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衮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治四方而公共,宅百揆而职分。
克勤于邦,同致皇王之道;
各扬其职,以成社稷之勋。
王者富有八纮,君临万国。
何以致熙熙之化?
何以崇巍巍之德?
欲行其教,必举贤而授能;
将致其功,故列官而分职。
乃立冢宰,爰命司徒。
一则执抡衡之柄,一则掌土地之图。
总其庶官,位定而上下皆正;
敷于五教,民成而怨恶曾无。
至若宗伯执事而惟和,司马论功而无旷。
典三礼而稽古,统六师而安上。
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
军旅之容,征伐而无有不当。
又若司寇之治可畏,司空之政惟常。
主宪纲而有典有则,劝农功而无怠无荒。
御百姓于五刑,罔敢作乱;
宅兆人于九土,孰不来王?
惟兹六官,邦国是保。
赞王业,恢张圣造。
所以均天地之化,所以全君臣之道。
轩皇六相,稽其义而弗违;
舜帝五臣,比其功而可考。
夫如是,则六官之任也,司二仪之理,法四时之名。
于以平天下之政,于以安天下之情。
得其人则圣政咸若,失其人则王化不行。
虽乃武而乃文,各从其理体;
亦同心而同德,共辅于文明。
今国家博采遗贤,陟明多士,将五帝以齐迈,命六官而共理。
有以见万国一家,颂声作矣。
叙行赋 西晋 · 张载
岁大荒之孟夏,余将往乎蜀都。
脂轻车而秣马,循路轨以西徂。
朝发轫于京宇兮,夕予宿于谷洛。
践有周之旧墟,块丘荒以寥廓。
赞王孙于北门,问九鼎于东郭。
实公目之所卜,曷斯土之濆薄。
入函谷而长驱,历新安之卤阜。
行逶迤以登降,涉二崤之重阻。
经嵚岑之险巇,想姬文之避雨。
出潼关以回逝,仰华岳之崔嵬。
勤大禹之疏导,豁龙门之洞开。
舍予车以步趾,玩卉木之璀错。
翳青青之长松,荫肃肃之高柞。
缘阻岑之绝崖,蹈偏梁之悬阁。
石壁立以切天,岌?
隗其欲落。
超阳平而越白水,稍幽薆以回深。
秉重峦之百层,转木末于九岑。
浮云起于毂下,零雨集于麓林。
上昭晰以清阳,下杳冥而昼阴。
闻山鸟之晨鸣,听玄猿之夜吟。
虽处者之所乐,嗟寂寞而愁予心。
造剑阁之崇关,路盘曲以腌蔼。
山峥嵘以峻狭,仰青天其如带。
兼习坎之重固,形东隘以要害。
岂乾坤之分域,将隔绝乎内外(《艺文类聚》二十七)
江左称谢家,奕叶多名人。
君今复秀发,琼枝迈风尘。
顾余忝乡里,才华敢论美。
丹诏偶见徵,云萝歘同起。
谒帝入九关,咫尺瞻天颜。
从兹谬通籍,接武诸公间。
朝侍青坊读,夜陪玉堂宿。
讲罢分御羹,吟成刻官烛。
出入在两宫,与君无不同。
自惭本鸥鹭,亦得随鹓鸿。
朝朝禁门下,听鸡共骑马。
上国多故人,情亲似君寡。
并命超列卿,宠极翻忧惊。
我叨掌国计,君佐持铨衡。
偕辞向明主,叩天听天语。
敕赉内帑金,东还特相许。
拜赐出皇都,人言似两疏。
月明照宫锦,同棹入中吴。
吴中故乡道,雨歇秋光好。
青山度水迎,喜我归来早。
落日下长洲,分携忽解舟。
如何到家喜,却有别君愁。
别君去还迩,只隔吴江水。
离思与秋长,芦花三十里。
来往片帆通,相期作钓翁。
高歌虽鄙野,犹可赞王风。
赞王小十孝子 明 · 查继尹
五言绝句
百行孝为先,王公天性全。
剖肝愈母疾,万古与乡传。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孝弟部
赞王慷慨雄图。隶缩王少小魁梧。
献金鹅玉马迎公主。今赞普。
古单于如今唐朝轻相觑俺。反与回纥更亲。俺要捲帐侵唐。。俺本是龙支麋谷魁戎部。
怎比得乌纥鸡田是小胡只是一件。攻唐要路。无过朔方陇西松州三路。松州俺已差论恐热人马攻围。想有次序。陇西说有石将军雄勇。攻不过去。朔方他有个丞相。有个参军镇守。都取回去。打听得留下偏军。一个唤做郝玭。一个唤做阎朝。郝玭曾筑临径之戍。阎朝曾守沙州之城。俺通与他交手过来。朔方有此二人。也难攻打。俺如今还向陇西征进。不知天意何如。。扫帐南朝去也。
谨占云望气。胜负何如。
昵承纶綍赞王功,启沃嘉谟岂有穷。
宫漏声中沾惠露,御炉香里趁轻风。
每将古圣陈筵上,能使群贤入彀中。
有弟才堪文翰任,可怜长作灌园翁(右上知申事黄公喜)
外扮军司马王导上:识闇才庸羞贾董。
参帷幄兼赞王躬。
契合堂帘。
欢同鱼水。
何必诵诗规讽。
明诏初发中,奉慈讲升祔。
考典下容台,集议付近署。
双礼稽国章,大义推经据。
参覆经宰司,裁定皆宸虑。
献后正壸仪,仍几被遗顾。
拥佑隆帝室,清夷赞王路。
懿主钟景命,禖宫开庆祚。
灵长繄发祥,熙洽本垂裕。
蓬阙邈仙軿,柏城拱寒树。
别飨隔昭穆,时思怵霜露。
阳月日上辛,斋居待清曙。
当衙荐宝册,夹道陈卤簿。
玉色俨庄栗,渊衷缅驰慕。
端闱出翟车,黄道回天步。
千官陪祠庭,秘祐宁神御。
盛德配不祧,至孝始如素。
穹厚昭精纯,蕃夷入仪注。
涣汗肆庆宥,需云均膏饫。
广爱形海区,教忠宪侯度。
下臣叨载笔,书法资典故。
自古言楚襄王梦与神女遇以楚词考之则有甚不然者高唐赋序云先王尝游高唐梦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则梦神女者怀王也神女赋序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梦与神女遇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若有所喜见一妇人状甚奇异玉曰状何如也王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瑰姿玮态不可胜赞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夫既云王曰茂矣美矣又云王曰若此盛矣何其前后之复哉况人君语臣不当曰白答臣不当曰对且其赋曰他人莫睹王览其状望予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以为宋玉代王赋之如王之自言则不当云王览其状既云王览其状则是宋玉之言矣又不知称予者谁也以此考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者王字乃玉字明日以白玉者白王也王与玉字先后互书之误耳前日梦神女者怀王其夜梦神女者宋玉襄王无与焉从来枉受其名耳
十二峰头云似絮,十二峰下翻盆雨。
朝朝暮暮雨复晴,不知谁是阴晴主。
中有美人高髻鬟,神宫杳杳居深山。
人间有路不可往,云屏雾障愁跻攀。
怀王夜宿无人共,忽有山灵入幽梦。
醒来不见意中人,但觉阳台曙光动。
侍臣宋玉多才名,高唐一赋深有情。
自言亲到巫山里,美人再会如平生。
云雨当年只如此,襄王却是无名子。
后人不解真是非,误把遗迹著诗史。
巫山高,高嶙峋,楚宫花木今几春。
何时倚棹危峰下,一吊襄王父与臣。
竞道东来盟友。都赞王姑身手。
却敌仗双枪。保家乡。

为我南人生色。赛过西方贞德。
至竟保家乡。世无双。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