生产作业。一切世事。泊如也。其言与行之在于外者。吾不能知。此特记其所曾闻者而告汝。汝其记之。言常在耳。而先妣之下世。亦二十年所矣。先妣性严毅。家政肃如朝典。教子女御僮使。咸有法式。诸子虽长大有过。辄挞之不饶。家贫手自纺绩。篝灯达曙以劝读。使诸子皆能力学砥行。府院公之历践州郡。未尝以一事于求。人有请者则曰。事若是。必不待吾言。事若不是。吾不忍以非道教子。其廉谨识理如此。府院公又汪然大戚曰。先公懿行嘉言。想不为不多。拾闻于先妣之所诏者若此而止。不肖孤老且聩。诚恐一朝溘然。并与拾闻者而坠失无传。墓道尚阙显刻。治石以待久矣。敢徼惠公之一言。以不朽吾先公。噫。公之先公。余之再从兄也。虽年序邈然未及参拜。尝闻吾先子之言矣。敢以先今所记睹者。诠次其槩。而并叙世系及子孙如左。公讳廷华。字某。不仕早卒。以府院公之贵。累赠纯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延城府院君。世传延安之李。来自唐中郎将李茂。以苏定方副将。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安。后分为三宗。谱牒逸莫可考。丽朝有讳贤吕。判府监。是其远祖。四传而至讳孝信。版图判书。生讳宗茂。户曹典书。生讳怀林。赠左议政。生讳石亨。录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谥文康公。号樗轩。三魁盛名。独鸣千古。生讳浑。文科掌令赠吏曹判书。生讳寿长。大护军。生讳巙。于公考也。早从赵静庵游。自玉堂南床。历扬华要。逮乙巳士林狱起。出为杨州牧使。卒官佥知。妣全义李氏。都事震孝之女。配安东权氏。左参赞花川君襄平公瑊之曾孙。青松府使镕之女。生三女四男。男长曰宝。次曰赓。次曰资。次曰贵。即府院公。女长适侍直元虎武。次适监察俞大俶。次适苏千善。宝生一子三女。子时达县监。女适生员林逸。次适吴悌甲。次适生员柳秀春。赓生一子一女。子时敏主簿。女适都正洪汝翼。资无子。时聃为后。府院公娶张旻之女。生三子四女。男长时白。延阳君。今江华府尹。次时聃。通政金堤郡守。次时昉。延城君。女长适金自兼。无后。次佐郎边庆胤。次修撰金卨。次县监金庆馀。元虎武生宗植。宗植生履吉。皆县监。女适县监李昌源。俞大俶生三子二女。子俞孝曾、友曾、曾。孝曾子杙曾。有四女一子幼。女适吴以宽。生子灿。判官。次适虞候苏蕙。生二子二女。子尚谦、尚贤。女长适陈瀹。林逸生二女。长适县监郑崇衍。次适朴汉亮。时达生二子三女。长博、次。女长适金镜。次适白弘济。吴悌甲生子庆长。柳秀春生五子一女。皆幼。苏千善生一子一女。子允沃。女适李廷鸿。时敏生三子二女。子怗、惠、恰。女适赵廷坤。洪汝翼生三女。适姜寿贤、崔砖。延阳生三子二女。子长恪。判官。恪生二子二女。皆幼。次僩。察访。次悦。女长适郡守金鍊。金堤生四子一女。子长憕。县监。次惇。生子女。次欢。生子。次忭。女适尹惟益。边庆胤生子命益。延城生三子三女。子长恢。馀幼。女长适韩以平、金卨、金庆馀。皆生二子一女。幼。呜呼盛矣哉。夫为善而无不报者。天之道也。不于其躬。则昌其后者。理之常也。我李积德百年。代有闻人。子孙虽贫且贱。率多良善拙朴。未见有倾巧诈伪之态。是盖祖先之遗也。议政公以名父之子。惇行孝。自力为善。冲澹守志。不求人知。虽命途苦短。潜德隐行。世未及知。而天已先知。故至于府院公。始大发焉。府院公在襁褓已失怙。早从师友。能自树立。慷慨好议论。常慕古人奇节。不事细行曲谨。卒能办擎天浴日之功。勋名震世。朝夕且将入相。诸子皆谨厚以忠自显。祗慎事职。金貂映座。袍笏满床。府院公之福禄。盖未艾也。天之报施善人。悬契不爽。有如是夫。大夫人虽早寡。恒以礼法训子弟。府院公中壬午司马。又以安山郡守。中癸卯文科。板舆之乐。喜庆之筵。世皆荣之。而府院公历典五邑。备享专城之奉。府院公之夫人张氏。贤且至孝。事姑色养无违。力贫具脂瀡。绝不示寠色。常使大夫人乐焉。年逾九十。精力不衰。生能见子孙之荣。没能尽封赠之典。大夫人之福。不既备乎。葬在高阳某山某向原。与公同茔铭曰。
孰短其脩,孰窒其通。
寿吾不知,命系其逢。
既啬其施,乃积于躬。
积之伊何,惟孝惟忠。
孰当其隆,公有季子。
福禄功业,隆其未已。
寔惟光前,奚但趾美。
凡我子孙,宜知所自。
水北与花南,精庐近可探。
渔舟出清旭,邻磬接空潭。
坏榜犹存字,晴山渐有岚。
檐梅亚红雪,幸得供瞿昙。
附:同作 许 松 乌噪披衣起幽期次第寻低头穿竹径清话叩香林梅古檐前亚山明屋角侵开扉尤可羡曲水涤尘心    同作(歙县)汪还仁(笠人) 侵晨寻梵放隔竹启僧扉岸曲溪痕见林疏山气微茶香来坐具梅影上行衣漫作重游计高闲不拟归
观瀑咏事(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观瀑双文经祖题,论年百岁逮将齐
纪源我亦曾留句,两事然疑始定兮。
按:亭仰对石壁俯临溪水石壁名为涌翠岩亦皇祖御题也其上三间佛宇傍有池瀑水泻自池擘石壁而出飞流落长溪溪上构亭观瀑所以得名也但瀑之源乃出佛宇傍之池而池中实无泉源康熙年间于兹寺西历数道谷壑寻得一山泉接木板匣为沟渠沿山边谷壑引流至寺池乃擘石壁而下则诚飞瀑矣飞瀑诚真飞瀑乎以皇祖圣明无微弗照不过藉司工者之巧为托缀景之虚名而已其后朕视木板匣为沟渠置山边不雅且每费修饰因循其上山径侧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事在己卯年)鸠工疏山边为沟渠越壑过谷引流曲折以达于涌翠岩之寺池则真有瀑源矣兹又阅数十年往来山径中觉其泉细而石罅喷乳窦处不高于寺侧之石池且越数层谷壑之远无论木石之渠沟胥不能引细微且远之泉以达寺池为飞瀑则所谓飞瀑者不过人舆置水满寺池使泄而为飞瀑耳我皇祖不名之曰听而名之曰观或亦知其假借而寓有深意乎且予命以石沟易木匣之时未曾深知此事而司工之大臣三和必当知此乃隐而不言以遂朕过则为君者有过人臣不敢言以遂其过者多矣是不大可惧哉兹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携仪器步步测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细不能引至为飞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叠叠皆置闸积雨后山水涨流由沿山边石沟以至山寺则诚真瀑矣山池在泉下泉涨水高亦未尝不流至池则命泉为源庶亦可耳然三和终未明言及此也夫瀑源诚细事积数十年之久而兹乃得其实事之久远文之委曲心之操蕴意之好实恶假皆不可以不记序而书之后之人或有以识吾志也矣
⑴ 搆亭溪中对飞泉及百皇祖御题曰观瀑逮今岁年矣
千尺雪二首 其二 (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雪源远矣昔言详(山庄瀑泉自涌翠岩上佛寺傍池中擘石壁而出飞落长溪其上构亭名观瀑以此但寺池中实无泉源康熙年间于佛寺西寻得山泉接木版匣为沟渠沿山边引流至寺池擘石壁而下不过司工者巧为缀景虚名而已余于己卯年因木版匣为沟渠置山边不雅且费修饰因循其上山径侧果有一小泉命建一亭名曰瀑源疏山侧为沟渠引流曲折以达于涌翠岩之寺池似果有瀑源矣又阅数十年往来山径中觉其泉细而低于寺池且越数层谷壑之远未必能引致池中昨岁曾命皇帝率御前大臣及司工之人携仪器步步测量乃知泉果低于寺池且其流甚细不能引为飞瀑而自泉之下至寺池有山池九叠叠皆置闸积雨后山水涨流沿山边石沟以至山寺则所谓瀑源者特因泉涨水高因以命名耳详见昨岁观瀑诗案语),雪色今朝忽变黄。
自是上源山雨盛,疾来退亦疾其常。
灵谷树千章。
碧殿长墙。
戎衣寒食万椒浆。
花是战场红踯躅,民族繁殇。

无语看斜阳。
城郭茫茫。
人间正气此祠堂。
塔影清钟盘马地,门外莲塘。
注:明太祖迁志公骨函于灵谷寺,此江南巨刹也。今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纪念堂,葺旧无量殿而新之。俗以此殿纯为砖砌圆拱环门,巨丽无比,称曰无梁,实东方建筑术上之一伟构也。今榜曰正气堂,为于右任先生所书。其前后坊若堂若及新建之一高塔,与将士公墓皆陕工程师刘梦锡先生所经画而督成之者。刘先生爱惜植物,于开辟驰道时,路中嘉树犹多勿剪勿伐者。寺中今又迁志公石函于西院,疏山凿泉,风景独佳。有平屋三楹,前轩后堂,拟宋代居室,建筑极为朴雅,轩前牡丹两畦,皆殊品。欲使长安洛阳及北平之崇效寺都成余子。再其前矫然踞地,挟雷而欲奋飞者,将牧儿打碎之龙碑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