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充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三首并注) 其二 (1015年8月18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独行惩浇俗,嘉名动远荒
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
果行推陵险,丰规叹履方
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
⑴ 历代惟《后汉书》有《独行传》,序云:以事非圆通而风轨有足怀者为传云。
⑵ 王烈,以德感(原作威,据《后汉书》改)人。居辽东,夷人奉之。
⑶ 谅辅为广汉五官掾,积薪祈请,未日中而雨,世称至诚。
⑷ 序云:意严于冬霜。戴就、陆续也。
⑸ 序云:蹈义(原作于,据《后汉书》改)陵险。缪彤、李善也。
⑹ 赞曰:乘方不忒(原作成,据《后汉书》改)。注云:独行之人,乘履方正。
⑺ 李充字大逊,有高节,年八十,为国三老。
《诗纪》只载三首。《文选》李善注云。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汝南应休琏作百一篇诗。讥切时事。遍以示在事者。咸皆怪愕。或以为应焚弃之。何晏独无怪也。李充翰林论曰:应休琏五言诗百数十篇。以风规治道。盖有诗人之旨焉。孙盛晋阳秋曰:应琚作五言诗百三十篇。言时事颇有补益。世多传之。今书七志曰:应璩集谓之新诗。以百言为一篇。或谓之百一诗。据百一诗序云。时谓曹爽曰:公今闻周公巍巍之称。安知百虑有一失乎。百一之名。盖兴于此也。○逯案。应璩百一诗。《文选》仅保一完篇。其馀皆已亡佚。《诗纪》搜辑逸诗亦仅有三篇。然考各书多引应氏新诗。此新诗即百一诗也。而他书所引杂诗亦往往又名新诗。则《诗纪》所载杂诗实亦原出百一。依此今将各书所引逸篇。悉编在此题下。至百一诗属于后人拟作者。则于当篇注明之。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⑴ ○《文选》二十一。《诗纪》十七。
一峰收云入,一峰放云出。
一峰云不流,雨丝抽乙乙。
幸际天骤阴,山路较清谧。
不然宝马车,十里纷填溢。
入门礼大士,绕栋香烟密。
长老拙言词,大逊舍利佛。
侍御具辩才,颇似维摩诘。
不著文字禅,慧力更无匹。
流连云树间,心意同閒逸。
尘事未能祛,归舟遂迅发。
酒器也,范砂为之,黝质瓶形,一枚值五六钱。俗以其贱而适用也,呼之曰黑小子。
文房重樽卣,柴汝官哥判。
牺尊考子尾(戴文灯。),令壶谐曼倩。
制器出陶旊,规形不秦汉。
大逊魏王瓠(士铨。),朴拟纪侯甗。
宵貌惟蕞陋,凿窍犹混沌。
青黎忆范初(赵大经。),沙土亦参半。
无烦丁缓铸,岂藉嵇康锻。
闷可豁心胸(李敬跻。),提不劳手腕。
袖同朱亥椎,蹲可元孚冠。
对此邑中黔(朱邦楷。),缅怀桐下爨。
煨以红炉火,置之青玉案。
劫烧馀浮屠(文灯。),偏提逐款段。
但期楚醴甘,勿辨鲁鼎赝。
虚中受有馀(士铨。),挹彼能无倦。
讵足佐豆笾,或可给厨传。
倒悬子龙胆(大经。),徐泻玄晖练。
每当素交集,能使朱颜灿。
勿谓小夫知(敬跻。),遂蒙大户讪。
具体笑僬侥,嘉名锡童丱。
时亦荷拂拭(邦楷。),终焉浼涂炭。
微听蟋蟀鸣,旋看醍醐灌。
可怜口不守(文灯。),致令首重顿。
瓶罍尚知耻,斗筲何足算。
白屋侪瓦盆(士铨。),黄流羞玉瓒。
自惟曲糵肠,不利旗枪战。
漆身豫让来,游魂伯伦变。
危哉居井湄(敬跻。),夥颐淘河畔。
碎躯岂敢惜,倾心良所愿。
愿君勿见嗤,犹能齐贵贱(邦楷。)
石淙(庚申) 清 · 何绍基
不睹石淙境,焉识石淙奇。
颇疑造化奚秘此,直至武后搜始知。
创立三阳宫,逭暑恒于兹。
七言先自制,从官赓和随。
奉宸大夫有薛曜,奉敕编录君臣诗。
曜书大逊乃兄稷,请看吾家信行碑。
零陵浯溪台,叙州流杯池。
天然俱胜此,而乏其嵚㟢。
唐嵩阳观炼大还,宋崇福宫惟祝釐。
幽淙怪石物外赏,千载让与英雄雌。
从臣第四即仁杰,赤松玄圃老臣词。
内史列衔非不尊,后有二张前三思。
味道元崇不足较,我为梁公终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