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仙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6 【介绍】: 金末契丹人。
仕金为都统。
宣宗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金南迁后,率众降蒙古,授帅府监军。
先后从史天倪、木华黎略地河北,累迁河北西路安抚使。
致仕居真定。
金将武仙已降,复据真定反蒙古,杀忒末。
攸哈剌拔都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 【介绍】: 金元间渤海人。
初名攸兴哥,世农家,居金北京,善射。
蒙古兵初至时,聚众保乡里。
后降木华黎,从攻通州,献计,一夕造炮三十,云梯数十附城。
州将惧,出降,得成吉思汗赐名。
后从破太原,以功授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守太原。
金武仙兵至,战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 【介绍】: 金宗室。
南阳郡王完颜襄子。
颇知书史。
幼入宫充奉御,甚见宠幸。
汴京被围,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邓州,与武仙、完颜仲德等入援,败于京兆。
移守洛阳,被围。
蒙古兵遣人监其子于城下,招降。
坚守不降,令射子。
旋病卒。
耶律天祐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契丹人。
耶律忒末子。
成吉思汗九年,与父率众降蒙古,授招讨使。
十七年,袭父职为河北西路安抚使,兼泽潞元帅府事。
从史天倪攻取益都诸城。
二十年,从史天泽破武仙叛军。
后守赵州,与武仙相拒。
官至洺州征行元帅,兼赵州安抚使。
致仕居赵卒。
王义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1249 【介绍】: 金元间真定宁晋人,字宜之。
有胆智,读书知大义。
金末,县人推为长,摄县事,号都统。
率众降于蒙古木华黎,授宁晋令。
时兵乱,废农耕,人相食。
义率众保县东泽中小堡沥城,全活甚众。
屡败金兵,先后攻克赵、冀、深等州,升深州节度使。
守束鹿,破金将武仙兵,积功累官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帅府事。
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劝率种艺,深、冀之间生产渐有起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1250 【介绍】: 金元间弘州顺圣人,字邦彦,号玉峰。
金宣宗贞祐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
论将相非人等事,大臣不悦。
迁朝列大夫、翰林修撰,使武仙,激使进兵,不应。
金亡家居。
蒙古海迷失后三年,应忽必烈召,至和林,条陈三十余事,举名士六十余人。
旋卒。
石天禄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36 【介绍】: 金元间泰安新泰人。
石圭子。
袭父爵为东平路元帅,从蒙古兵拒宋彭义斌、金武仙,迁都元帅。
窝阔台汗四年,从拖雷渡河攻金。
金亡,从蒙古将攻略宋境。
终官征行千户,济、兖、单三州管民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43 【介绍】: 金元间真定府藁城人,字子善。
多智谋,精骑射。
金末世乱,被众推为长。
降蒙古。
成吉思汗二十三年,权中山府治中。
以拒武仙有功,累擢为中山真定等路招讨使。
进金吾卫大将军。
邸顺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56 【介绍】: 金元间保定行唐人,徙曲阳,字从政。
金末与弟邸常集乡兵筑寨据守,后归成吉思汗,授行唐令,升恒州安抚使。
屡破金将武仙,赐名察纳合儿,升骠骑卫上将军,充山前都元帅。
从窝阔台汗攻河南诸郡,知中山府,佩金符,为行军万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太原平晋人,字长源。
为人跌宕不羁。
工诗,雄健有法。
举进士不第,一度为史馆书写。
后为恒山公武仙行尚书省讲议官,又与不合,逃走被追获,被囚绝食死,年不满四十。
中州集
汾字长源,平晋人,系出雁门。
旷达不羁,好以奇节自许。
避乱入关,京兆尹子容爱其才,招致门下。
留二年,去之泾州,谒张公信,甫一见,即以上客礼之。
自是㳺道日广,然关中无一人敢与相轩轾者。
元光末,用荐书得从事史馆。
旧例,史院有监修,宰相为之,同脩翰长至直,学士兼之。
编修官专纂述之事,若从事,则职名谓之书写,特抄书小史耳。
凡编脩官得日录,分受之,纂述既定,以藁授从事,从事录洁本呈翰长。
平居无事,则翰长及从事或列坐饮酒赋诗。
一预史事,则有官长掾属之别。
长源素高亢,不肯一世,乃今以斗食故,人以府史畜之,殊不自聊。
高张诸人,率以新进入馆,史家凡例,或未能尽知,就其所长,且不满长源一笑。
故刊修之际,长源在旁,则蓄缩惨沮,握笔不能下。
长源正襟危坐,读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数百言,音吐洪畅,旁若无人。
既毕,顾四坐漫为一语云:看。
秉笔诸人积不平,而雷、李尤所切齿,乃以嫚骂官长,讼于有司。
然时论亦有不直雷、李者,故證左相半,踰年不能决。
右丞师公以伤风化为嫌,遣东曹掾置酒和解之,不得已乃罢。
寻入关。
明年,驱数马来京师,日以马价佐欢,道逢怨家,则画地大数而去。
又明年,恒山公仙在邓之西山,长源往说之,署行尚书省讲议官。
既而恒山与参知政事思烈相异同,颇谋自安,惧长源言论,欲除之,遁之泌阳,竟为所害。
长源孝友,廉介过人者甚多,宁寒饿而死,终不作寒乞声向人,人亦以此爱之。
平生以诗为专门之学,其所得为尤多。
如洛阳才子怀三策,长乐钟声又一年。
清镜功名两行泪,浮云亲旧一囊钱。
烟波苍苍孟津渡,旌旗历历河阳城。
长河不洗中原恨,赵括元非上将才。
三辅楼台失归燕,上林花木怨啼鹃。
空馀一掬伤时泪,暗堕昭陵石马前。
同辈作七言诗者,皆不及也。
辛卯秋,遇予襄城,杯酒间诵关中往来诗十数首,道其流离世故,妻子凋丧,道涂万里,奔走狼狈之意,虽辞旨危苦,而耿耿自信者故在,郁郁不平者不能掩。
清壮磊落,有幽并豪侠歌谣慷慨之气。
此诗兵火中散亡,今就其少作,予所能记忆者录之。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