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景丹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阿足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详所出。
而多居虢之阌乡。
性若不慧者。
然言论之发。
每先中祸福。
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风。
故礼谒者。
骈迹接踵。
虽檀施山积。
而未尝少加顾也。
张臻陕之富家。
仅一子。
形貌寝陋。
而资质愚憃。
饕餮无厌。
父母钟爱之。
恣所欲为。
至于耗产废业。
莫之敢沮。
一日过阿足。
而语之故。
且求所以慈救者。
阿足瞑目久之。
曰汝冤尚须数年而后已。
今吾悯汝勤至。
为除之。
乃使择日设大斋。
会僧俗。
河水上盛治饮食。
以啖其子。
顷之。
命壮夫三数辈。
捽而投之河水中。
其子浮沈再四竟溺。
臻旁视愕然。
已而其子忽跃身出水上。
戟手骂曰。
汝于我非父母也。
特怨仇耳。
我欲报汝。
而赖遇圣者以解释之。
自此以往。
无复他事。
言讫而逝。
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开成中。
有僧卧病五台。
或瞻视之尤勤至。
既而其僧病愈。
遂与瞻视者别。
而谓之曰。
我居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
他日游方。
幸相过也。
或后入蜀。
遍问所谓茶笼。
而人无识之者。
道逢一童子曰。
某固彼山之役也。
愿导以往。
至则殿塔凌空。
房庑填谷。
主人迎笑门外。
则昔日五台卧病僧也。
乃相持叙间阔。
及莫。
则起谢曰。
子以宿缘获一晤语。
然非可以住此者。
幸勤进脩。
以證无漏。
则奉迎之。
日未晚也。
因命童子送出。
行数步。
回顾莽然。
一说以瞻视病者。
寔悟达国师知玄也。
一说以国师治寿藏。
可思上人深地理学。
卜穴于景丹前峰。
其峰连属四起如雉堞。
而中则夷旷耆艾。
皆以为古之茶笼山云。
且圣寺之迹。
国师尝著专行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寓阌乡。以其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无顾瞻。人有隐忧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口如溪壑终日无厌。年可十七。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远千里。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其臻曰。阿足师其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数年。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于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指呼壮夫三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莫测其由。阿足语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流数十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然未期毕日。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浊之状。须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兹传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皆此类矣。盖大历建中中也。殆德宗贞元十二年丙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陕虢之间犹崇重焉。
神僧传·卷第九
阿足师者。莫知其所来。形质痴浊神情不慧。时有所言靡不先觉。居虽无定多寓阌乡。憧憧往来争路礼谒。山岳檀施曾不顾瞻。人或忧或疾。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室张臻者。财积钜万。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挛手足。既懵言语。惟嗜饮食口如溪壑。父母钟爱尽力事之。迎医求药不远千里。十数年后家业殆尽。或有谓曰。阿足贤圣见世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与其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求其拯济。阿足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十年。悯汝勤虔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场。时众谓神通。而观者如堵跂竦之际阿足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举会之人莫测其为。阿足顾谓臻曰。为汝除灾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数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谓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挥。傥或不然未有毕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痴。须臾沈水不知所适。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罗僧者。
蜀圣寺。
中得果位人也。
尝寝疾于五台山。
同会僧人俱不测也。
而瞻视之曾无怠慢。
将及九旬而病愈。
临诀之际曰。
深感所苦而烦看视。
今遂平复由师之力。
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
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
暮岁而至蜀。
历访群峰遍讯老樵辈。
且曰。
未尝闻兹山名。
乃叹曰。
噫病禅之妄也。
将回遇山童曰。
某是彼岩之聚沙者。
即前导而去。
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
果值昔之卧病者。
迎门叙故。
日将暮矣。
而谓之曰。
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
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
言寄宵乎。
斯为未可尔。
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
乃命旧童送师归去。
其僧回望但见岩壁峭峻杉桧莽苍而已。
则开成中也。
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之次。
得僧可思尤闲地理。
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地。
景丹前峰。
其山若雉堞状。
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
俄有里人耆老曰。
古相传云。
茶笼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