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昶

共 4 首
西岳张昶,江东阮研。
银鹰贞白,铁马桓元。
卫杜花散,安康绮鲜。
元昌陆柬,名后身先。
张之为著姓尚矣。自汉太傅良侍中肱晋司空华丞相嘉以降。勋贤轩冕。历代不乏。肱避地渡江。始居于吴。故其子孙称吴郡人。嘉以孝悌闻于郡。故其所居号孝张里。嘉之曾孙裕。在宋为司徒。即公五代祖也。司徒之孙俦。在隋为吴郡都督。即公曾王父也。台州临海令讳鹍。即公之大父也。袁州司马讳孝绩。即公皇考也。或以人物著。或以阀阅称。迄今为江南右族。公讳择。字无择。未冠丁袁州府君忧。庐于墓。昼号而夜泣者三年矣。有灵芝醴泉出焉。既冠好学。能属文。从乡试登明经第。应制举中精通经史科。补宏文馆校书郎。调左金吾录事。换杭州录事参军。在杭州前后诘伪制补吏者三十八人。驳假年侍老者二十人。举而正之。人服其明。会刘幽求来为刺史。举课上闻。诏授绛州录事参军。绛之郡丞有主婿者。怙宠侮法。豪夺人利。公数其罪。露章奏之。章下丞相府。丞相姚元之奇之。致书褒美。寻改太原府功曹参军。给事中张昶为江淮安抚使。表公正直。奏署郡从事。吏部尚书陆象先为河东按察使。状公清白。奏授怀州获嘉令。在获嘉以不茹柔得人心。以不吐刚得罪。繇是左迁鄂州司马。移深州司马。转虢州长史。时上方思理。诏求二千石之良者。时宰以公塞诏。擢拜和州刺史。公之在郡。奉诏条恤人隐而已。不知其他。无何。水潦害农。公请蠲谷籍之损者什七八。时李知柔为本道采访使。素不快公之明直。密疏诬奏。以附下为名。遂贬苏州别驾。老幼攀泣而遮道者数百人。信宿方得去。移曹州别驾。岁馀谢病。归老于家。天宝十三载正月二十一日。终于东都利仁里私第。其年二月十二日。葬于河南府伊阙县中李原。享年八十三。噫。公生天地间八十有三年。可谓寿矣。其间当明皇帝驭天下四十有五年。可谓时矣。有其才。得其寿。逢其时。然职不过陪臣。秩仅至郡守。凡所贮蓄。郁而不舒。呜呼。其命也夫。公之文学。常为贺知章贾彦璿许之。公之谅直。常为李邕张庭圭称之。公之政事。又为刘姚张陆推之。夫以八君子之力。援之而不足。以一知柔之力。排之而有馀。厄穷不振。以至没齿。呜呼。其命也夫。古人云。道不虚行。又云。其后必有达者。故公之子大理评事諴以节行闻于时。公之孙户部侍郎平叔以才位光于国。报施之道。信昭昭矣。不在其身。则在子孙。相去几何哉。长庆二年某月某日。平叔奉祖德。揭而碑之。居易据家状。序而铭之。其词曰。
有木有木,硕大而长。
破为桷杙,不作栋梁。
有骥有骥,规行矩步。
辱在短辕,不驾大辂。
呜呼噫嘻,公亦如之。
将时不我遇,而我不遇时。
勿谓已矣,天锡多祉。
既贤其子,以济其美。
又才其孙,以大其门。
苟无先德,孰启后昆。
徐家之子真奇绝,风骨自与凡人别。
神驹矫矫步天衢,雏凤翩翩出丹穴。
前身可是张文舒,不然年才五六那能书。
当筵握笔不停手,惊风飒飒蛟龙走。
扫尽鸾笺三百张,铁画银钩大如斗。
君不见东邻老翁生一子,痴绝无才事纨绮。
从来纸笔不相亲,见此奇才应愧死。
笔法原来无奥秘,得心应手自然宜。
前修喜作玄妙论,后世纷纷失津蹊。
蔡邕神授固虚设,钟繇发墓诚可疑。
大约初学事绳墨,追随欲与古人齐。
学成之后求通会,得鱼忘筌何能嗤。
书法通难贵在变,厚古薄今非识时。
欲我师古已妄极,不知古人师何师。
子敬垩帚长飞白,羲之涉北轻茂漪(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更从唐宋窥魏晋,钟王何得独珍稀。
长史观罢剑器舞,变化笔法出神奇
颜公祭侄传文稿,慷慨忿激见哀思。
景度题壁妙迹绝,四幅遗帖各有姿。
苏黄米蔡肯相类,雄伟峻拔各参差。
元后书家多泥古,剥珉出璞非可期。
其间或以画法入,地怪天惊徒容仪。
或谓明清乱古法,此论迂腐若梦痴。
笔法随时相变出,各从造化参真谛。
时移事易遭遇别,性情矩矱度所施。
书外学书源流阔,字中求字不可医。
时人若解此中妙,大道如天各骋驰
按:【卢青山评曰】议论纵横。气亦雄武。韩苏之法也。观其出语。有矫首古人姿。自书言。夫子固自道矣。曰非关本意。然仅自诗言。则此卓荦之态。甚为可喜。
⑴ 法书要录。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
⑵ 《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
⑶ 论书表曰。子敬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作书与亲友云。子敬飞白大有意。
⑷ 李肇国史补。张旭草书得笔法。旭言。始吾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⑸ 旧五代史。杨凝式。字景度。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
⑹ 身在幽中。一时作激烈语。非关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