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应劭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风俗通曰:宋均令虎渡江。谨案虎山栖穴处。毛鬣婆娑。岂能犯阳侯凌涛濑而横厉哉。俚语。
狐欲渡河。无奈尾河
⑴ ○风俗通正失篇。《水经注》沔水篇。《御览》八百九十一。
风俗通曰: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丧其妻不哭。谨案礼为适妻杖。重于宗也。且鸟兽之微。尚有回翔之思。啁噍之痛。何有死丧之感。始终永绝。而曾无恻容。此为矫情。伪之至也。俚语。
妇死腹悲。唯身知之(○风俗通愆礼篇。)
风俗通曰:俗说临日月薄食而饮。令人蚀口。谨案日太阳之精。君之象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乐。里语。
不救蚀者,出行遇语(○《御览》八百四十九。)
风俗通曰:里语曰:
越陌度阡,更为客主(○《文选》二十七短歌行注。)
风俗通曰:顷者。廷尉多墙面。而苟充兹位。持书侍御史。不复平议。谳当纠纷。岂一事哉。里语曰:
县官漫漫。冤死者半
⑴ ○《御览》二百二十六、四百九十六。
汉官仪曰:里语曰:
仕宦不止车生耳(○《御览》四百九十六。)
风俗通曰:王阳能铸黄金。谨按物之变化。固自有极。王阳何人。独能乎哉。语曰:
金不可作。世不可度(○风俗通正失篇。)
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云云。齐桓闻之。举以为相。○逯案。此篇原失题。今据《诗纪》标之。又案。《吕氏春秋》、《淮南子》皆及宁戚叩角商歌以干齐桓公事。然皆无歌辞。后汉高诱注吕览。以为即诗经硕鼠篇。至《史记》、《淮南子》各注及三齐略记、琴操等始出七言饭牛歌。可知皆汉人伪托。各歌大同小异。今并附之。
南山矸。
白石䃹。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而单衣裁至骭。
长夜漫漫何时旦
附: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传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⑴ ○琴操补遗。《类聚》九十四。《诗纪前集》一。
咏和阗玉喜鹊杖头(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昔汉高帝与项羽战败遁丛薄中羽追求之因鸠鸣其上得脱即位后故刻鸠杖头以赐高年我国家发祥之始立国于鄂多理城其后国人叛戕及宗族惟幼子遁于荒野会有神鹊止其首追者遥见疑为枯木遂获免于是德鹊诫后世勿加害其事与汉高颇相类兹仿鸠杖之意制玉鹊于杖端以表其瑞彼为应劭风俗通所载仅云得自传闻我朝则实录所纪事可徵信且阗珍充贡用识昌符而鹊灵亦胜于鸠松取义益宏远矣
饰杖鸠头例可皆,彊彊形似噪喈喈。
一般扶老称灵寿,祝噎何如报喜佳
⑴ 续汉书礼仪志云仲秋比民之年七十者赐之玉杖杖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之义
姜女祠(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墨胎可比伯夷贤,戊戌曾经此泐篇。
应邵又云国君姓,千秋史究孰真传(史记索隐引应劭云伯夷之国君姓墨胎氏则伯夷乃其民非墨胎氏矣而世传伯夷为墨胎氏又以泥塑之像为墨胎兹姜女祠及夷齐庙皆泥塑像而姜女更以齐之祀梁事證之盖愈去愈远然均以节烈称善善欲长名相讹传可以弗论矣)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