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一夔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74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处敬,号丹崖。元至正二十二年举人,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迁嘉兴路儒学正。明洪武三年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免归。六年谪佃濠梁,卒。通经史,工诗文篆籀,善画山水梅石,与高启等称十才子。有《丹崖集》、《丹崖画谱》。
槜李诗系·卷六
肃字处敬,自号丹厓居士,山阴人。
至正末,授黄冈书院山长,转嘉兴学正,遂家焉。
高启有送唐博士移居槜李诗云:杨柳发初齐,春阴废院西。
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
舟重全家去,诗多一路题。
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其自作挽郭秉心诗,亦有吾昔居秀州,友有徐一夔句。
明初以荐擢为编修,罢归,卒。
肃文章称大家,时有唐、刘、毛、蔡之目。
行尤修饬,缙绅咸推重之。
有丹厓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处敬,会稽人。元至正中乡荐历官嘉兴儒学正洪武初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未几谪临濠有丹崖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肃字处敬,会稽人。元末官嘉兴学正。洪武初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以失朝罢归,谪佃濠。有《丹崖集》八卷。 (《诗谈》:唐肃、谢肃,骅骝骕骦,并驰艺苑。唐有子之淳,克继其学。 《国雅》:唐处敬:「山色元来蜀,江声直到吴。」「月到翻经榻,苔缘挂壁琴。」亦是高唱。 田按:处敬入吴,与高季迪为诗友。季迪《赠处敬序》云:「馀世居北郭,同里之士有文行而相友善者王君止仲一人而已。十馀年来,徐幼文自昆陵,高士敏自河南,馀唐卿自永嘉,张来仪自浔阳,唐处敬自会稽,各以故居吴。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矣。」其移家槜李也,赠以诗云:「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其为寓公增重如此。处敬与谢密庵称会稽二肃。《密庵集》佚。四车馆开,从《永乐大典》录出《丹崖集》,收藏家尚有传本,迄今并峙艺苑。核其诗品,正不相下。处敬兼长六法,尝自作《梅石图》,赋诗题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山东东平人,寓居吴兴,字士良。洪武元年举秀才。为翰林典簿,奉使安南。六年,累迁至礼部尚书,参预制定明代礼仪制度。后以不称职罢。有《尚友斋集》。
槜李诗系·卷六
谅字士良,山东东平州人。
元末寓居嘉兴,与鲍恂、张翼诸名士友善,学者多从之游,自颜其堂曰尚友。
徐一夔为记。
明兴,应诏除翰林院典簿,同学士张以宁使安南,御制歌诗赐之。
历升礼部尚书。
尝与唐肃有丁未九月联句诗,著述甚多,盖明初才士也。
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谅字士良,东平人。洪武初,举秀才,为翰林典簿。出使安南还,擢工部员外郎,进本部侍郎,拜礼部尚书,寻降主事,复擢为本部尚书。有《尚友斋集》。 田按:士良与张志道奉使安南。志道卒,士良枕上成句云:「出使艰虞万里同,归期日日待秋风。宁知永诀蛮江上,才得相逢客梦中。岸帻尚看头似雪,掀髯犹觉气如虹。起来抆泪凭阑久,落月啼将绕殡宫。」诗颇沈痛,足增友谊之厚。士良名附见郑端简《吾学编陶凯传》中,传称凯姿性过人,才高举博,识见卓远,为文千言汩汩不见有艰难意。初游吴、楚支多激慨,中更乱离,去居深山中,授经养亲,文多隐约。明兴,应聘而起,凡稽古礼文事,多公论定,又兼领翰林院事。诏令封册歌颂碑碣,时时命公,文章遂盛传于世。明诗统误以此数语属之士良。宋弼《山左明诗抄》遂沿其讹。余阅《吾学编》,详考文意,特为辨正,附见于此。士良在明初亦山左一作家,惜集不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六
民,字克庄,广陵人。
家饶于财,一时同里诸彦多事徵逐,民独从师友,以学问为事。
及扬州被兵,携妻子奔浙西,侨居郡中,入庠序,训生徒自给。
至正壬寅,用流寓籍,以毛诗就试,与选,徐大章及雪庐作序赋诗,送其会试。
明洪武初,为松江学校官。
殷孝奎有踏雪入汳城访丘克庄诗,顾谨中曰:余年十五游郡庠,当时为师者,全公希贤、丘公克庄、杨公孟载、贝公廷琚、鲁公道源、包公叔蕴,皆一时名士。
由是慕学之士无虑千数。
松江一时文风之盛,不下邹鲁。
后民官至礼部侍郎。
杨基瓜洲逢丘克庄诗云:江水靓如空,江花冷未红。
怜予犹客里,羡汝已乡中。
白苧青衫雨,乌纱短帽风。
不须摇艇子,垂钓五湖东。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一
民,字克庄,扬州人,徙居嘉兴。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五
真,字爵无考。
徐一夔于洪武十二年,有《祭宣公书院山长常先生》文,诗见《至正倡和集》。
又于《金兰集》中得七律一首,题曰南宫常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仲羲,字物先,浙东僧也,为仲芳伦禅师弟子。
洪武九年,被召住蒋山梁志公塔寺。
以寺近宫阙,王气攸聚,紫云黄雾,昕夕拥护。
非惟僧徒,食息靡安,圣迹神灵,均未妥善,且佛法以方便为先,如得近地改建,诚至幸也。
明祖许之,始择地于朱湖洞南,功将就绪,有言其地湫隘,非京刹所宜。
羲复以闻,有旨令舍旧图新,大其规制,可容千僧。
太师李善长相度地形,择于独龙冈东麓,西踞朱湖洞五里而近,回峦复阜,左右相向,方山在其南,俨然祇树之境。
羲以图进,太祖答曰:“以此奉志公为宜。
”遂以十四年九月中作大殿,其前东曰“大悲”,西曰“经藏”。
食堂在东,库院附焉。
禅堂在西,方丈近焉,后为演法之堂,志公塔则树于堂之阴。
其崇五级,附以殿宇,以备礼诵,左右为屋以栖僧。
翼以两庑,其壁则绘诸佛梵像,神 师之迹。
屏以重门,缭以周垣,其他规制,无有不具。
踰年告成,赐额曰“灵谷禅寺”。
羲实为开基之祖。
是年授右阐教,敕曰:“入定于大千界里,谈经于不二门中。
解脱为空,清虚成性。
久留心于佛教,独潜迹于禅林。
去就维时,是非不染尔。
仲羲,居山禅伯,对月诗宗。
抱不堕之慈悲,乐无穷之清净。
乃命阐教之职,用副僧录之司。
尚宜深究佛书,详穷禅教。
条分本末,缕析始终。
俾诸僧皆悟静中之禅,而无教外之失。
今特授尔僧录司右阐教,往钦于训,宜懋尔功。
”复赐紫,开堂。
风徽远畅,宗法攸寄。
其寺碑则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奉敕撰,具见《文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杭州人,与止庵德祥禅师俱为平山嗣,主南屏净慈。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弟子夷简,字同庵,能荷大法,誉彻九重。
明洪武十二年主净慈,重建钟楼,复聚铜三十馀万两,铸巨钟悬于上,声彻江湖。
二十五年,徵为僧录左善世教授。
为状林行谊,乞徐一夔为之铭焉,详具寺志。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夷简,字同庵。
初出家时,杭之南北两山,禅黉教苑,金碧争辉,鱼音相应。
元之季世,天下乱荒,馀杭亦罹兵燹,寺宇荡矣。
惟净慈岿然独存,而钟且就毁。
明洪武十一年,海内粗定,佛法方兴,简以宿德雅望来主净慈,缁素咸归,施者川委。
简乃修葺寺院,重建钟楼,复聚铜三十二万两,铸巨钟县于上,声彻江湖两山。
阒寂之秋,独南屏成此宏伟,且栽松竹于四山,郁以成林。
二十五年壬申,迁主大天界寺,朝廷徵为僧录左善世。
教授徐一夔称为誉彻九重,望膺圣眷。
海内方袍之士,倚以为重者,殆无愧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5—1392 【介绍】: 明凤阳府定远人,字文英。少孤,太祖收为养子。初授帐前都尉,从大军征福建,迁大都督府同知。随邓愈定吐蕃,封西平侯。十四年,副傅友德取云南,乃留镇于彼,宣恩布惠,安抚各族。性沉毅,好贤礼士,爱护士卒。在滇十年课农桑,开屯田,浚滇池,通井盐之利,多有建树。沐氏自此,世世镇云南,直至明末。既卒,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英字文英,定远人。
从太祖起兵,赐姓朱氏,后命复姓。
累功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西平侯,拜征南右副将军,征云南。
事平,留镇云南,卒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田按:史称黔宁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生讲说经史。
及观其《赠掌记刘彦炳之东阿》诗,亦彬彬乎雅音也,黔宁镇滇后先十年,有威惠。
其卒也,多以诗挽之者,内侍李文秀辑为《黔宁集》。
如和州潘仁、沅州刘有年、慈溪桂慎等诗,馀皆具录别卷。
明兴,开国武臣儒雅好事首推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尝师事金华名儒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
史称其作为诗歌,雄骏可观。
余检徐大章始丰稿》有《跋岐阳王雪庭诗卷后》云:「《雪庭》诗一首并跋尾,岐阳王所制以赠杭僧康上人者也。
上人精修白业,解行兼至,王开府镇杭,亲禦翰墨,为之咏赞。
上人假雪为号,王摹写雪状,词旨精诣。
」今惜不得《雪庭》诗录之。
颍国公傅友德有文集,傅青主曾见之,今亦不可得。
又蕲春侯康茂才亦有「茫茫江浒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之句。
录黔宁诗,附记于此。
逯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远。
洪武初,从徐大章学《书经》。
年十八,陈时政得失称旨,授官,以年少令归卒业。
寻以乡贡分教松江,升武进县学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以中。学行为世所推。洪武中被荐,教授勋戚公侯子弟。诸弟子能服从其教,服装朴素,革除纨裤淫靡之习。擢青州府同知,为政宽简。有诗文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范字以中,钱塘人。
(《列朝诗集》、明诗综作山阴人,馀据万历《钱塘县志》改正。
)洪武中黄州府同知。
有《虚室集》。
田按:以中为岐阳王客,岐阳府第有西塘之胜,以中作《西塘八景诗》。
徐大章称其清切精致,吐辞有尽,含意无穷,诚为雅制。
惜《虚室集》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巽志。明徐州府萧县人,寓居浙江嘉兴,字士敏。文章典雅。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试吏部侍郎。建文初,任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庚辰会试,得士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燕王朱棣兵入南京,遁迹雁荡山中,病卒。有《啬庵集》。
槜李诗系·卷六
巽志,一作逊志,字士敏,号啬庵,河南人。元末侨居郡中,尝受业于宣城贡师泰、鄱阳周伯琦、遂昌郑元祐。为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以荐为鄮山书院山长。明洪武二年,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侍讲学士,未几引退。又召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居朐山。建文间,复召为太常少卿。壬午,靖难兵渡江,巽志遁去,入永嘉雁宕山。其门人文渊阁侍书蒋兢亦潜踪于此。巽志病卒,兢为经纪后事,葬芙蓉峰北。或云先壬午而卒,与临难自经者皆非是。卒谥文忠,盖私谥也。其诗仅见槜李英华,而石仓诗选所录皆因之。予复采金兰集中数作并入。后在京师,朱太史彝尊授予啬庵集,又得其裔孙高佑釲授予家传,始获其全。览之词旨幽邃,音节豪宕,亦诗家之表表者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敏,萧县人。徙居嘉兴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建文时加太常少卿有啬庵遗槁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逊志字士敏,萧县人,徙居嘉兴。
洪武初预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改秦府纪善。
引退十五年,召为试吏部侍郎,旋罢官。
建文初,徵入翰林,迁太常少卿。
靖难后,死永嘉山中。
有《啬庵遗稿》。
(高启《凫藻集》:宗人士敏《幸丑集》有舂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
岂山林馆阁者乎?
徐一夔始丰稿》:士敏奇伟卓绝,挺然立于作者之林。
田按:徐大章始丰稿》云:「士敏入史馆,擢编修,转秦府纪善,未几引退。
今召起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
谪层煦山。
」诸家纪载均云「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非事实也。
又俞贞木《次高太常韵诗》序云。
「太常高先生与仆别馀三十年,喜闻还朝,入翰林,升太常。
」计士敏授编修,改官后再入翰林,迁太常馀三十年,正建文改元时也。
靖难后,或云卒于官,或云兵败自经,或云存殁无考。
朱竹据蒋之翘家谱云死于永嘉山中。
士敏父德,所至与宗工钜儒游,如虞文靖公集、欧阳文公玄、馀文忠公阙、贡公师泰、程公文、周公伯琦、张公翥、危公素、张公以宁,士敏皆得亲承其绪论文章,故学有渊源,华年笃志,以善属文称。
用荐为鄮山书院山长。
徐大章、高季迪交口称之。
一与史局,再入翰林,及主文会试,所拔识王艮、胡靖、吴溥、阳荣、金幼孜、杨溥、胡濙等,皆为名臣。
身遘革朝,遁迹空山以死,论者哀其志云。)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