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绾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权叔强韵 明 · 曹伟
七言律诗
荏苒东风蓦地回,刘郎今又看花来。
曾陪天上金华殿,惯度人间滟滪堆。
老去便思青蒻笠,愁来且进紫霞杯。
纷纷世事驱人急,怀抱何因得易开。
衮衮悲欢白发新,鸣珂绮陌又逢春。
云开覆鼎明如画,雪压终南缟若银。
北里笙歌娱永夜,西湖风月属闲人。
何时乞得黄冠去,最爱风流贺季真。
感旧怀人秪自伤,少年徒侣结高阳。
心驰太古羲轩日,迹遍江南山水乡。
虚幌月侵迎素影,小窗梅动认寒香。
故人频遣诗筒至,忽觉骊珠在我傍。
简斋以诗冠两都,鹤山以文擅江东。
兹溪僻在万山底,辽绝安能来两公。
或撞天关忤九虎,或走穷海随六龙。
畏途迂车一笑粲,远谪信杖双音跫。
谁其主者林下叟(自注:句指陈简斋。),又谁嗣之大雅翁(自注:句指魏鹤山。)
诗题田家足浑朴(自注:见陈诗。),帖送石刻何舂容(自注:魏《送学记》)
百年向氏两奇遇,千载江山真发矇。
到今窗户有佳色,尚想林壑生清风。
恭惟人物一代几,伊洛既竭岷峨空。
艰虞各行天下半,名数况复参枢崇。
高吟大册照寰宇,如此过化良亦匆。
泥上指爪东西鸿,精神如水行地中。
偶然流落亦安计,牵合推引惊盲聋。
二公德业吾岂敢,浅陋最识诗文工。
平生此两大家数,秤较力量能无同。
创闻合祀适有契,一瓣聊借歌词通。
挽曾先生履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九秋余楚客深悲,古调罢弹,江上更无人颂橘;
卅载忆黄垆旧事,俊游难续,尊前况是海生桑。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曾克端(1900——1976),字履川、伯子,号橘翁,斋堂为涵负廔、优跋罗盦、撄宁廙、颂橘庐、天只阁,福建闽候人,生于四川,族裔为曾南丰先生徒闽支,故世代书香,诗人、书法家。上代有以诗名者,先生编纂《曾氏十二世诗略》及《通州范氏十二世诗》,并为海内两大诗世家,以光先德。曾先生始受庭训,以祖父伯厚公为多。及冠赴京,受学于桐城吴挚甫哲嗣吴闿生(北江)先生之门,学诗、古文辞。于贺培新(孔才)、潘伯鹰(凫公)、吴兆璜(稚鹤)、方东(障川)等并为高第。曾先生早以诗、古文著,著有《颂橘庐丛稿》七十三卷,纂有《曾氏家学》、《曾氏学训》、《曾氏学乘三书》。曾先生是著名的同光体后裔诗人,著有《颂橘庐诗存》、《颂橘庐文存》、《梅宛陵诗评注》、《近代海内两大诗世家》等。
成氏有诗《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古调罢弹:唐朝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感慨世事与人心的变化,人心不古。他以此来讽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难觅的感觉。
颂橘:《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为诗人托物言志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曾号橘翁,斋堂为颂橘庐,,著有《颂橘庐诗存》、《颂橘庐文存》,切此处。
俊游:指快意的游赏,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北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海生桑:沧海桑田。
笺:
1.上联隐用屈原事,下联隐用王浚冲事。
2.寄祝履川先生六十二首:
茶山法乳衍闽疆,早有瑶篇照锦囊,十世诗传清白吏,故应鹗里胜鳣堂。
瀛涯展卷想清仪,玉貌悬知鬓未丝,百二年华今甫半,天贻上寿为昌诗。
深深北海樽中酒,艳艳东山个里人。
四座宾朋皆意气,一身衰病独嚬呻。
南山洞府烟霞紫,王母桃花不老春。
天上恩波添作酒,临风舞彩寿慈亲。
一门荣盛十朱轮,满座欢颜内外亲。
客散却愁花落去,又呼宾友燕良辰。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