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溥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7 首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
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
臣窃观大学论平天下之道。则曰。上老老而民兴孝。孟子论王天下之政。则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盖老者。天下之达尊。而老老者仁旼之大本。是故。昔周文王善养老。而致伯夷,太公二老之归。二老归而天下之民从之矣。由百里之小。而有天下之二。以受惟新之命。不亦宜乎。恭惟圣上。自即位以来。思弘王道。诞敷仁政。子育元元。既庶既富。跻之仁寿之域。而使有衣帛食肉之养。至于在朝之臣与夫里居者。苟爵齿之俱尊。则月赐酒肉。时加存问。其视汉魏之君。徒慕虚名。袒割于一朝之顷者。不可同年而语矣。臣安止尝逮事世庙。久居侍从之地。寿位已峻。眷待亦隆。晚年。谢事闲居。优游养真。及见今日太平之治。而得蒙惠养之泽。夫岂偶然哉。乃于辛巳夏。来京师上谒。上引见于内殿。苍颜白发。望之若仙。进退拜伏。筋力不衰。上喜甚。悉召勋臣宗戚。置酒宴慰。以示不弛故日之情。酒酣。上解衣衣之。使之起舞。亟命进秩。授判中枢院事。宠荣之极。古无与比。伛偻拜命。涕泪交颐。首献诗一句。以达感激之情。上即和之。而命群臣续成。凡十句。而章始就焉。宸翰昭回。粲如奎璧。明良赓载。欢若鱼水。诚千载一时也。在庭之臣。莫不咨嗟称庆曰。今日之事。非特止有达尊。亦由世庙旧臣。唯止尚在。故获此非常之宠。非我圣上优老之仁。羹墙之孝。与舜文同符。则曷足以臻此哉。由是而推。化远区外。使天下闻其善养之政。将有如伯夷太公之老。相继来归。而兴周道于当世矣。则我圣朝之治。尤益昌大光显。而臣止之名。亦流辉于后世。何其幸矣。臣职在珥笔。目睹盛美。不可以不文。喑无一词。称扬宏休。长言之于诗。诗曰。
维王建极,敛福锡民。
停之毒之,与物为春。
熙熙皞皞,跻于寿域。
康衢之老,罔知帝力。
然犹冲挹,谓治未洽。
曰惟养老,仁政所急。
临轩锡宴,必岁之秋。
亦月有赐,维酒与羞。
恩如海涵,浃于肌肤。
兴孝兴弟,示民不愉。
矧今遗老,世庙旧臣。
优游太平,以保天真。
身虽在外,心不忘君。
岁辛巳夏,入觐于王。
天颜载悦,为龙为光。
式燕以教,酒冽肴馨。
既醉既饱,胡考之宁。
称觞起舞,皤皤老佡。
王曰尔止,既寿且贤。
事我昭考,久处近密。
今我觏尔,羹墙慕切。
乃赐之衣,云锦错落。
乃进其爵,鸿枢峻秩。
恩眷稠重,宠莫与京。
拜命伛偻,感涕交零。
群工在庭,相与叹喟。
咸曰我后,人伦之至。
舜之慕亲,文之养老。
古今虽殊,其揆一道。
孝治既隆,举世皆仁。
巍巍荡荡,莫罄名言。
臣止之贤,亦永有辞。
依日月光,垂耀无期。
拥传初从尚食归,天香细细染宫衣。
欲知明主兴居事,可谓韩休疏不肥。
淮王上客总能文,谁似风流徐少君。
彩笔写将芝岭色,锦囊收尽蠡湖云。
豫章何限豫章材,蔽日干云夹道开。
君去试看梁栋具,阿谁非是相公栽。
高秋伏枕罢弦时,一曲聊将赠子期。
若向洪都朱邸听,有人能谱右丞诗。
春仲经筵(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经筵雨岁阙临诸,抚帙犹然意戚予
祝阅大祥应讲习,相将精义绎经书。
先劳劳更期无倦,上下下斯光有馀(是曰论语进讲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易经进讲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予所制御论于论语则以为夫子此言为有司亲民者而发而人君为政之道实不外此臣之劳在身君之劳在心于易经则以为自上下下二语非止申明损上益下盖言为上者当不自恃崇高应虚已撝谦尊贤纳谏乃由上以下其下其道有弗大光者乎虽文臣皆以为确论而斯之犹未能信耳)
著论聊因抒已见,盈庭咨尔莫虚誉。
⑴ 丁酉戊戌两年未举经筵之典兹已踰大祥进讲惟允虽戚未能忘而礼不敢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