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孔兼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绝笔诗 元 · 顺帝宫人
七言绝句
君王慧性被奸迷,妾曾三谏触闱墀。
不能死守身先遁,致令钟移社稷墟。
逐鹿记:元宫人至京师,将籍之,以给令后宫,有一人不屈,上言:「尔即守节,何不死于元时?」此女对曰:「愿明一言而死,以为有名鬼耳。」上令左右以纸笔与之,女写云云。掷笔投地而死。
题宋太学郑上舍墨兰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公讳思肖字所南肖与南何居义不忘赵北面他姓也世家三山曾大父咸仕宋父起淳祐道学君子公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辞科会元兵南叩阙上宋太皇幼主疏不报国初诸父老犹能记诵之语切直犯时禁俗以是争目公公遂变今名隐吴下所居萧然坐必南向遇岁时伏腊辄野哭南向拜而返人莫测识焉有田三十亩邑宰素闻其精墨兰不妄与人因绐以赋役取之公怒曰头可得兰不可得宰奇而释之又嗜诗题兰云玉佩清风挽不回暮云长合楚王台青春好在幽花里招得香从笔研来过齐子芳书塾云天垂古色照柴门昔日传家事具存此世但除君父外不曾别受一人恩寒菊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禦寒不藉水为命去国自同金铸心其为文操行率类此晚年益究天人性命之学竟以寿终
旧传独行老康成,文物衣冠鲁两生。
甘与秦民同(一作潜)避世,耻为殷士祼如京。
天池水浅鲲南息,衡岳峰高雁北征。
三百运终遗墨在,秋风九畹不胜情(王公诗盖赋于元时已作避秦耻殷语若见所南心史当更有深服处)
戊辰春 其十 明末 · 倪元璐
五言律诗
世局枭卢喝,以官注者昏。
黄师呵自了,孔子击夷蹲。
谁任千秋担,公推五父樽。
无将忠义死,不与吃河豚。
按:是时庄烈即位公论劾朝士首章盖指事直言之也词臣而争国是颇为台谏所侧目蝉默鹤言婉而多风又有以无可奈何为附阉解嘲者故复谓其不当以孺子忍辱自托也攻崔魏者引东林为并案公上疏曰以东林为邪党将以何名加崔魏崔魏既邪党矣向之首劾忠贤重论呈秀者又邪党乎哉又其时于高邑吉水淇澳辈有赵党邹党孙党熊党之论公谓东林如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杨涟邹元标于孔兼王纪冯从吾周顺昌魏大中周宗建周起元诸贤其为理学清节复何可议此外间有矫激偏畸者然自不可与任真率性呼父呼九千岁之辈同观蜣龙分其秽清公如撞钟以醒群聋故结之曰鲸力蒲牢上看谁作大声也此下乃重篇申之五章则追念同志之贤六章则慨想同声之助七章以下乃直自任其担曰舞阳非所期明不欲与伪君子共事也黄师一联言不当为自了汉白眼看也当时如吴桥漳海半居林下公犯众忌以辨邪正之界从本传及诸牍證之知此诗有钩锁开阖之妙而非过于新奇者谨附识之
金缕曲 清末民国初 · 梁启超
一例西风里。
谁信汝、此番行色,凄凉如此。
彻骨寒生孤枕梦,蓦地鹊桥波起。
也太觉、一年容易。
昨日洗车明日泪(周君七夕词句。),问人生、哀乐谁能主。
木叶落,君行矣。

谂君无限伤心事。
料难忘、密缝珍重,寒衣曾寄。
薄命儿郎更消得,多少春魂秋气。
只添我、天涯滋味。
日日长亭折杨柳,送行人、却恨归无计。
歌金缕,忘变徵。
注:此一首乃己巳五月四日陈简墀之子景素,录自其家藏伯兄所书之横幅。词后附一短跋曰:“简庵有安仁之戚,匆匆南下,悽怆万端,欲为达语解之,无益也。索为凄曼之声以送其行,俾竭其哀,待自解也。”此词之本事,吾能道之,甲乙之间,伯兄与陈简墀同客京国,均为携眷,乙未秋,陈得其夫人自家乡寄来新衣一袭,正欢喜,遍告其俦,乃不数日,续得一缄,则报其夫人已病故矣。即词中所写“密缝珍重”者是也。 启勋识。
少林寺(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少林有南北(此间为北少林寺其名始于元时盖因河南嵩山亦有少林寺以彼为南也),对峙不为孤。
忍草一庭静,禅枝万嶂扶。
閒轩聊可憩,佳景自相输。
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
⑴ 嵩山少林寺内藏一石片其上隐隐有面壁像虽属伪作曾一摹之
题碧云寺(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古寺隔山岭,舆来也弗遥。
虽云探净域,却匪问僧寮
树色连天迥,云容酿雨调。
梯岩楼阁壮,往事叹前朝(碧云庵建于元时明税监于谨拓之为寺俗名于公寺魏忠贤又重修之皆费资累万是时政治不纲椓人恣横良可慨叹)
⑴ 寺规制壮丽林壑绝胜昔年重加整葺惟以苑户守之并不置僧洵为净域
旧衙门行宫即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旧衙门作今行馆,胜国纪纲堪溯论。
何致貂珰恣炀灶,竟于苑囿建军门(南海子始于元时曰下马飞放泊晾鹰台即元之仁虞院明季于适中处有庑殿为行宫今俗呼为吴殿者是且置提督太监一员关防一员又分置东西南北提督四员今仅存新旧两衙门)
百年树木松榆在,一瞬光阴窗几存。
书屋如将刮目待,人犹故也恧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