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效祖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刘延禟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延禟(17世纪—17世纪),字宜绥,湖广承天府荆门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刘延禟是崇祯九年(1636年)的举人,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弘光年间他和卜象乾、王效通、郑洪猷、潘湛、袁定、朱辂、孔尚则、傅箕孺、宋祖乙、费景烷、张万选、张景韶、夏供佑、王质、董祖尝、曾守意、王政敏、陆庆衍、汪铉、陈儒朴、吴伯尚、陈谦、汪姬生、贾应宠在刑部共事,累擢山东司郎中,之后归乡,曾引左良玉部将张九儒自兴山收复当阳,事败后授徒。
清朝顺治年间,刘延禟主持修建明伦堂,儿子刘庆昌、侄子刘庆宏、孙子刘效祖、曾孙孙刘邦翰都相继重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鄱阳人,徙居江宁,字伯宁。江西十才子之一。洪武初任饶州长史、湖广都事,官至刑部尚书,三年降为惠州经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浈字伯宁,上元人。
明初为大理寺丞,累迁至刑部尚书。
(曾燠《江西诗徵》:周浈鄱阳人,与李宗颐、刘原善、辛敬,万石、杨伯谦辈,称江西十才子。
田按:宋景濂序刘子高诗云:「子高束书走豫章,与辛敬、万石、周浈、杨士弘、郑大同游,五人负能诗名,相与扬榷风雅。
刘仲修序子高诗亦云:「豫章万石、大梁辛敬、襄城杨士弘、秣陵周浈、郑大同以歌诗自雄。
子高与之驰骋上下,名声相埒。
」据此,五人中惟万石为豫产,其馀皆侨寓于豫章者也。
列朝诗集》、《明诗综》、《金陵琐事》称浈为江宁人。
明史》、《江西诗徵》称浈为鄙阳人,一据其本籍,一据其流寓耳。
子高与浈交分不浅,寄诗云:「交友今谁在?
东游最忆君。
清尊澄夜月,彩笔动春云。
楚甸烽烟台,秦淮树色分。
相思愁日暮,花落正纷纷。
」又题《薛克恭金陵竹西堂歌》云:「上元周浈吾故人,别来五见桃花春。
昨朝卷中诵题句,使我感慨怀清真。
」滇集不传,所可见者,《列朝诗集》数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