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伍希渊

共 6 首
① 处士家在秋风浦之西泮宫之东故因以颜其居二子曰云丙子贡士曰荣壬辰进士
墦间事埋筑,贾肆竞刀锥。
择居苟失所,媚学将从谁。
所以孟贤母,三徙泮宫涯。
千载有杨翁,衡门久栖迟。
诵法子车氏,有家学东陲。
杏坛藉馀荫,芹沼分清漪。
缅怀邹鲁风,礼庭时一窥。
归来课诸子,肃容坐皋比。
日夕弦诵声,互答相吾伊。
居然二雏者,成名皆在兹。
科第固云好,德性能自持。
坐令环堵宫,永作藏修基。
斯人去已远,家训凛不衰。
芳邻接孟氏,此语非夸毗。
我歌泮邻词,秋风有馀思。
青山突起沧江垠,宝气夜发腾秋旻。
鍊师叱剑启洞穴,刻玉俨坐真天人。
山灵几时閟琬琰,道院一日开荆榛。
寰中福地七十二,名数閤皂非常伦。
使君五马数过此,与山识面惊乡邻。
奏功近自广州入,归路复拟停朱轮。
鸟啼花舞满涧谷,知有恩露来枫宸。
浮岚暖翠杳难极,莞尔昔年川效珍。
奚囊欲斗两奇绝,罨画不尽千嶙峋。
明当有诏起循吏,酹山细倒罗浮春。
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
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
禅翁托此重开社,若个知心是赵州。
邵宝《容春堂集》:洪武壬午春,友石公以病目寓惠山听松庵。目愈,图庐山于秋涛轩壁。其友潘克诚氏往观之。于是有竹工自湖州兰,庵僧性海与友石以古制命为茶炉,友石有诗永之,一时诸名公继作成卷。永乐初,性海住虎丘,留以为克诚别,盖在潘氏者六十馀年。成化间,杨谟孟贤而爱之,抚玩不己,潘之孙慨然曰:「此岂珍于昌黎之画,而吾独不能归诸好者乎!」乃以畀孟贤。孟贤卒之三年,秦方伯廷诏以郡守报政还自武昌,遂马僧撰疏语,白诸孟贤之兄孟敬,取而归焉。吾闻诸东耕翁云。
田按:听松庵竹炉,盂端既声之于诗,复图之于卷,是为第一图。诗唱和,萃为《竹炉清咏》。王耐庵达序所谓「裁淩秋之涧竹,制煮雪之茶炉,远追桑苧之风,近葺香山之社」也。嗣是有砥斋者,绘为第二图。洎性海移席虎丘,竹炉为潘氏所得,又转而赠之杨氏。成化丙申秦方伯夔疏乞于杨氏,既得,作《听松庵复竹茶炉记》。一时好事者又倡和成卷。明年丁酉,有吴呈者复图之,是为第三图。国初,有窃孟端图鬻辇下者,为顾舍人贞观所得。宋牧仲抚吴,乞图于顾氏,还之寺借。乾隆辛朱,高宗南巡,驻跸惠山,命画苑臣张宗苍图之,是为第四图,阅二十馀年,四图为邑令丘涟取入官厮,不戒于火、名山钜迹,了无一存。高宗亲洒宸翰作第一图,复命皇六子补第二图,贝勒弘旰补第三图,侍郎董诰补第四图。又出内府所藏盂端《溪山渔隐长卷》,俾山僧藏之,松庵胜绩,顿复旧观。馀录孟端诗,并明人之先后题咏者附录于此。王达诗云:「制作精深亦可观,日供高士试龙团。轻分淇雨苔犹绿。细剪湘云粉末乾。紫笋满瓯吟骨健,清风一榻鬓丝寒。啜来坐尽梅花月,正是淩秋第几竿?」韩奕诗云:「绿玉裁成偃月形,遍宜煮雪向岩扃。虚心末许如灰冷,古色争看似汗青。偶免樵柯供士锉,尚疑清籁和陶瓶,达人曾拟同天地,上有秋虫为篆铭。」钱冲益诗云:「霜筠织就煮茶炉,便觉清风起座隅。涛汹秋声翻雪乳,烟蒸春雨涤云腴。瓶笙尚作龙吟细,汗简犹疑鸟迹殊。拟□不须参玉版,愿分一滴洗尘污。」陶振诗云:「剪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邾庚老诗云:「第二之泉泉上亭,道人茶具竹炉成。龟蒙散迹尚从事,鸿渐作经宜著名名。火升龙气若丹鼎,瓶合凤声如玉笙。西园老客动高兴,急裹月团来会盟。」梁用行诗云:「织具时闻紫笋馨,此君端合置禅扃。心灰未死还瞻绿,劫火方然异杀青。烟引翠阴秋绕榻,水喧清籁夜翻瓶。上人好就平安日,遍刻《茶经》当勒铭。」秦夔诗云:「烹茶只合伴枯禅,误落人间五十年,华屋梦醒尘冉冉,湘江魂冷月娟娟。归来白璧元无玷,老去青山最有缘。从此远公须爱惜,愿同衣钵永相传。」高直诗云;「竹炉还复听松禅,老眼摩挲认往年。润带茶烟香细细,冷含萝雨翠娟娟。已醒万劫尘中梦,重结三生石上缘。五马使君题品后,一灯相伴永流传。」
朱幡辞郡阁,白马拥江津。
化日三城晓,浓花十月春。
野歌闻德泽,朋酒见经纶。
回首棠阴下,应无剪伐人。
画省郎官着锦衣,绿波晴漾䌽帆飞。
天池水足鹍仍化,庭竹阴成凤始归。
鲁史法应传衮钺,宋科心不在轻肥。
题诗为寄同年老,有子如君眼底稀。
圣皇图治理,侧席需群英。
君抱经济才,蚤登黄甲名。
累官宪部郎,谳狱称明清。
冰蘖凛操执,圭璋扬芳馨。
进秩守大郡,五马良足荣。
蒲鞭惟示辱,翕然风化行。
昨因报政来,善最闻承明。
借寇慰民望,还看列上卿。
按:安成伍君希渊蚤以明经登进士第累秋官正郎出守广州政平讼理声称卓然比以三载考绩来京天官卿课最以闻诏复职予雅相厚于其行故赋此以识别兼寓期望之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