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万元吉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字刚长。崇祯四年进士。由宣城知县入为户科给事中。十五年冬,都城戒严,泰来陈战守数策,改授兵科,出视诸军战守方略,以功迁吏科右给事中。乞假归。南明隆武时,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江西义军。清兵入赣后,泰来与举人曹志明等攻抚州,败死。
维基
陈泰来(?
—1645年11月14日),字刚长,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泰来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获授宣城知县,转任户科给事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天北京戒严,他陈述战守的策略,总督赵光抃指出他和与同官荆祚永清楚边境军情,行间奏报适宜让二人参与,获许可。
他又曾经请假带来一万名士兵,肃清天子的车驾,让崇祯帝认为他有气魄。
很快他改任兵科,视察各军队的战守方略,上奏界岭失事,弹劾副总兵柏永镇论死;因功转为吏科右给事中,请假回乡。
弘光帝继位,起用陈泰来任职刑科,他不赴任;宁州土寇攻打新昌,他固守全城,但邑人刘弘毅因此力战而死。
隆武帝福京朝廷擢升他为太常少卿兼兵科,和万元吉共同守卫赣州,不久转为太仆卿、佥都御史,提督江西义军,任命袁应梦为参军,张天溥为司饷。
清朝军队(《明史》则指是李自成部下)侵略掠新昌,陈泰来与熊维朴共同攻破。
当初,益王朱慈𤆃于建昌起兵,陈泰来与胡维霖、李九华、熊士逵打算跟从,按察使漆嘉祉、举人戴国士认为不可,说:「先生接受朝廷任命,现在又跟随益王,打算奉益王入朝吗,益王一定不妥协。
服侍二人代表怀有贰心,先生为国事捐献身家,本来教以忠诚,但现在却先表露贰心,谁会原谅?
」陈泰来就停止此事。
然后建昌失援,新昌失守,戴国士投降,投入金声桓麾下。
陈泰来怨恨地说:「我被逆贼欺骗,你原来为敌游说,都是国事而已,益王与朝廷又有何分别?
」有意诛杀戴国士,但顾及自己力薄不敌,仍和他通好。
其时有曹志明、曹国祺、聂栋、王平东、李维桢、黄柍、晏扬勋、任汲、李淩洪、黄国彦等人在上高起兵,称「七家军」,陈泰来就和他们联合,并连黄朝宣军队。
隆武元年(1645年)十一月恢复上高,斩杀知县张朝荃,又取回新昌宁州,斩知县李全家,羞辱戴国士妻子和亲友数人,数落他的罪行。
泰来又和下园刘氏义师包围瑞州,但未攻克;金声桓引清兵攻入新昌,守将出降,他来到界埠,曹志明、王平东、黄柍、任汲、李淩洪等人自上高移师会合,进攻抚州。
十四日,上高黄鼎彝降清,带领清军,陈泰来战败,与刘诏新、谌廷桩、胡亲民一同战死。
又有说法指戴国士与陈泰来为姻亲,已经投降,权充驿传道。
金声桓使人招陈泰来,召重兵紧随其后,国士入泰来营相见,清兵就已压阵,他败走黄氏祠自刎死。
万发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新喻人,名养正,号瑞门,以字行。性孝友,积学力行。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北京时,被俘。大顺军撤时南归,寓吉州。南明隆武帝授为兵科给事中。清军破赣州,被杀。
维基
万发祥(17世纪—1646年11月8日),名养正,字发祥,以字行,号瑞门,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发祥在十六岁时成县学生,博学而才高,有筹划国事的志气,父母去世后服阕才参加科考,得督学侯峒曾置于前列;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马世奇主考的江西乡试中举人,同考官万载知县唐昌龄评其策论中有「忠肝义胆,可觇他日立朝」的句子。
次年(1640年)会试仅中副榜,回乡后条议解除马粮、折布等弊政,又让产给兄弟、建宗祠奉先祖先,事关名教都会发愤抗言;到十六年(1643年)再次参加会试得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徵提拔,殿试成二甲进士,馆选时由左都御史李邦华拣为庶吉士第五人,旋授翰林院编修。
甲申之变后,万发祥发誓殉死,但服毒数次也不死,绝食数日又不死,得知马世奇和吴麟徵殉难就前往哭丧,被大顺军队抓获;大顺朝廷打算授官给他,他坚持不接受,牛金星发怒裍夹他,晕倒复苏后再押赴西市,他也不为所动。
不久清兵攻至,他就往南方逃走投靠编修杨廷麟,每天素衣向北哭,哭到泪尽而刘血;广信举人刘日杲抱负忠愤,二人对哭,日杲为其写下《贞女歌》。
隆武帝于福州即位,杨廷麟与万元吉奉命守卫赣州,万发祥兼任兵科给事中从守,清军包围围急,杨廷麟守大南门,他则守小南门。
十月三日城将破,他依然穿著甲胄督战,到天光时遭清军擒获,不屈身中三刀而死。
其弟万衍祥辑录遗文,入崇祀乡贤及忠孝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烈悯。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兆升(16世纪—1645年),字宁侯,号升之,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12年),杨兆升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初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天启四年(1624年)丁父艰,服阕,天启七年(1627年)补桐乡县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调知乌程县,任内为政宽厚、开化人民,所到地方都有声誉。
崇祯四年(1631)以治行最,徵拜南京礼科给事中,居南垣五载,与同邑秉政钜公不协,因病乞假归乡。
安宗时,起为户科给事中,升太常少卿兼都给事中,奉命考核南直隶驻守武官,凡经兵部督抚的不才者,以及经其他衙门滥授官者都削官为民,不法者查明究治。
之后调任户科,随即连续弹劾钱元悫、万元吉、张捷推荐逆臣,不跟从听察。
时阮大铖发起“顺逆案”,原北京降顺官员被废锢捕杀,支持此议的礼部右侍郎管绍宁与杨兆升被恨入骨。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京沦陷,杨兆升归乡,原中书舍人宗灏北逃降清,并随清军南下,出任常州府知府,立即推行“薙发令”,闰六月二十九日,逮捕管绍宁与杨兆升二人全家,将其全部屠杀。
杨兆升临刑时依然不屈服,说:「存此数茎白发,下见先帝九京,有馀荣焉,与薙发苟活者所得孰多?
」最终被打死。
他的妾侍姚氏入官,出家矢志为尼。
文士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号台仙,湖广长沙府攸县人。
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
刑部观政,三年授四川华阳县知县,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三年授工科给事中,养病。
四年复除原职,巡视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门,又巡视厂库,六年巡视太仓,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参政、分守上川东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参议、临沅道。
弘光时授云南按察使,旋转左布政使。
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联络万元吉、杨廷麟、湖广何腾蛟、堵胤锡等人抗清,顺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携全家隐迹凉江。
顺治五年被清朝攸县知县于颖然逮捕,解送长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字伯祥。崇祯四年进士。授编修。好学,充讲官兼值经筵。后改兵部主事,赞卢象升军。象升战死时,廷麟适奉使在外,得免。清兵南下,南明唐王授廷麟吏部右侍郎,进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度收复吉安。未几退保赣州。清顺治三年,清军围城半年,守者皆懈,城破,廷麟投水死。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祥,清江人。崇祯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改𥋏方主事降调起补编修有兼山集
维基
杨廷麟(?
—1646年),字伯祥,号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授编修。
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
六年任乡试同考官,管起居注。
当时清兵之患正炽,廷麟力争主战,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杨嗣昌恨之,谎称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职方主事。
赞卢象升军。
象升得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往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负责运送军粮。
崇祯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兵进驻巨鹿(今属河北)的贾庄,仅剩五千残卒,已断粮数日。
象升派遣杨廷麟求助太监高起潜于鸡泽。
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大哭。
杨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闻象升全军覆没,放声大哭。
而嗣昌本以为廷麟亦死,及闻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怅恨久之,再贬到江西。
李自成陷北京,廷麟闻之恸哭,募兵勤王。
复知福王被拥立乃止。
唐王时授以兵部尚书,协同守将万元吉据赣州(忠诚府)。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赣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将张安在城东梅林与清军激战失败,六月,广东兵支援赣州。
十月初三日,清军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刘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
至四日深夜,清军登城拆垛,蜂拥入城,城陴和巷战死者如麻,黎明,清军佔领赣州城。
万元吉投贡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
」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共 16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