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宪宗

相关人物:共 60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昔日青门菰,固穷识先务。
公今亦何事,早起学老圃。
春寒好著人,况复冒阴雾。
引病是良媒,高明独不悟。
行乐当及春,幽期故不赴。
蒙哥解读书,蒙母善治具。
对酌胜佳宾,敲门多不遇。
莺声在绿阴,花落如红雨。
《通志》云,楼在黄鹄山,一名黄鹤山,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
世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
或引梁任昉《记》所谓驾黄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也①。
又《报恩录》载:江夏郡辛氏沽酒为业,有一先生魁伟蓝缕入座,谓辛氏曰:“有好酒饮吾否”②?
辛饮以巨杯。
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与之,如此半载,辛无倦意。
一日谓辛曰:“多负酒债,无钱酬汝”。
取篮中橘皮画鹤于壁,谓:“客来饮酒,但令拍手歌之,其鹤必舞。
将此酬酒债”。
后客至,如其言,鹤果翩跹而舞,回旋宛尔,浪浪音律③。
为橘皮所画,色黄,故人谓之黄鹤,莫不异之,欲观者辄遗之金。
十年间,家富巨万。
一日,先生至曰:“向饮酒所答薄否”?
辛谢曰:“赖先生画鹤,今至百倍,如少留,当举家供备以谢先生”。
先生笑曰:“吾岂为此”。
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先生跨所画鹤,乘空而去。
辛氏于飞升处建楼焉。
又广汉张敬夫辨黄鹤楼以山而得名也④。
唐图经何自而为怪说,谓费文伟仙去,驾鹤憩于此,阎伯理《记》中乃实其事⑤;
或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
此皆因黄鹤之名而妄为之说。
楼旁有石照亭,不知何妄男子题诗窗间,遽相传曰:“此吕洞宾所书”。
而苏子瞻亦载冯当世之说,有“羽衣著屐”之诗⑥。
呜呼!
宁有是理哉!
大都世俗之好怪也。
按古字“鹄”与“鹤”通用,如“鹄不日浴而白”“黄鹄之一举兮”之类,皆鹤也⑦。
故黄鹄山即黄鹤山,楼因以名,所从来远矣!
虽神仙之说固多窈冥,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存而不论可也,而遽谓之乌有,无亦信理之过乎⑧!
《述异传》云:荀叔玮名环,事母孝,妙道术。
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⑨。
楼后度吕仙亭而上,有石镜亭,谓岩际石出,日照烱然,故名⑩。
世传郡太守与倅弈,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⑾。
已而果然。
随于楼前吹笛,声甚凄楚,太守迹之,遂失所在,惟见题一诗于亭,末书“吕”字⑿。
又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⒀;
有压云亭,为元世祖尝驻跸处⒁。
二亭今废,一石有“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杂草莽间,几至剥蚀,吊古者惜之。
楼下有十盘亭,旧刻云:“东有亭,西有庵,路十盘而上”。
故名。
宋庆历间建,监茶柳应辰,蔡余庆记⒂。
今亭与刻皆废。
夏口西南因矶为墉,枕流而峙,曰黄鹄矶。
矶上今为观音阁,云即古头陀寺,然简栖寺碑称,南则大川浩汗,北则层峰削成,西眺城邑,东望平皋,而不及兹楼,岂楼制犹在其后邪⒃?
吕仙亭一在楼后,一在山下,皆以祠洞宾。
《志》称山下石壁上有吕仙像,又传仙翁曾于此鬻桃,桃食之甚甘,可已腹疾;
而人多为妻子市,鲜遗其父母者,仙举桃掷之,痕留石上宛然⒄。
仙枣亭在武当宫后,是鹄山之巅,亦传有吕仙迹,见旧记中。
《南迁录》云:江夏吕公洞前,有军巡夜,见三人衣冠甚古,遗黄金数片,携以归,光发,人争取之。
讼于官,金遂化为石,藏军资库。
东坡鹤楼诗,全用此事⒅。
崔司封题鹤楼诗,李白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⒆。
乃去而作《金陵凤皇台》诗。
然说者犹谓崔诗前二联不类律体。
李诗无论凤凰台之作,当为劲敌,即《鹦鹉洲》诗,格律清绝,未易轩轾。
今集中有《望黄鹤楼》古诗,其他赠送诸作及此楼者独多,一时推服之语,岂真阁笔乎⒇!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人以为非太白语,乃一禅僧用白前服崔诗事,缀二语于上,成一偈云;
傍一僧亦举前二语而续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
皆借用耳。
然太白集实有“我已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踢翻鹦鹉洲”等语。
何物浮屠,乃尔舞文21。
元相国稹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22。
乃令人擢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
其人携鲤而来。
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
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王钦若父仲华侍其祖郁官鄂,母李将免娠,一夕水大涨,迁黄鹤楼居焉,钦若遂生23。
元威顺王墓当楼前,为小塔,用胡礼也24。
雄据胜地,樵牧不及,凭栏抚景,憾不刬却25!
黎状元淳,少有特操,俗传楼中故多祟,诸生偕公省试登楼,戏谓之曰:“若能于此宿,请为若醵饮”26。
公欣然留宿,至夜半,有物伺之,公起危坐,若有惊避,相讶呼“状元”者云,又谓有置具于公前而去者,信然是公大魁之兆,不特花底呼姓名者矣27!
楼旧制下隆而上锐,望之如笋立,甚耸秀。
嘉靖丙寅春,忽毁于火28。
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29。
今规制宏丽,稍加于旧矣。
隆庆庚午,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30。
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任,未几折除国诸名材益之,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31。
鹦鹉洲以祢衡显,顾江水渺漫,往不恒见,谶云:“州出郡中,当有高第”。
灞陵桥亦然32。
今水落沙明,州蟺蜿如偃月,灞陵桥时露故址,好事者间携酒游其上,大为鹤楼增胜33。
【校注】 (1)任昉(460—508):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字彦升,仕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为黄门侍郎,出为义兴、新安太守。擅长表、奏等各体散文,时有“任笔沈诗”之称。有《述异记》二卷,似出后人依托。 (2)蓝缕:亦作“褴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蓝缕,敝衣。”孔颖达疏:“《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3)浪浪:形容音律节奏流畅。 (4)广汉:县名,汉置,属广汉郡。今属四川省。张敬夫:即张栻,宋代广汉人,居衡阳,世称南轩先生。孝宗时,历知抚州、严州,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复出知袁州、静江府。后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卒年四十八。 (5)图经:泛指图书文籍。 (6)“羽衣著屐”诗:指苏轼《李公择求黄鹤诗因纪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中有“羽衣著屐响空山”之句。 (7)鹄不日浴二句:《庄子·天运》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楚辞·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8)窈冥:深远、奥妙。《淮南子·览冥》:“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9)款对:亲切会晤。 (10)吕仙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石镜亭:《武昌府志》同上:“石镜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旧有石如镜,宋贺铸后人为亭以表之。今亭废石亡。”烱然:明亮貌。 (11)倅:古时地方佐贰副官叫丞、倅。 (12)迹:追踪。 (13)牛僧孺(779—847):唐代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贞元元年(785)进士。宪宗时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封奇章郡公。与李宗闵、杨嗣复结为朋党,排斥异己,权震天下,时人称为“牛李”。新、旧《唐书》有传。 (14)压云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云“压云亭,在黄鹄山,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元世祖(1215—1294):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之孙,名忽必烈。1260 年继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建号中统,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八年(1272),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在位三十五年。驻跸:帝王出巡,中途暂停,谓之驻跸。跸,原作跸,径改。指帝王车驾。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15)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监茶:宋代有提举茶盐之官,监茶为其属官。柳应辰、蔡余庆:生平不详。 (16)头陀寺:王巾《头陀寺碑文》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余;东望平臬,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简栖:王巾字。《舆地纪胜》:“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巾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 (17)市:买。鲜:少。 (18)东坡鹤楼诗:见注(5)。 (19)崔司封:即崔颢。颢曾任司勋员外郎。司封乃司勋之误。 (20)阁:同“搁”。 (21)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云“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李贤注:“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此指僧人。 (22)元相国稹:稹原作“祯”,径改。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河南人。长庆中,曾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中,拜武昌军节度使,卒。元稹获镜事载柳公权《小说旧闻录》;《三水小牍》题作“元稹烹鲤得镜”。 (23)王钦若(962—1025):宋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官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冀国公。钦若生于黄鹤楼之说,见《宋史》本传。 (24)威顺王:《元史·宽彻普化传》云:“宽彻普化,世祖云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 (25)刬却:铲掉。《战国策·齐策一》:“刬而类,破吾家。” (26)黎状元淳:即黎淳,字太朴,明代华容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一。成化中,官左庶子。后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醵:《礼记·礼器》云“《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27)大魁:即状元。陆游《老学庵笔记》九:“四方举人集京都,当入见,而宋公(宋郊)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28)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 (29)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祥:征兆,吉凶之兆。 (30)隆庆庚午: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31)吴公:不详。任:采用。 (32)灞陵桥:故址在鹦鹉洲中。 (33)蟺蜿:屈曲盘旋。《说文》:“蟺,宛蟺也。”《文选》嵇康《琴赋》:“ 汩澎湃,蜿蟺相纠。”注:“蜿蟺,展转也。” 杂记大多据稗官小记,或析黄鹤之名,或究楼名之由,或载巷闾传闻,或述史事旧说。虽为稗官之类,然叙事记人,多栩栩如生,新人耳目,可资参考。
圣恩涵万国,蛮夷犯天纲。
宽刑冀或改,怙终弥弗臧。
神人咸愤怒,天兵临南荒。
虎贲八十万,士马皆精强。
陆行震山谷,水涉腾海洋。
逆徒敢来拒,一鼓如驱羊。
谁云富良险,坦若履康庄。
谁云连栅固,易若摧枯杨。
胁从悉罔治,渠魁独奔亡。
王师疾如飞,追逐穷潜藏。
大索捣巢穴,如入无人乡。
生擒尽遗类,凯奏军威扬。
遂令炎服表,禾黍秋芒芒。
昔陷狐狸窟,今蒙帝泽滂。
父老馈箪壶,士女来元黄。
捷书报天下,欢抃声洋洋。
平淮美宪宗,江汉赞宣王。
小臣忝朝列,称颂进明光。
愿言祈圣寿,万万同天长。
佐命而兴,来受圭组。
宪宗伐蜀,往补戎伍。
羲驭未出,萤爝腾光。
大明丽天,群阴披攘。
百神受职,四海宁康。
愔愔灵韶,德音不忘。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宗庙祀典部
钓鱼城怀古 其一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律诗
乱石穿空羊虎蹲,途人遥指钓鱼村。
耿恭泉酒惊疏勒(合州大旱,半岁不雨,元兵急围之,王坚令人取双鱼重三十斤者以贻蒙哥,示之曰:「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葛亮师行出益门(张珏屡出兵广阳。)
地下英雄疑抱恨,集中诗笔苦伤魂。
当今宝座人民据,一个蒙哥敢叩垣。
题马季子怀静轩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怀静轩居延马季子所创也季子之先曰伊克曰埒克珠自永古特部族居静州天山一传为实喇卜古实仕金死节谥惠悯血食汴之褒忠庙二传为雅尔噶鼐北入见宪宗皇帝以白衣官断事从世皇南征以劳拜礼部尚书谥忠懿三传为世昌尚书省郎中四传为礼宣政都事五传为祖中浙西监仓使仲氏祖常繇进士第一人官至翰林大学士六传为季子随都事公居于淞之竹岗轩以怀静名不忘本也敬题诗曰(马石田世系于此得详)
尔家世德肇居延,忠义勋名两代传。
碧血溅波归九地,白衣扶日上中天。
凤毛麟角联青紫,春雨秋霜隔陇阡。
惟有终身诚孝切,祈连如见气苍然。
玉盆湾口无遗庙,层楼尚依琼渚。
蕃马吹螺,驼尼簇翠,历尽金铺败雨。
承恩是处。
记换枕摊衾,青蛾分付。
九帐灯红,东楼妆罢早朝去。

蛾麋忽遭秋妒。
枉多才瑟瑟,旧恨千古。
案證香词,瓦残萧字,莫问回心眉谱。
烟莎日暮。
剩荷叶西头,绿云黄土。
只有蒙哥,内家闻秘语。
剥皮山(辛亥) 清 · 赵翼
鄱湖旁一山皆积沙所成,不生草木,如物之去皮而无毛者,土人呼为剥皮山。相传明太祖追陈友谅至此,友谅忽不见,得逸去。明祖怒山之庇奸,故褫其皮云。语极无稽,然可资笑端也,爰演为诗。
寸草全无山骨露,皮之不存毛焉附。
传是蒙茸曾庇奸,剥之出自真主怒。
古来杀机深,多有法外刑。
冤句舂磨寨,粤汉刀剑林。
牵机肠绞李煜断,夹板腰锯孙揆擒。
剥皮之法独未有,阿合马曾椟两口。
明祖用之杀贪吏,剥皮场开县门首。
后来或踵事,惨毒试亦偶。
揎草状行尸,蒙鼓志获丑。
要只诛人不诛山,山岂有皮如虎斑。
纵遣庖丁批窾郤,新硎亦恐奏技艰。
胡为臀无肤兮头寡发,为破面鬼无容颜。
未得麻姑搔背快,翻如那吒拆肉还。
孙膑削来竟夜白,刘邕啖后遍体殷。
得非兴王威令赫,五丁六甲齐助薙草菅。
文叔渡滹沱,无船冰即冻。
婆留照石镜,崖壁悚而动。
蒙哥征钦察,海涸听骑纵。
皆祇应运效一时,运过百神未必奉。
胜国版图今久革,岳镇宁犹受属役。
何妨回枯再生稊,乃竟噬乾永作腊。
几同巨灵劈华终古分,不数秦皇赭山至今赤。
噫嘻乎,齐东野语原无稽,姑妄言之妄听之。
一笑髡黥不毛地,何时树须兼艺眉。
咏史(下) 宪宗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韩愈南投瘴海波,元和天子老中讹。
檀檐金墄犹堪笑,愿作重来赴火蛾(自注:宪宗元和十三年,迎佛骨,韩愈以谏贬。十五年,为中人王守澄所弑。人谓佛骨之不祥也。懿宗咸通十四年,再迎佛骨,百倍元和之侈,或以宪宗之事为言者,曰:使朕得生见佛骨,死亦无恨。四月,佛骨至京师,七月殂。)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