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重显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灵江月,中岩月。
交影松萝,断猿啼切。
声色纯真见一边,骑声盖色天然别。
别别,明觉掀眉,长庚吐舌(谢天童月灵江)
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
凝岩万物冻无姿,水墨陂塘葭苇折。
是谁向背(小集本作背向)此间来,破萼梅花伴幽绝。
遥山谁恨天作愁,澹尽(小集本作画)眉峰半明灭。
清香自满不因风,玉色素高非斗雪。
竹篱凝睇一凄凉,沙水澄鲜两明洁。
天仙谪自广寒宫,定与桂娥新作别。
尚怜孀独各相望,多情与照黄昏月。
从来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风吹石裂。
漫劳粉镜学妆迟,欲写冰肤画工拙。
千古无人识岁寒,独有广平心似铁。
我因花意拂埃尘,尚恐人传向城阙。
诗成火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
⑴ 自注:皮日(原作石,据李本、初本、小集本改)休曰:“宋广平铁心石肠,乃作梅赋,有徐庾风格。”予谓梅花高绝,非广平一等人物不足以赋咏。
忧依述最亨,知休以祐然
留希佛背生,推求比旧前(原注:推三界有漏,求六种无为。舍旧习之贪痴,弃前染之爱欲。比偕明觉,照曜双空。)
⑴ 原注:忧煎之事不亨,依倚之门莫遂。劝述广利,最好凭焉。
⑵ 原注:任知想处之天,休言阒寂;但了凝然之理,却是固辉。群祐倾翘,以隆果證。
⑶ 原注:背生老之患,赖佛医王。留慈悲之云,希垂良药。
明觉 宋末元初 · 释云岫
七言绝句
瀑雪一千馀丈白,洞庭七十二峰寒。
当年若也收归藏,此录谁知是别传。
雨路如投洗,山行似踏绳。
深閒逢竹院,欢喜得诗僧。
语款疑缫茧,心明自有灯。
难忘惜别处,高义等丘陵。
山侗五愿报师恩。
酒色气财誓不侵。
便把日乌先赶退,次将月兔更牢擒。

月轮重显无圆缺,日色增辉没缩沉。
功满丹成何处去,得超云汉绝阳阴。
同着宫袍谒建章,怜君久滞鬓毛苍。
凤巢阿阁终呈瑞,玉蕴昆山已露光。
当道岂能私用舍,老天先自定行藏。
圣明早晚求恬退,高步岩扉重显扬。
义济功多宠渥新,云林泉石照簪绅。
修真已悟囊中诀,观化空游物外神。
月旦评荒歌晓露,山阳市罢哭秋旻。
流芳有子能传业,还儗成名重显亲。
黄华亭 其六 金 · 王庭筠
七言绝句
一派湍流漱石崖,九峰高倚翠屏开。
笔头滴下烟岚句,知是栖霞观里来
注:河朔金石目云黄华老人山居诗刻共四方三方在林县西北二十里黄华上寺(即慈明院)一方在黄华下寺(即觉仁寺)县文庙有嘉靖年复刻本有二石文与上下寺者不同 河朔访古新录云林县城内东南隅修文坊文庙有复刻金黄华老人王庭筠山居诗(草书)四方亦列于应门之内也按此诗系明嘉靖间复刻县志艺文载七绝五首较复本多道人邂逅亦(按当作一)开颜为借筇枝策我孱幽鸟留人还小住晚风吹破水中山一首与黄华山上下寺所存原刻较三四两绝文字相同一二两绝又为县志及复刻所无又府志所载五首一二三三首相同第四首与县志所载多同第五首一派湍流漱石崖九峰高倚翠屏开笔头滴下烟岚句知是栖霞观里来是黄华老人山居已有七绝八首今石刻仅存六首知散佚者多矣 按王氏金石萃编载黄华老人诗刻七绝四首云南通志亦作四绝句河南通志祇载三首字句次第又复不同全金诗则多道人邂逅一首续河南通志作黄华亭五首馀四首字句次第又与萃编所载颇多出入碑刻王母祠东第一手拄一条第二帝遣名山第三挂镜台西第四全金诗帝遣名山第一手拄一条第二王母祠东第三挂镜台西第四道人邂逅第五千山瑟瑟嵌西窗碑作千家落落岭西窗山僧乞与山前地碑作山人乞与山前地招客先开四十双碑作鹤托先开二十双真成日挂百钱游碑作兴来日挂百钱游空林无人不可留碑作深谷无人不可留年深寺废无人住碑作无僧住挂镜台西挂玉龙碑作挂镜亭西寒云直上三千尺碑作寒云欲上大抵与王氏所见云南通志著录之字句略同续河南通志又多一派湍流一首共为六首以帝遣名山一首题作林虑其馀五首题作黄华河朔访古新录所见与续河南通志同兹以各有所本故并存之 又案黄华山诗石刻前后凡五其一在黄华山中之慈明觉仁二寺即先生读书之所在亦即最初之石刻也其二在林县文庙其三在山西汾州府学其四在山西朔州右玉县白衣寺其四在山东城武县学其五在云南大理双塔寺后四者皆摹刻也
⑴ 全金诗不载此诗见续河南通志七十五及河朔访古新录
狂狗逐块,瞎驴趁队。
只许我知,不许你会(同上书卷二七)
共 4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