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禹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家珍(1866~1928),字伯玙,号雪汀,清新竹县人。
原籍福建南安。
幼入陈世昌私塾就读,与同门张麟书等结为金兰之交。
光绪二十年(1894)取中举人。
乙未割台,挈眷内渡,归籍南安。
设馆教学,造就颇多优秀人才。
郑氏学问广博,好读近世译本,于天文、地理、历法、算术、星相、卜筮,无不穷探奥妙,尤以算术著名于当时。
光绪三十四年(1908)保送专科,取录福建算术第一名。
时有英国人士与其较量,家珍更胜一筹,因此名声大噪。
签分盐运大使,任丰州学堂正教习兼劝学所长。
大正八年(1919)返台,居新竹八载。
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竹聚集门下,组「耕心吟社」,作品结集为《耕心吟集》。
在闽时曾有《倚剑楼诗文存》,由泉州古华阁书局刊行,今未得见。
返回新竹后,又著有《雪蕉山馆诗草》。
昭和三年(1928)病逝南安祖厝,年六十三。
逝后遗稿无存,越四载,门人曾秋涛、许炯轩收拾残丛,拟付梓,惜未梓行。
民国七十二年,门人郑?珠始出所藏稿,并得庄幼岳、周植夫、黄锭明之编订,由门人林丽生斥资,委由中华民国传统诗学会为之排印出版,名曰《雪蕉山馆诗集》,多返台后之作。
其后龙文出版社将其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为现今最为通行版本。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730至731。
〗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照《台湾日日新报》、《诗报》、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口安喜编《东阁倡和集》等报刊诗集编校。
(江宝钗撰)
郑登瀛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
竹堑(今新竹)人。
为进士郑用锡曾孙。
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
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
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
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
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
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
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全台诗
郑十洲(1873~1932),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工诗善书,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人称「高门三杰」。早岁创办酒厂,获利颇丰,嗣因日人实行专卖,强被收购,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不治生产。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郑十洲先生遗稿》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先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八月,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何汉津整理并序:「瓣香随园,先生虽主重性灵,专写性情,所为诗缠绵悱恻,百读不厌,然其愤时感奋之作,则慷慨激昂,可以廉顽立懦。」张纯甫亦评:「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生员。
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生。
祖克劝,以拓垦贸易起家,系开发台湾中部钜贾。
父为廪生宗华,早世。
兄弟四人,怀澄居末,赖母吴氏抚养成人。
性聪敏,喜读书,善诗词古文,复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对摄影亦颇有兴趣,可谓多才多艺。
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
其早期诗作浮靡艳丽,情意缠绵;迨割台后,因阅历兴亡,感怀家国,一变为激楚凄苍。
1902年与台中士绅林痴仙(朝崧)、林幼春(资修)、赖悔之(绍尧)等诗友组织栎社,以琴书诗酒自娱,被社中推为巨擘。
同时为鹿苑吟社、鹿江诗会、大冶吟社主要社员,骚坛咸称健将。
平居喜奖掖后进,且深研阳明学,于学界著有劳绩。
1919年九月,继庄士哲之后为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及台中州协议会会员,先后主持街政十二年,对于维护汉学,校勘文字,解决乞丐问题,改良婚丧社会风俗,筹建公会堂,创办学校,开设道路,计画「市区改正」等地方建设与公益事业,莫不悉力以赴。
然为建公会堂而拆除万春宫,为「市区改正」而拆三山国王庙,造成文物莫大损失。
1932年九月,街长任期届满退职。
三年后宿疾复发,辗转至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年六十四。
著有《沁园诗草》(1921),又选七言绝句成《媪解集》(1934)等。
张子文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