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赓

共 2 首
卅四年秋,偕汉吾季仲由狮子林至汤泉惠济寺,访所谓银杏者,树凡三本,大可十二人围,小亦七八人围,相传南唐时物,或曰北宋物也,爰钩其约略,并长句存之。
汤泉镇阴惠济寺,中有银杏希世瑞。
于寺东隅奇生一,于寺西陬偶生二。
长者巍巍伯氏行,仲者雍穆拱名次。
修容叔氏更奇特,岸然离立耸孤志。
怒枝高亚力撑天,繁荫苾勃香罗地。
肉死皮皴蚀冻雨,乳垂子落滴寒翠。
荒渺幽迥忘岁年,生不南唐定宋季。
可怜莘老与熙载,不能详此入碑记
忆昔寺蒙恩宠赐,昭明游息之所寄。
良夜几闻读书声,芳园时发春草思。
星移世易人物换,独余老木煦生意。
千年俄顷真如醉,邯郸几醒庐生睡。
樗散幸为无用材,斧斤乃不遭妒忌。
古干人谁三代器,破瓦心惊九朝事。
黄蒿芄芄跳狐狸,青燐隐隐号魑魅。
菀枯空作身世悲,兴亡屡下山河泪。
前之览者知凡几,后之觉者又将至。
我今对树发长叹,苦留怀古几行字。
⑴ 宋时孙莘老、秦观,韩熙载游处其间,碑志漫漶,不可辨识矣。
赐观晋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迹敬题(道光庚戌、咸丰辛亥至甲寅) 清 · 祁寯藻
天门凤阙云霞烂,尘世何繇睹神翰。
传闻二十八骊珠,宝笈收藏此为冠。
三希精鉴屡标题,万本临模发璀璨。
每从毡蜡见精神,何况琼瑶亲几案。
云端林表动佳想,茧纸晴窗雪花粲。
银钩铁画数行字,风骨端庄趣怡涣。
仰瞻天藻丽奎壁,浩若沧溟纳江汉。
云林两帧更传神,抚景拈吟写清宴。
唐宗好古力搜求,祗为书家留传赞。
岂知渊衷周品物,游艺原非事珍玩。
我皇握符契先揆,万卷图书一诚贯。
几馀考镜到石渠,简册䌷寻出东观。
山阴妙墨即兰亭,诏许传观共惊叹。
心正笔正真谛存,肥瘦何须苦分判。
溯源王氏逮颜柳,一脉相承静可按。
意窥秘府苏米迹,逸气纵横恣汗漫。
细参此帖独圆劲,钟张未远存质干。
中秋伯远亦希珍,晋代风流思运腕
世间鸡鹜徒纷纭,天上星云自糺缦。
小臣眼福一何幸,圣学心传末由赞。
雨旸应律休徵符,干羽舞阶文德焕。
万方安善慰宸怀,珥笔摅诚答宵旰。
谨案:《石渠宝笈》首载此帖,素笺本,行书二十四字,后有「山阴张侯」四字,又「君倩」二字,幅前有「廷」字印。(明吴廷馀清斋。)元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均奉敕跋,明王稚登跋,明汪道会、文震亨、吴廷均有跋。册首高宗御笔「神乎技矣」四字。又以装册,副纸莹洁,仿云林画二幅,题诗于册首。册凡十四幅,古锦护帙,素绫裹幅,上有董邦达水墨山水册,末幅张若霭画梅石。册中题诗数千百言,咏雪喜晴,每岁拈吟寄兴,多书诸册,并附臣工诸跋。
按:此帖自金、元已入御府,王稚登跋。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惟右军《快雪》、大令《送梨》二帖乃是手墨,馀皆双钩廓填耳。咸丰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赐南书房翰林同观墨迹,并命臣寯藻赋七言古诗一篇,曷胜荣幸之至。谨记。
⑴ 宋苏轼《武昌西山》诗、米黻《天衣禅师碑》墨迹皆行书。
⑵ 三希堂以此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