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起蛰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真旻,字透月,姓萧氏,湘乡人。
生质孱弱,幼多病苦,十龄就傅,略通大义。
家贫废学,然见僧心喜,年十八始有出家之念。
乙巳,随兄贸迁入蜀,无意经营,及闻父丧,感世无常,归真益切。
丁未,侍母至宝藏,归依幻师,命名依寓。
戊申,乃从剃落。
一日请益,幻言:“问者是谁?
”独自默诵:“分明是我,又道是谁?
”沈吟久之,颇有入处。
时幻初建宝藏,以为坐静,亲依者十馀辈,皆猛勇精进,行持礼拜,中夜方息。
因自策励,大法未明,身不贴席。
尝静中忽然浑身不见,惟觉一空境界,顷之便失,疑碍益甚。
举白幻,幻曰:“此乃尘劳歇息,返本还源,将近好处,勿喜勿惧。
”由是工力益加,无敢怠逸,念兹在兹,浑忘人我。
每逢出汲,往往逾井,遇人问故,始觉转步。
偶听晓钟警醒,仓卒起身,头撞殿柱,觉眉际上火星迸裂。
方悟得问者是谁,胸臆畅达。
复看一归何处,及本来面目,皆释然无疑。
及再勘證,幻复示曰:“本分一著大抵如斯,还有向上之关。
”因举“僧问赵州曰:蠢动含灵,狗子何无佛性?
答以有业识故。
其僧即于此悟去,且道所悟安在?
”旻不能对,仍前愤究。
壬子仲秋,行持中夜,出至丹墀,见天河竟端,无限庆快,始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不我欺也。
古德为人无不切直,乃自生纡曲耳。
黎明白幻,幻为之助喜。
是冬进具,闻示苦行法,欣然欲效之。
及然香,略无所苦,因自剪烛然顶。
初若冰清,顷之忍痛,惟觉无头。
有老僧诮之曰:“可惜然错了所在,然著心就好了。
”旻疑其言必有由来,后读经知药王焚身,世尊因地舍头目髓脑欲成菩提,方忆前觉无头亦拾头,故自信发心苟诚,虽小苦行,必有胜益,方知老僧语亦廓达空之类也。
甲寅春,幻寂后,充职西堂。
戊午,建方丈,并西廊,旻有力焉。
庚申编《桥云语录》成,欲附嘉禾南藏,旻任其事。
道过石南银杏,士人方议重修银杏,羁迟久之,九月舟至汉阳,就归元度冬。
辛酉春,下江浙至嘉禾楞严,询附藏之事,见经版多蠹,意不谓然,遂下杭至灵隐。
壬戌春,谒天台更观华顶胜迹,游宁绍诸名刹。
遂至大梅,梅以三问,乞下转语,一一契合,赠以訾物,却之而去。
浮海礼普陀。
复至楞严,《桥云语录》印出,分送江浙名蓝。
十月还蜀,达银杏。
四众具启,延主丈席。
乙丑,修造殿宇,又为绅衿,召赴宝藏。
丙子,复应银杏。
戊寅,主双桂,订修藏经,兼葺殿阁,早作宵息,不忘宁处。
廿馀年中,四处法位,所有语录杂偈都二十卷。
弟子了深,为之编刻,今有传本。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八
廷楫,字尔际,号东蒙,嘉兴县学生,兵后弃去,诗酒自娱,而以农桑督诸子。
余尝过白莲僧大梅山房,见其与周青士倡和诗,数丈之卷盈二,皆清真可诵。
著有鹿干草堂集十二卷,藏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5—1864 【介绍】: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
道光十四年举人。
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
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
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
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姚燮,字梅伯,号复庄,镇海人。
道光甲午举人。
有《大梅山馆集》。
词学图录
姚燮(1805-1864) 字梅伯,一作某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
浙江镇海人。
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
于学无所不窥,上至经史典籍,下至世俗戏曲小说,皆所涉猎。
又精绘事,擅画梅。
诗与彭兆荪近。
编有《蛟川诗系》。
有《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今乐考证》、《读红楼梦纲领》。
沧海遗珠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以著述教授终身。著有《复庄诗问》十二卷。
疏影楼词·自序
词小道也,然均不骚雅则俚,旨不微婉则直,过鍊者气伤于辞,过疏者神浮于意,而叫嚣积习淫曼为工者尤弗取。余幼辄耽此,蓃宋元以来诸家名集,沈浸讨索,效之似,锢之益深。迨弱冠后,日与世涉,哀乐渐多,兼以友朋宴游,饥寒驱逐,每有感触,即寄之。数年以往,共得千阕馀,并少作删存六一,釐为五卷,各以类从。此中甘苦,余颇自信。其有合于古人之旨否,余未敢自断也。成连安在乎?吾抱琴以俟之。道光十三年癸巳五月端四日,姚燮自记于怡道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