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宣武帝

相关人物:共 134 位
共 1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45 【介绍】: 明山东莱阳人,字仲及,号萝石。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屡陈时弊。十四年,催督漕运,又疏陈所见闻米价等情。十六年,出督江防。福王立,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受命偕陈洪范、马绍愉同往北京与清议和。和议不成,被扣留。清兵破南京后拒降遇害。有《左忠贞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及,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除澄城知县擢户科给事中累官太常卿历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
维基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乾隆时追谥忠贞,山东莱阳县(今莱阳市)人。
官至兵部右侍郎。
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与清朝谈和,被扣押,不肯投降,被斩首。
甲申传信录》卷十以「使臣碧血」结尾,卷末载左懋第绝笔诗。
后人称“明末文天祥”。
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次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
任陕西韩城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户科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
惟圣明垂念。
”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其母陈氏绝食而死。
不久,清兵入关,堂弟左懋泰投降。
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左懋第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以陈洪范、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
十月初,揩二副使及随从百余人至北京张家湾,住进鸿胪寺。
懋第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
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
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另有一说陈洪范)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清廷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
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
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
”洪承畴惭愧而退。
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
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
”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
”随之将其叱离。
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
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
”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
”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
”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
”多尔衮知其不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
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
”,有绝命诗:“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
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随员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阎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隶宣武军。
高宗建炎初,随使至金国通问,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脱逃去,被追还。
凡三脱逃,乃被杀。
李坚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高阳易人,字次寿。
文成帝时为阉人。
冯太后临朝,迁给事中,封魏昌伯。
孝文帝迁洛,为太仆卿,检课牧产。
宣武帝出为瀛州刺史,多所受纳,家产巨万。
官至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长乐广宗人,字法僧。
文成帝时,坐事被宫刑。
初为中谒者,宣武帝崩,出为白水太守。
胡太后临朝,征为常侍,出为华州刺史,父子纳货,劳役兵民,被劾废。
再起,官终华州大中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唐陇右临洮人。
李晟子。
少谦谨。
领夏绥银宥节度使,政简而严。
节度凤翔,近声色而政荒。
宣武,坐事贬随州刺史。
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复拜河中、晋、绛等节度使。
军政愈弛,几乱。
卒赠司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代宗至宪宗间诗人。
令狐楚编《御览诗》收其诗2首,《全唐诗》据以收入。
其时名李愿者有3人:一为名将李晟之子李愿(?—825),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
因父功入仕。
宪宗、穆宗间历任夏绥、武宁、凤翔、宣武、河中诸镇节度使。
全唐诗》小传谓即此人。
但此为武人,史籍中未云能诗。
二为韩愈友人,隐于孟州济源盘谷,自号盘谷子。
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韩愈作《送李愿归盘谷序》,推重其德行。
宪宗元和六年(811),卢汀作诗二章送之,韩愈有诗奉和。
事迹见《韩昌黎集》。
三为金部郎中李思谅之孙,李敬臣之子,出赵郡东祖房,事迹不详,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3人之中,当以隐士李愿之可能性为大。
又《全唐诗外编》补李愿诗2首亦难以断其归属。
缪彦植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兰陵人。
献文帝天安元年,其父承先随薛安都降北魏,赐爵。
宣武帝末,袭爵,稍迁至伏波将军,羽林监。
性恭慎长厚,为时人所称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7—1559 【介绍】: 明浙江永康人,字舜敷,号松溪。初师从章懋,后从王守仁游。嘉靖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三十三年,供事西苑。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后以上疏辞南京工部右侍郎,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被诬为谤讪,除其名。卒谥文恭。有《松溪集》、《程文恭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赐进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改南工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恭有松溪集
维基
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号益斋、后号质庵、复号松溪,学称松溪先生,浙江永康县(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学士、南京国子监祭酒。
父亲程銈为弘治十二年进士,曾因忤逆刘瑾,多年不升;刘瑾被诛杀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
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响,首先受业于胡琏、林文俊。
十四岁,再拜朱芳、李沧为师。
十五岁,进入县学为秀才。
十八岁时,前往兰溪,拜章懋为师;后赴余姚,求学于王守仁,为姚江学派门人。
正德十四年,程文德举浙江乡试第八名。
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四名,殿试第二名进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为中宪大夫。
嘉靖十一年,进士杨名弹劾吏部尚书汪鋐、武定侯郭勋、太常陈道瀛、金赟仁等,严厉指责嘉靖帝任用不当,嘉靖帝震怒,当即逮捕杨名入狱,杨名被拷打将近昏死,但只供说奏章草案曾让程文德过目。
程文德因此受牵连,一并下诏狱。
在被嘉靖帝命人拷问后,程自称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贬为信宜县典史。
他在途径梧州时,被两广总督陶谐留下,聘任为岭表书院主讲。
次年,奔赴信宜县,被邀至高明书院主讲。
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罢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县知县,任内建造复古书院,并治理民政有方。
不久父丧离职,丁忧除服后,起用为南京兵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年,转为南京兵部郎中。
后升为广东提学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再升至礼部右侍郎。
俺答汗入犯京师,程文德镇守宣武门,当时京师外难民纷纷奔来入城,京师九门中,唯独宣武门放行,数万人因此得以生还;不久,转任吏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二年,出任会试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
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隶、南直隶、河南、山东四省饥荒,程文德上书请赈灾,得到批准。
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叹宫中每年设醮祈祷,耗费大量经费,撰写《元宵词》中言语讽刺,嘉靖帝因此怀恨在心。
当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当时朝廷推举程文德担任;严嵩父子控制朝廷,严世藩向程文德索贿,遭到拒绝。
次年,南京吏部尚书一职空缺,朝廷举荐程文德;此时,严嵩上疏称其写青词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贬南京工部右侍郎;随后他进谏劝嘉靖帝享平静和平之福,明世宗认为他是诽谤嘲弄,而将程文德贬为民。
程文德回籍后,专注于著书。
死后,监察御史王好问请体恤;万历初年,加赠程文德礼部尚书,谥文恭。
程文德墓现为永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01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季翼。
李辅弟。
有文武才略。
孝文帝初,以散骑常侍使高丽,称旨。
还,拜常山太守,封真定县子。
迁怀州刺史,进爵山阳侯、河内公。
与元鸾等共攻南齐,兵败,徙瀛州为民。
复起,从帝南征,以功封泾阳县子。
帝嘉其勇,加辅国将军,镇新野。
孝文帝卒,遗敕行荆州事。
在任能安抚边民,有威信,来归者众,拜荆州刺史。
宣武帝初征还,为都官尚书。
卒谥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1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永寿,一作思永。
献文帝子。
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咸阳王,加侍中。
出为冀州刺史。
入除司州牧。
孝文死,受遗诏辅政,进位太保。
骄奢好色,贪财受贿,姬妾数十,奴婢千数,田业盐铁,遍于远近,宣武帝颇恶之。
宣武亲政,禧意不安,以谋反被杀。
全后魏文·卷十九
禧,字永寿,献文帝第二子。太和九年封咸阳王,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出为冀州刺史,入除司州牧、兼太尉。寻加侍中、正太尉。宣武即位,受遗辅政,进位太保,领太尉。景明二年谋反,赐死。
樊素安 朝代: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樊素安(?-504年),北朝时东荆州蛮族起事领袖。
北魏北魏宣武帝宣武帝景明四年(503年)在东荆州(今河南泌阳)率蛮族起事,自称皇帝。
与南梁军队联合,多次大败魏军,北魏派李崇率军镇压,次年七月,樊素安被李崇和杨大眼击斩。
共 1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