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国珍

相关人物:共 39 位
共 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平阳人,字则诚,一说永嘉人,名明,以字行,号菜根道人。
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
授处州录事,辟行省掾。
方国珍据浙东,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县栎社。
明初,太祖闻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辞。
作《琵琶记》,为南曲名著。
有《柔克斋集》。
元诗选
明字则诚,永嘉平阳人。至正五年,张士坚榜中第。长才硕学,为时名流。授处州录事,辟丞相掾。方谷真叛,省臣以温人知海滨事,择以自从。与幕府论事不合,谷真就抚,欲留置幕下。即日解官,旅寓鄞之栎社沈氏楼居,因作《琵琶记》。记成,时清夜按拍歌舞,几上蜡炬二枝,光忽交合,因名曰「瑞光楼」。明太祖闻其名召之,以老疾辞,还卒于家。所著有《柔克斋集》。词章斐然,东海赵汸称其学博而深,才高而赡云。
词学图录
高明,生卒年不详,其弟高旸生于大德十年(1306)左右,则高明生年当距此不久,卒年有至正十九年(1359)和明初两说。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人,因瑞安古属永嘉郡(亦称东嘉郡),故人称东嘉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理学家黄潽弟子。至正五年中进士,先后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椽吏、浙东阃幕(统帅府)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官声颇佳。晚年隐居宁波城东鄞县之栎社沈氏楼,以词曲自娱,作南戏传奇《琵琶记》,被称为"南曲之祖",另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1375 【介绍】: 元明间浙江青田人,字伯温。
刘濠曾孙。
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官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
方国珍初起时,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强镇压。
当局不能用,乃弃官隐居。
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
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应天,陈时务十八策。
劝勿尊奉韩林儿,为筹划用兵次第,献计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
吴元年,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
明建国后,封诚意伯。
曾与李善长、宋濂定明典制。
洪武四年,以弘文馆学士致仕。
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
一说为惟庸毒死。
谥文成。
通经史,精象纬,工诗文,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
有《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
词学图录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号犁眉公。浙江青田人。朱元璋聘为谋臣,多用其言,授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追谥文成。博学,尤精象纬术数。其诗恣纵有奇气,为明代表性诗人之一。文则闳深肃括,与宋濂等开一代风气。词秀炼入神,为永乐以后诸家所不及。有《诚意伯文集》,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伯温,青田人。洪武时,封诚意伯。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洪武初官至御史中丞论佐命功封诚意伯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犁眉公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三
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吴元年,授太史令。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夫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忧时痛国,每形于辞。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淮濆何日歌《常武》?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5—1367 【介绍】: 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
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
不满三年,自免去。
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
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
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
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
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元诗选
高字子上,温州平阳人。登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未三年,辄自免去。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再授慈溪县尹,亦不起。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于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及至京师,翰林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杜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历山人,字彦谦。
顺帝至正初知瑞安州事。
为政不尚虚名,不畏强御,应事井井有条。
方国珍来攻,和率军民拒战,击退之。
包莘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包莘,字尹耕,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元末明初官员。
包莘自弱冠之年即通六经,尤精于诗。
元至正年间,担任浙江定海县教谕,于王厚孙、张原楷皆有时名,人称“四明三先生”。
方国珍起兵反元,包莘即致仕。
明朝初建,朝廷诏求乡野贤士,包莘廷对忤旨,左迁西安府掾。
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命流寓人士就地参加科考,包莘中式陕西乡试举人。
次年(1371年),联捷辛亥科吴伯宗榜进士。
官湖广新城县县丞,因被他人牵连免职。
清乾隆《鄞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字明敏。
方国珍子。
顺帝至正间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
襟度潇洒,善谈名理,好读书。
有《东轩集》。
元诗选
行字明敏,黄岩人,谷珍子。
至正间,授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未详所终。
所著《东轩集》,其弟明则缮写成帙。
宋学士濂评之曰:古诗俊逸超群,如王子晋鹤背吹笙,随风抑扬,声在云外。
律诗清丽婉切,譬犹长安少年,饮酒百华场中,莺歌蝶拍,春风煦然扑人。
终日传杯,而醉色不起,诗人之趣至是,亦可谓之不凡矣。
按孔从善《续龙爪石壁题句》,谓行以义兵万户守昱关,再战不利,退守札溪,题诗石壁自刭。
而钱宗伯谦益《列朝诗集》方参政行小传云:「宋濂序曰『明敏仕于元,尝参知政事于江浙行中书。
』按方谷珍据庆元,侄明善据温,授江浙行省平章。
又有明巩、明谦者,明敏或其群从也。
复见心《蒲庵集》《夜宿东轩简方明敏大参诗》云:『重来濠上得盘桓,剪烛东轩坐夜阑。
』国初,元臣例安置濠,见心奉诏住凤阳,与明敏数倡酬,知明敏亦徙濠也。
沐景颙《沧海遗珠》多载国初戍濠之诗,而明敏与焉知徙濠后又谪滇也。
余之初考如此。
及观袁忠彻《古今识鉴》云:方明敏,国珍子也。
柳庄相之曰:君边庭赤气如刀剑纹,二九日有升进。
随从父克太仓,授分省参政,调江西。
乃知明敏为谷之子,前元之升授,实以谷奛子之役,而余初考为未详也。
袁记又云:洪武戊午,国珍已没,明谦受剥肤之刑,举族累祸。
则明敏或于此时得以从轻典戍滇也。
《洪武实录》载:谷真质子曰关、曰元,后与其子明完、明则俱降。
完小名亚关,关即完也。
宋濂神道碑载子男五人,其二则礼与完。
病亟时,授官以慰之者;其三曰本则、安则。
未知此五人者,孰为明敏者也。
诸子侄内附,前后名字窜改更互,不可考覈,史家阙误若此者多矣,岂独杞宋无徵为可叹哉!
窃据时,招延文士,萨天锡、朱右辈咸往依之,刘仁本、詹鼎则亲近用事。
潜溪盛称明敏襟度潇洒,善谈名理,于书无所不读,(古诗俊逸超群,律诗婉丽清切,)(以上十二字据《列朝诗集小传》补。
)则明敏于国初居然胜流,未可以杨山遗种而诮之也。
庆元之父子,淮张之兄弟,右文好士,皆有可书,志胜国群雄者,无抑没焉。
」钱宗伯之考据如此。
而孔从善《龙爪石壁诗》,仍收入《列朝诗集》中,前后舛错,姑两存之,以俟他日更考。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明敏,黄岩人。元末官行省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1375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
廖永安弟。
元末从兄迎朱元璋于巢湖,副永安将水军渡江。
后袭兄职,总领其军。
从攻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定福建,执陈友定。
以征南将军率师平两广。
又从徐达北征,从汤和取四川,皆著显功。
封德庆侯。
后以僭用龙凤等事,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2—1376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临川人,字伯颖。
元顺帝至正七年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兵乱,鼎结乡兵自保。
明洪武初,历官浙江按察佥事,分部台、温,尽迁方国珍余部于江淮间。
累迁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
后官岐宁卫经历。
朵儿只班部落叛,被杀。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鼎字伯颖,临川人。元季举于乡,为龙溪书院山长,参谋军事。明初徵为德清县丞。吴元年,授中书考功博士,迁起居注,出为浙江按察佥事。改山东副使,拜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大同卫知事,除晋王府参军,改刑部主事,授岐宁卫经历。召还,至西凉,朵儿只把叛,不屈死之。 田按:伯颖尝兴修公子书,学士朱升奉命辨五音,对忤旨,太祖欲置诸法。伯颖从容论解之。曰:「石音难辨,自古而然。唐、虞惟后夔能和磬声。」且言:「乐之和由人所致。人君能致中和,则万民和,万物和,而乐音和矣。」太祖怒解。释升不问。可谓名对,不徒以节义显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7 【介绍】: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名德,号清节,以字行。
元末乡贡进士。
曾任包山书院山长、平江路学教授。
张士诚、方国珍征辟,均不就。
洪武六年应召赴都,授太子正字。
为太子及诸王、功臣子弟师。
迁晋王左长史。
太祖称为“通儒”。
洪武十八年告归。
有《清节》、《清溪》、《山西》、《拄笏》、《老拙》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人。洪武初待诏公车授太子正字除晋府右傅改长史赠编修谥敬恪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五
彦良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人。元进士,为包山书院山长,改平江路教授。洪武初,徵授太子正字,寻为晋府右傅,改长史。追赠编修,谥敬裕。有《清节》、《清溪》,《春和咏言》、《山西》、《拄笏》、《老拙》、《和陶》、《中都纪行》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8—1379 【介绍】: 明开国时濠州定远人,初名国宝,后赐名祯,字干臣,吴良弟。
从朱元璋起濠梁,渡江取集庆,克池州,助良守江阴,授亲军指挥使。
从徐达破平江,灭张士诚。
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
副汤和破方国珍
洪武元年,破延平,擒陈友定。
寻练兵海上,封靖海侯。
七年,任总兵官,御倭海上,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
卒谥襄毅。
共 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