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冶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秋日怀李仁卿 金末元初 · 曹之谦
七言律诗
独倚斜阳百尺楼,故人千里思悠悠。
陶唐祠下烟光晚,姑射峰前雁影秋。
尊酒几时同李白,云山多处是并州。
临风惆怅无人会,一曲商歌写暮愁。
① 原作季,据冯本改
自北及南捷径行,冰厅消得此嘉名。
且参光霁儒家景(原缺,据卢本补,冯本作坐),谁管歌呼吏舍声。
碎安道琴时好淡,种文正竹话偏清。
(原脱,据卢本补)闻酬倡皆皮陆,耄矣无因共脍鲸(自注:李公择种竹馆中日,人唤作李文正竹,同舍刘贡父戏之曰:“李文正能系笔,亦能种竹。”即时有笔工姓名偶同。)
⑴ 四字原作□□终南,据卢本补改
⑵ 原作听,据冯本改
李敬斋 元初 · 耶律铸
五言律诗
一代文章老,素车归故山。
露浓山月净,荷老野塘寒。
茆屋已知足,布衣甘分閒。
世人学不得,须信古今难。
中秋效李敬斋体,每句用月字。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
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
深沈月殿,月娥谁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
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
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
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按:案此下原附僧仲璋念奴娇另录
黄卷青灯记昔游,回头一十六年秋。
潇潇不是玄都雨,剩为先生一月留。
是山形势宛如伏龙欲飞举状故名飞龙至唐始改今名龙首峰在山之阳高二百丈顶有立石望之如龙角熊耳峰高五百丈摩云插汉峭出群峰山之极高峰也白云洞在狮子峰后华盖峰西天欲雨则云从洞出霁则如妇焉修真观在狮峰下中央平坦泉石甚盛宋政和中赐敕额迄今殿宇犹为山中之冠中溪书院在龙首峰下宋初李文正公昉于此受业山长张蟠叟等数人相与聚徒常过百人后废于兵独存夫子遗像及治平二年左周所撰夫子堂记中统初敬斋李公始为增葺仍奉旨敦励学者甚众西溪废址在玉石峰东北龙首峰西虾蟆石下李唐隐士姚敬等栖遁之地宋时有九经张著为山长聚徒百人咸平之后废于兵火峰峦明秀泉石清美云烟奇丽真群贤讲学进修之所惜其无为兴复之者蒙泉昼龛吟台皆在中溪书院而敬斋置祠其间今亦皆芜废几为樵牧区矣予以养疴避暑寓修真者三月旦望必帅诸生谒拜先圣祠下暇日则杖策登览攀危履险以穷全山之胜遂各赋诗一首且为叙次其略如此用贻诸同志者请偕赋之或可为山中异时故事云是岁龙集柔兆敦牂神峰野客叙
奇峰千仞高,突兀倚天表。
神龙几何年,俛首效苍峭。
我行费跻攀,坐睨寒木杪。
放怀聊极目,巳觉尘寰小。
尚恨世累拘,未许谢纷扰。
会有赏心人,相期拾瑶草。
吴王醉处十馀里(二体诗罗隐),燕语莺啼空断肠(元音李冶
霸业已随烟烬灭(宋曾子固),泪痕滴透碧苔香(元陈刚中)
彩鸳静占银塘水(鼓吹胡宿),密雨斜侵薜荔墙(唐柳子厚)
惆怅无因见范蠡(三体诗杜牧之),五湖烟浪正茫茫(元诗体要张翥)
正玉楼邀月(度曲声。),翠葆迎风,虚庭无暑。
从事青州,伴晚来清趣。
风味萧疏,此君良好,对故山宾主。
独醒微吟,孤怀浅醉,水天挥麈。

犹记长安,幔亭张饮,淡白莲花,共倾仙露(海甸莲花白,元遗山曾咏之。李仁卿所谓“情知天上莲花白,压尽人间竹叶青”是也。)
炊黍光阴,算旧游何处。
太液前尘,渭川新酿,漫破甑重顾。
病卧沧江,凄然把袂,一樽愁举。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