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原注:中人已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故道之静微,造次何知也。
⑶ 原注:若论夫幽深之旨,达之者则抵掌可知,故不可得言其远也;昧之者则终身无取,故不可得言其近也。若然则道非远近,性有明昧耳。
⑷ 原注:道之体,则卷舒而莫系;道之用,则动静而咸通。夫能推道之用,外无所得,则可以归道之体,内无所为也。以无为而为之,则精真存于内;以无得而得之,则妄惑遣于外。若此之幽深,岂常人之能知也。
⑹ 原注:象外之烟霞,壶中之日月,随彼神仙之至止也。
⑺ 原注:只于寰宇之内,可以参详,于以见仙凡之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